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学习VB.NET的几点教学尝试

时间:2022-10-25 04:45:43

中职生学习VB.NET的几点教学尝试

摘要:(以下简称)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最合适的入门级课程,由于其相比其他语言具有简单易懂、容易上手的特点而备受初学者的喜爱。该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往往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失去兴趣,对于中职生来说更是如此。本文就如何激发中职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几点探讨。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2-0000-02

Several Teaching Attempts on How to Learn

Liu Jinzhou

(Huiyang District Vocational Technology School,Huizhou516211,China)

Abstract:(called bellow)is one of the most suitable programming language courses for beginners,welcomed by beginners for it is more simple and easy to learn than other programming languages.As it is very theoretical,practical and hard to teach,students will lost their interest during learning,special for secondary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how to provoke their interest and improve our quality of teaching.

Keywords:;Programming;Teaching attempts

一、引言

目前在中国各个高校中普遍开设了程序设计课程,在部分中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也开设了本门课程。然而由于中职生英语、数学基础普遍很差,语言又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有恐惧心理,缺乏兴趣,很多教师在上这门课的时候都感到头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尝试,努力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出具有一定程序设计能力的人才,为他们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努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教学尝试

(一)抛开教材,大胆尝试

现在市面上的教材都是针对大专院校的学生编写的,总是先讲语言的基本语法,一开始就引入中对象的使用。这样,繁复的界面、中的各个对象的属性的英文单词就会让中职生望而却步。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比较适合用控制台应用程序来讲解基本语法,这样有利于抛开IDE界面的种种因素。通过控制台的学习掌握了中赋值、声明变量和输入输出后才引入中的对象,如窗体、按钮等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某些教材在学习如窗体、按钮等这些对象之前就先介绍他们的概念,如什么是类、实例化、方法、事件、属性,本人认为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学生这时候没有接触过具体的对象,完全没有办法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除非当前学习的内容跟已经储存在脑海中的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否则学生很难把这些知识添加到自己的“知识库”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带领学生入门的时候一定注意讲解的内容的先后顺序,否则学生很容易一开始对这门课程完全失去兴趣。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尝试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外,还尝试了以下教学方法:

1.查错法

中职生对变量、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基本概念和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听懂教师授课的内容,但自己编写的程序往往错漏百出。因此,在学习这些基础知识的时候,课时量一定要足够,千万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认为这些知识很容易掌握而按照自己的进度上课。课堂上,笔者反复将代码以错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找出错误,并在计算机上调试证明自己的判断。

比如让学生找出下面哪些变量名是非法的:

A. x_yz

B. 123abc

C. Integer

D. X-Y

通过这个例子学生会发现B、C、D三个选项是错误,于是教师可以再次强调变量的命名规则。

再比如,为了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数据类型的区别的时候,笔者又用了下面的例子:

Dim a As Integer=4.5

Dim b As Integer=4.5

Dim s As Single

s=a+b

MessageBox.Show(s)

学生都以为计算的结果应该是9,可是运行后却发现是8。这时候教师再进行解释:原来声明变量a和b的时候的类型是整型,但是赋值却是4.5这样的小数,系统就自动进行了转换。这时候学生恍然大悟,纷纷把代码改成正确的结果:

Dim a As Single=4.5

Dim b As Single=4.5

Dim s As Single

s=a+b

MessageBox.Show(s)

通过诸如此类的反例,使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2.零散实例和大型项目相结合

在学生刚接触程序设计的时候,不适宜用比较复杂的例子,而应该采用单个容易理解的零散实例。但是,单个的零散实例对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帮助有限,也不能最大程度上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除有趣的零散实例外,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大型项目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非常帮助。所谓“大型项目”并不是说规模有多大,只是对本门课程来说是最大、最复杂、最具综合性。当然,由于中职生克服困难的意志较为薄弱,前面的零散实例应该尽可能为后面的大型项目做好铺垫,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大型项目实例的编程。例如,笔者在学生学习完的基础知识的时候要求他们利用系统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控件设计一个音乐播放器,它有一个功能就是要获取音乐文件的名称,需要用到split()函数,那么之前就先给学生做这个函数的练习;又比如,它有一个功能是对音乐文件的名称进行排序,采用的是冒泡排序法,那么在学习数组的章节也先跟学生讲解原理及代码并让学生进行练习。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最后完成大型项目的时候都获得非常大的成就感,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其他代码类课程的兴趣。

(三)从生活中发掘案例

程序设计跟数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经典的案例都跟数学有关系。但是,由于中职生的数学基础都比较差,如果在授课的时候涉及太多深奥的数学知识,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上课时用到的例子应该尽可能简单易懂、有趣,能够跟生活有所联系。

例如,笔者在跟学生讲解变量和表达式的时候就用过一个案例:输入身高,然后通过编写代码,让计算机输出标准体重。由于这个例子的计算方法很简单,学生又想知道自己的标准体重,所以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当然比较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这样的案例,上课的时候自然能够信手拈来。

另外,在上课的时候多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例如,需要一张图片,我们可以随便下载一张,也可以找学生喜欢的游戏的截图,也可以找球星的图片等等,显然后两者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三、结束语

中职生学习好虽然难度很大,但是只要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精心准备,也一样可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将以上一些方法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虽然教学有法,但法无定法,只要我们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让学生学有所获,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刘锦州(1981-),男,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人,助理讲师,学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编程。

上一篇:基于.NET3.5 MVC框架的网上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实... 下一篇:程控交换机的维护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