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24 09:12:43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社团的持续发展

摘要社团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载体,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以学生的社团活动为载体,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关键词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640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建设社团文化也是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愉悦地发展,为国家培养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社团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出现新的变化,社团组织日益成为学校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体。社团成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校风、学风的主要表现形式,对于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形成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起到重要的作用。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校社团组织有理论学习类、社会科学类、学术科技类、文学艺术类、志愿服务类、体育健身类等,涉及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方面。这些社团不断朝着个性化发展的道路成长,在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中演绎着重要角色。

中学生文学社是较普遍的社团之一,它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内涵,丰富社团文化。文学社团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融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始终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使健康高雅的文学艺术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如

学校新语文学社的组建,是由一批有语好,有一定写作、书法、美术、表演、演讲等特长的学生骨干组织起来的。在新语文学社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办刊,组织辩论赛、影评赛、征文赛,做社会调查、采访,请作家讲座,给报刊投稿,演课文剧等。在学校举办的文学节、艺术节中,新语文学社宣传部、诗社、剧社成员积极参演。这一系列活动,将文学社团的工作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又从课外活动的层面提升到教育科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受到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欢迎。

2.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在学生成才和发展过程中的育人功能是第一课堂所无法替代的。新课程理念下的社团建设,充分结合校本课程和研究性学习及综合实践活动,坚持四自原则(即人格自尊、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培养四个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载体。

1)学生社团以其丰富的内容吸引广大学生的参与,学生通过管理来发展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成员从中得到锻炼,激发自身优势,促进自身发展,带动社团良性运作的循环,促使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2)学生社团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正确的人际关系模式。社团组织是个学习共同体,社团内部间平等、民主、自由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有利于克服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他们孤僻、任性、怯懦等不良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在第一课堂无法学到的东西,真正实现与第一课堂并行互补的育人功能。

3)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深入社区、基层的志愿服务等活动,不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且锻炼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同时提升思想境界,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观。

3.社团活动是提升学生素养的有效途径

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在以拓宽和加深必修课为基础的各科学习中,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延伸学习领域,是社团活动的重要阵地。一方面,学生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展现才能;另一方面,社团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年龄、班级,具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在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不同学生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交叉促使每个社团的不同学生相互影响,互相受益。学生社团以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最高目标,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学生社团是新课程时代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和现代中学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而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如何引导学生社团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对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汉英语中性别歧视之我见 下一篇:“教学评一致性”引领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