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时间:2022-10-26 06:10:27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一、培养专门人才,构建发展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突出了专业能力体系建设与素质体系建设。

(一)注重专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通过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能力培养为主体,重职业素质养成”的教学体系,在不断摸索与实践中,确定了从基本素质、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合作能力四个层面,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综合培养方案。六个学期的专业课程安排如下:第一学期为专业通用基础知识的培训,相当于企业的入职培训,使学生对专业有个宏观的认知,这也对后续课程做了铺垫。第二、三、四、五学期前半部分的分岗位培养相当于企业中的实岗培训。这样设计更加富有岗位针对性、知识获取的连续性,便于学生扎实地掌握从业岗位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第五学期后半部和第六学期是综合能力的训练,相当于企业的顶岗工作,使学生作为“准员工”的培养与企业员工的培训流程相吻合。学期教学安排,实际上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企业整套的培训,提高了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

(二)突出职业素质体系建设,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仅仅掌握简单的岗位相关知识和基础技能远远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从业人员至关重要。对于专业建设,只有突出素质体系建设,才能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素质体系构建中,我们突出构建了“十项活动”来辅助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培养合格“员工”的全过程。“十项活动”分别是:一是通过企业文化宣讲、到知名企业参观的形式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二是在课程中渗透行业项目调查,参与合作企业的帮工协作,达到使学生到社会中去实践的目的。三是组建校内服务小组,不出校门得到技能强化。四是组织和参与校内外的专业竞赛,以赛代练,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五是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专业拓展活动。主要由系领导、本专业师生、辅导员、企业人员、往届毕业生共同参与,通过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企业人员的交流,并使学哥学姐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六是以企业模式管理本专业。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专业负责人,教学管理者和学生互动参与专业管理。七是聘请行业及企业专家开设讲座,提高学生对本行业的忠诚度。八是通过专业博客建设,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历程、专业相关知识等方面内容。专业博客搭建了专业学习平台,截至目前,博客(.cn/dlvtcjdg)l的访问量已近35万人次。九是每年在学院组织一次专业就业双向见面会,使学生更理性地选择企业和岗位,大大提高了在学生企业就业的“成活率”。十是学生通过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宏观了解,提升了学生项目设计能力。通过素质体系构建的“十项活动”,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在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尝试了与知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共同构建“基于酒店服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一)校企共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依据酒店服务中心工作中“前期准备、迎客服务、现场服务、结账送客”的各岗位工作过程,贯穿餐厅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酒吧服务、宴会服务、康乐服务的岗位能力培养。通过和企业人员共同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提取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为行动领域,最终形成学习领域课程,从而构建起了与企业培训“员工”模式相吻合的学习领域构架。学习领域课程分为职业素质课程、岗位引导课程、岗位技能课程、岗位管理课程、岗位拓展课程、岗位能力训练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达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良好衔接、课程与能力前后对话、知识能力逐步过渡的效果。

(二)不断推进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

下面仅就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的课程开发举两个实例,讨论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

1.餐厅的服务与组织学习领域的课程整体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由餐厅服务员的基础培训延伸到中、西餐及宴会厅的服务与组织,与“以服务方式为载体,以服务环境为情境”,此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企业要求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课程内容能够涵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培训要求。餐厅的服务人员完成为客人服务的过程,也是我们对高职学生的教授过程。仅有良好的课程设计和合理的教授过程还不够完善,我们又从研究授课方法入手,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课程建设,既有适合于基础知识课堂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实训室模拟教学,也有合作企业的实景培训,以及结合岗位能力巩固的顶岗训练。为了更真实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反映学生能力及掌握知识技能情况,需组织行业考核,由权威的第三方鉴定。授课思路是:环境逐步递进,内容不断深化,能力显著提升。

2.酒店情景会话(英语)课程设计此课程的特点是针对岗位、“双师”交替、内容互补、学训结合。针对每个岗位的培养开设相应的岗位英语课程。由学院的英语教师和企业的培训师交替授课。英语教师完成服务中基础会话的讲解,企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岗位情景的训练。期末有专业教师、英语教师、企业教师、岗位从业者共同进行岗位模拟情景考核,从而提升岗位英语的教学效果。

三、双师互动交替,校企共建专业

(一)职业化和“10”字图像的师资队伍建设

良好的专业发展需要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科学的管理构架。所以,我们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特点,以酒店的企业管理模式为基础,打造了双重角色的专业管理团队。

1.校内师资建设突出职业化院、系领导相当于酒店中的高端管理层;专业主任、专业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相当于酒店中的各部门核心管理层;学生管理者和普通学生相当于企业中的基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我们各有分工并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职责,专业管理有效、良性的发展,学生参与管理得到企业模式下的历练,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设“零大于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0”字图像的师资队伍。“1”代表一支由学院教师组成的专业基础培养队伍,“0”代表面积大于“1”的由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专业拓展队伍。两个团队共同组成了紧密互补性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二)校内教师四个“百分百”,校外教师四个“高”

1.校内师资队伍建设做到四个“百分百”百分百有企业挂职经验,百分百获得行业证书,百分百参与教学能力的培训,百分百参加过行业竞赛或指导。

2.校外师资队伍建设组成四个“高”由星级酒店中的管理者和行业专家组成专家顾问团队;酒店中的岗位能手组成技术指导团队;酒店中、行业里的某领域熟手组成支持学院教学的合作教学团队;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组成对我们教学成果验收的教学督导团队。例如“香格里拉”“日航”等酒店已经将与我院的合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计划,并委派多名企业骨干承担本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的讲授和深度合作。

(三)突出校外实训基地功能建设

通过对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的不断完善,来推进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现有校内实训基地包括餐厅服务实训室等5个,其功能主要是“仿真性教学的环境”“生产性实训的载体”“考核与竞赛的场所”。校外实训基地是以大连五星级酒店为主体的合作单位群,总数近40家。其中经常性合作单位15家,深度合作单位8家,伙伴式合作单位5家。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伙伴式”单位合作,企业把与我院的合作定位在战略发展规划中,企业与学校不间断地沟通,共同编制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互动师资,合作确立“订单班”,定期发放奖学金,工作细化到每位同学,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全方位的支撑,真正达到了多赢的效果。校外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培训的课堂、教师提高的场所、企业教师的阵地、学生就业的乐园、专业发展的良友。总之,通过几年的努力,大连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高度评价。我院学生的职业证书获得率为100%,专业教师和学生参加行业竞赛并获奖,每年的专场招聘会吸引大连多家知名酒店的支持与参与。通过双向选择,100%学生得到了自己满意的实习岗位,并保证一次就业率连续3年在98%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90%以上,一年以后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为80%。一支形象气质俱佳、专业技能出众的专业师资队伍初具雏形。有多名毕业生已在企业中担任主管级以上的职务,并得到企业的好评,几年来,我们多次得到来自行业及主管部门的奖励,近期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荣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本专业获得“辽宁省品牌专业”的荣誉称号。综上,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必定跟随旅游行业前进的步伐,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的每个方面,都离不开合作企业的深度参与,只有和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才能不断提升内涵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丹 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新机制思考 下一篇:科学考察船安全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