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潜力惊人

时间:2022-10-25 04:30:41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潜力惊人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猛,未来发展潜力很大。我国应促进区域间旅游服务贸易更加平衡,充分发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作用,并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三大亮点

总体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010年约960亿美元。2010年,中国入境游客规模占世界的份额为5.75%,在世界排序为第4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世界的份额为4.33%,在世界排名为第5位。中国出境游客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输出国、世界第五大客源输出国和全球出境游市场增长最快、潜力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出境旅游消费额约占世界份额的4.2%,位居第六。

产业主体规模也持续扩大,出境游组团社的数量在2010年为1069家,外商投资旅行社44家;出境游组团社的数量占国际社的比重也上升到了43%。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从港澳和东南亚向大洋洲,再逐渐向欧洲、非洲,然后向美洲国家逐渐扩散,中国的出境游组团社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提供服务的空间范围也随之不断放大。

旅游贸易进口增长明显高于出口

旅游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在2010年为46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入境旅游人数2010年为1.32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在2010年为5400万人次。旅游服务贸易进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

在此背景下,既需要重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平衡我国服务贸易国际收支以及带动经济、文化、劳务输出的能力不断增强的趋势;也需要正视出境旅游高速增长导致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逐渐缩小,甚至出现逆差的趋势不可逆转的现象,这是由于我国跨境提供、境外商业存在与自然人移动的发展大幅落后于境外消费所致。

旅游服务贸易的作用突出

对我国服务贸易顺差的贡献不断加强。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2009年达到2868亿美元,其中,出口1286亿美元,进口1582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还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中仅有的两个一直处在顺差状态的项目之一,自2000年以来顺差不断增大,是中国服务贸易中最大的顺差项目。自1992年以来,除1994年之外,中国服务贸易始终处在逆差状态,同时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正是旅游服务贸易的长期顺差有力缓解了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局面,使旅游服务贸易成为平衡我国国际服务贸易收支的重要支点。

综合带动作用日渐显现。直接或间接地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业、邮电、金融、地产、外贸、轻纺工业等相关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认清三大发展趋势

从发展环境来看,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全球旅游市场逐渐向相互融合和互动的方向推进。同时,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和平、安全、发展的国际形象愈益突显,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外部竞争日益加剧,内部产业形态相对落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政策制度滞后于市场发展等挑战与问题。

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旅游业“十二五”规划思路,我国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根据《我国旅游服务贸易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4300亿美元,实现约15%的年增长率,其中:出口递增约10%,达到1400亿美元,进口递增约20%,达到2900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居国际领先地位。

世界旅游组织认为,世界旅游市场的旅游者人数将以年均4%以上的速度攀升,其中亚太地区的旅游者年均增长率将可达到7.5%~8%,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有望成为世界旅游业增长最快的地区。而中国已经成为2007年世界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占国际入境旅游市场的8.6%。

结构更加优化,功能更加强化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于入境旅游实现:客源市场优化,外国市场与远程市场增幅与比重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优化,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商务、休闲度假、会展等旅游产品大幅增长。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得以提升。对于出境旅游实现:服务结构优化,单纯境外消费增长模式得以改变,跨境提供能力不断增强,境外商业存在发展步伐加快,自然人出境移动规模提高。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还将进一步发挥提升国家整体形象,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经贸发展和民间友好交往,推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引进,带动劳务输出等综合功能。

产业主体的作用更加明显

区域性寡头垄断格局将强化。全国旅游服务贸易市场基本可以分为三大板块: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等重要城市,不仅拥有巨大的旅游客源市场,而且还是大多数外国使领馆所在地,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和办理相关手续方便,同时还是重要的国际航空交通枢纽,为组织市场、组合产品提供了近水楼台的条件。于是在这些大城市出现了一批专营某些特定市场的大型旅游批发商和零售商。

对产业链上利益分配的控制力增强。中国的企业已经逐渐掌握了更多主动权和拥有了更强的控制力。这主要体现在境外旅游服务要素采购的价格谈判、服务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我国旅行社的掌控力正逐步提升。中国旅行社掌握了与服务供应商谈判时的主动权,就意味着在国际规则的制定上拥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也就意味着中国企业对出境旅游产业链上利益分割和分配的支配力增强。

管理和信息技术推动旅游服务贸易商业模式创新。针对出境旅游企业、目的的旅游机构和出境旅游消费者的需求,一些机构利用信息技术打造出境旅游的专业服务平台。这些专业服务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可能改变出境旅游产业相关主体的生态关系,进而推动出境旅游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

如何做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行业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应抢抓机遇,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均衡增长、强化功能为途径,以提升质量与效益,增强国际分工与竞争能力为目标,促进旅游服务贸易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

务实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出境游客的权益保护和满意度提升为抓手,结合我国与目的地国家和地区ADS协议的定期评估机制,主动引导ADS“版本”升级,稳步、渐近地开放我国居民到目的地国家的“自由行”。加强中国与东盟、中国与东北亚、中国与上合组织等多边和双边的旅游合作交流,进一步发挥出境旅游在缓解经贸摩擦、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方面的作用。继续推进内地居民赴港澳旅游,在CEPA框架下进一步放开出境旅游经营业务。积极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的工作,加强海峡两岸在旅游领域中的交流与合作。

平衡发掘资源潜力

要创新资源观,重视工业、农业、科教、体育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展示中国新农村与现代化建设成就;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产业形态,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加快融合,建设“全产业链”的现代旅游业。要平衡区域资源开发,加强西部资源开发的力度。要在巩固与提升观光产品的同时,加快开发休闲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建立系统的服务质量标准化体系,整体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增强企业实力

打造旅游企业“航母”。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境外的旅游企业参与中国旅游的改组和重组;形成有竞争力的国际旅游服务品牌,增强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以利于企业增加服务贸易出口的附加值;鼓励旅游企业在海外设立连锁店和分支机构,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以及外国游客的国内旅游,争取回笼从境内流出的外汇,以弥补出境旅游者的外汇支出,同时开辟新的创汇途径。

优化配套体系

支持和鼓励增开国际航线,简化签证手续,推动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免签证、口岸签证,对符合条件的散客实行多次往返签证,完善适应入境旅游需求的信用卡支付、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安全、保险工作,建立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健全旅游紧急救援体系。

上一篇:构建现代物流服务创新体系 下一篇:营销咨询业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