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种族·信仰

时间:2022-10-25 04:37:45

历史·种族·信仰

摘 要:戴维•布拉德利的《昌奈斯韦尔事件》描绘了黑人、历史学教授约翰•华盛顿回乡见老杰克最后一面、探寻其父亲离奇死亡真相和在此过程中对家族历史的重构等情节。

关键词:奴隶制 种族主义 历史文化 传统

《昌奈斯韦尔事件》是当代美国黑人作家戴维•布拉德利(David Bradley)的一部长篇杰作。该小说一问世就入选《纽约时报书评》评选的年度最佳小说名单并为作者赢得美国笔会-福克纳文学奖(PEN/Faulkner Award)(1982)和美国文学艺术院文学奖。同时,美国评论界对该书的反应也是好评不断。

《昌奈斯韦尔事件》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故事围绕着一位生活在当代美国社会里的黑人的回乡之行展开。故事的主人公、三十出头的黑人、大学历史学教授约翰•华盛顿(John Washington)在老杰克(Old Jack)临死前的召唤下赶回阔别十多年的家乡――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山区的南县。老杰克是约翰父亲莫西•华盛顿(Moses Washington)的生前好友。约翰自九岁那年父亲去世直到离开南县去上大学就一直跟随老杰克生活,学习捕猎技巧和野外生存知识,聆听老杰克讲述当地和父亲莫西的传说,两人感情非常深厚。约翰赶回来陪着老杰克在他那孤独的小屋里度过了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再次聆听了老杰克讲述关于他已故父亲等老一辈黑人的传奇故事。老杰克走了,约翰料理完老杰克的丧事后立即着手探寻父亲的神秘死因。而在追寻真相的过程中,约翰逐渐揭开了父亲阁楼里的资料的神秘面纱并向其白人女友朱迪思(Judith)讲述了一段引以为豪的涉及自己曾祖父C•K•华盛顿(C.K.Washington)在内的几代黑人的遭遇和抗争史。

整个故事开始时的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美国,但作者通过老杰克的讲述和约翰对家族史的重构,引领读者回顾了几个世纪以来美国黑人从非洲到美洲、从遭受奴役再到受种族主义迫害的历史。在整部作品中,作者布拉德利主要通过老杰克和约翰两位讲述人以对话和讲故事的形式将美国黑人的种种遭遇和涉及黑人的历史真实如“私刑”、3K党的迫害、“地下铁路”等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其中就有主人公的曾祖父C•K•华盛顿和他带领的12名黑人宁死不再做奴隶的悲壮故事:在通过“地下铁路”穿越梅森-狄克逊线(Mason-Dixon Line)奔向自由途中,他们被白人包围在昌奈斯韦尔外的山谷中,眼看要被抓回继续悲惨的奴隶生活,他们一致“乞求被就地处决”,由此昌奈斯韦尔多了13座无名坟墓。小说的题目也由此而来。

历史对美国黑人来说意味着伤痛。“黑人在美国历史上曾经是黑奴。作为黑人的后裔,美国黑人长期以来一直遭受种族压迫和歧视。”杜波伊斯也曾说过:“自14世纪以来,我的这些祖先和其他后裔有一个共同的历史,遭受了一个共同的苦难,有一段漫长的记忆。”小说中的主人公约翰•华盛顿于20世纪中期出生并生活在被当地人叫做“黑鬼头”(Niggers Nob)的小山上。这里也是几个世纪前从南方迁来的黑奴后裔的聚居地。他从小就生活在种族歧视的阴影里:小时候的他常常在学校被白人小孩儿们当作黑奴作弄,放学后白人小孩儿们常常在他身后“叫骂着、诅咒着追撵”。后来约翰终于通过努力获得奖学金上了大学远离了小镇,目前已经是费城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并和现在的白人女友朱迪丝已恋爱五年。面对女友的不断追问,他对自己的家庭及家乡的情况始终闭口不谈。因为在他看来那里根本没什么可谈的,那是他从小就“发誓”要永远离开,现在也要“刻意回避”的地方。然而,老杰克临死前的召唤却让他首次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故乡、回到从前。

