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时间:2022-10-25 01:59:25

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新性。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通过近些年担任语文教师的体会,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语文 教学方法 兴趣

一、引言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教学体制的束缚,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路。

二、教学方法的创进

1.改变教学观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刀切”“整齐划一”等传统的教学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摒弃以往单纯知识传授的思想,重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奠定坚实基础。其次,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这样既能开拓学生视野,又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最后,教师要改变过去只考虑教授知识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做法,要注重考虑所学的内容应是基础的、必需的。教学内容要真正体现课程改革后知识与技能的统一、过程与方法的统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的新课程精神。

2.改变课程观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材、教参等文本,更是“体验课程”―教师与学生切实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并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他们共同参与了课程的开发与创造。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只是“一杯水”,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如果不能理解新的大课程观,也就割断了“一杯水”和“江河湖海”的密切关联。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科书去教,而不是去教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

3.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所以,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首先,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自己审美观念的中学生,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既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这也就是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教师要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其次,开设语文活动课。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这样既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又能加强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最后,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敢于标新立异、敢于逾越常规、敢于想象猜测、敢言别人所未曾言、敢做别人所未做,宁愿冒犯错误的风险,也不要把自己束缚在一个狭小的框内的创造品格。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以便从多角度探索求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再就是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进而发现新问题。

三、结束语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集思广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全新的角色、全新的理念、崭新的教法与学生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共建语文学习的广阔舞台,让全新的语文教学植根于课堂教学,让语文的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刘敏.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05).

[2]高怀玉.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8,(11).

[3]廖静.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方法探析[J].成功(教育),2009,(05).

[4]周虹.倡导绿色语文享受学习乐趣―再谈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J].考试(教研版),2009,(03).

上一篇:现代高职课程教学评价研究 下一篇:信息化环境中《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机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