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4 10:33:43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造力的培养。多年的语文教改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在能力的培养上下工夫,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阅读教学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的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对字、词、句、篇的理解,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懂得怎样选择、组织材料,怎样确定中心,怎样写出通顺的语句等。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写文章能得心应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先加强学生的预习,勾出课后问题,抄下自己喜欢的词、句、段,第二天利用课外活动展开“朗读比赛”,使学生在评比别人的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从中感受到朗读的旋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摘录名言警句、优美句段、自然科学知识等,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梗概,写出对事物的看法或由此产生的联想,评价文中的人物和事物的美和丑、善和恶、真和伪,在阅读中受到某种启发,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写周记。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文章的结构,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模式。同时,启发学生抓文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搜集、整理学习材料和方法。

二、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评价机制,不然,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就无法开展。那些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过大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歧视差生的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自身素质和认识水平以外,就其本质上讲,是传统教育与教育新理念对教育评价的矛盾所致。

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突破墨守成规的牢笼,敢于向权威挑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习惯。比如我们在教《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对愚公持既褒扬又批判的态度,褒扬他气壮山河的气概和他那种选定了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奋斗终生的精神:批判他确定目标的不科学性:为什么不可以把家从两座山里搬出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开讨论。如果学生再能提出搬走两座大山,必须要砍掉山上的树木,破坏不少农田,破坏了生态环境,有关部门和法院应该给予相应的处罚,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具有了创造性。

培养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体验和知识面的大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比如:对学生提出问题:“0”是什么?幼儿可能说是太阳、碗、车轮等,这说明他们展开了想象;小学生可能说是“零”、是句号:中学生可能说是任何事物的起点,又是任何事物的终点。经过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个起点和终点之间,过程是空白,我们可以在这个空白处写出人生最壮丽的诗篇,可以画最美的图画:大学生可能会说“0”还包含了许多基本的哲学原理,甚至充满宗教色彩。

三、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创新艺术

在当前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时期,要想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除了要有特色教育手段外,在理解教材、处理教材、融合课标的过程中,更需要教师具有悟性和灵气,从而提高创新艺术。

在对教师素质的各项要求中,管理者往往更多的强调思想品德、学术水平、业务能力诸方面的要求。不少地方还做出了一些硬性规定,以此界定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但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机智、灵活应变能力以及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悟性与灵气却普遍关注较少。我们常常看到两种工作态度、知识水平不相上下的教师在教育效果、教学实绩上存在天壤之别,原因就出在教师的悟性和灵气上。

所谓悟性和灵气,其实就是一种智慧与见识,是一种领悟甚至顿悟的能力,一种灵活而敏捷的思维能力,一种洞察事物、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一种随即而至、即兴而作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绝非是一日之功,亦非是靠某一门专业知识的增长就能轻易获得:它来自于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和丰富的人生经验的聚变,是一种“综合实力”,如果没有悟性,则不能融会贯通。教育教学实践丰富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没有灵气,不会点石成金、举一反三,不会将丰富的实践总结成经验上升到理论,那么实践终归是原地踏步。因此,要让我们的教育、我们的课堂时时绽放出灵气的花朵,就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重视知识、经验的累积,修炼自己的“底气”,这样才会使我们拥有坚实的基础、浓厚的力度。在这样的土壤上,才会时时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创新,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上一篇: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一篇:习作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