约翰陪伴着老杰克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也从老杰克的故事里得知了更多有关其父辈黑人们的遭遇。老杰克、白乔希和父亲莫西等老一辈黑人生活在种族主义盛行的年代,深受种族歧视之害。他们是整个社会里“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因为肤色的原因而总是低人一等,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老杰克因为肤色原因而失去了一位女孩儿,一辈子也只能靠给人擦皮鞋为生。白乔希因为肤色较白,在给白人干农活时赢得了一个白人女孩儿的好感,但终因“骚扰白人小姐”被3K党抓去,饱受私刑折磨,幸亏老杰克和莫西冒死相救才得以活命。约翰的父亲莫西虽然在当地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的人物,但他也只是靠“私自酿酒贩卖”来维持生活。

然而,老杰克等老一辈黑人并没有因此而痛苦和悲哀,相反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白人主宰的社会里求得生存,和白人种族主义者进行斗争。

约翰揭开了父亲的自杀之秘,也有机会重新认识了自己先辈们的命运和历史。《昌奈斯韦尔事件》正是在揭示美国黑人在奴隶制和种族主义之下的遭遇的同时展现了令当代美国黑人引以为豪的数代黑人与之奋力抗争和富有传奇色彩的光辉历史。

“美国黑人的历史是这样一种抗争的历史――渴望获得有自我意识的人的地位,渴望把他的双重自我融入更好更真的自我。在这种融合之中,他希望不要失去原来的自我……在白色崇美主义的洪水中,他也不想去漂白他的黑人魂,因为他知道,黑人的血对世界有启示意义。”黑人如何在白人主宰的社会里“寻找自我”、“保持自我”和求得生存、发展是作品《昌奈斯韦尔事件》探讨的另一重要主题。作者布拉德利通过作为历史学教授的黑人主人公约翰告诉当代美国社会里的黑人:祖先的历史是后代引以为豪的遗产,是后代立足于当代美国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当代美国社会里的黑人应从本民族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坚持本民族传统和从而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然而,在被西方“强势文化”同化过程中也有一些民族和人民始终坚持着黑人的传统和。在《昌奈斯韦尔事件》中主人公对黑人传统文化和的探索也体现在黑人对“死亡”的看法上。与基督教所鼓吹的“死亡是冷酷的……人死后即变成尘土而灵魂会永远受罪”的观念不同的是,在非洲传统中的死亡只是意味着“死者来到了阴间定居,住所和生前并无两样”。约翰在追寻父亲神秘死因的过程中终于明白自己的曾祖父C•K•和那12名黑奴实际上是追随着本民族的传统信仰而去,他们死的并不痛苦。相反,他们是从奴隶制的桎梏下获得了解脱。同样,在了解昌奈斯韦尔事件的真相之后,约翰的父亲莫西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经常去教堂,读《圣经》并迷上了与当地教堂牧师关于神学话题的争论。他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信奉基督教,而是因为他“想证明基督教是何等的谬误”。

黑人后代重读构祖先历史并不是要揭开伤痛的疤痕,也不是要重燃种族主义的怒火,而是要从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信仰的探寻中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根”在哪里。《昌奈斯韦尔事件》在展现黑人先辈历史,揭示老一辈黑人遭受种族主义之害的同时更关注的是当代美国社会里的黑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约翰是新一代黑人的代表并和白人女子相爱,这在老杰克看来是根本不能接受的。因为在他看来老一辈黑人在白人主宰的社会里始终和白人势不两立,不像约翰等年轻一代“大脑被白人的思想观念漂白”并“开始信任白人”。作者布拉德利在作品并不在于讨论谁对谁错,而是通过主人公约翰探寻家族史的经历来启示当代社会里的黑人。当代美国社会里的黑人应正确认识本民族历史文化,继承并坚持本民族的信仰等遗产,从而体现自身在当代社会里地位和价值,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Allen,Bruce. Well-Made Novel Sifts Black History [A]. In Carolyn Riley (ed.). Contemporary Authors [Z]. Detroit:Gale Research Co,1983,23.82.

[2].Bradley,David.The Chaneysville Incident [M]. New York:Harper &Row publishers,1981.63.

[3].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4。

盛仁泽、梁福江:重庆三峡学院。

上一篇:模仿的焦虑 下一篇:一蓑烟雨,白首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