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该放手给学生

时间:2022-10-24 03:35:17

数学课堂应该放手给学生

摘要:“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四能,这些能力不是学生生来就有的,也不是靠一两天训练就能提高的,这要求教师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开放。

关键词:开放教学;操作探究;自评;互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69-1

一、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只有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才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增强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

例如,教学“倍的认识”后,我出示了这样的表格:文具盒钢笔笔记本书包16元8元4元?元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共提出了三种类型的问题:1.(求和)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支钢笔共多少元?买一个文具盒和一本笔记本一个多少元?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一共多少钱?买这三样东西一个多少钱?2.(求差)买一个文具盒比一个钢笔贵多少钱?买一本笔记本比一支钢笔便宜多少元?一本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相差多少元?3.(求倍)买一个文具盒的钱是买一支钢笔的几倍?买一支钢笔的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几倍?买一个文具盒的钱是一本笔记本的几倍?

学生几乎把所有的问题都提了出来,我及时追问为什么没有提关于书包的问题,学生产生疑问:书包跟这里的其他商品没有关系,所以不能提。我立即引导学生,如果把书包和其他商品联系一下,可以增加一个条件,可以提吗?生思考一会,提出了:(1)书包的价钱是钢笔的9倍,书包多少元?(2)书包比文具盒贵50元,书包多少元?(3)书包的价钱是文具盒的3倍还多5元,书包多少元?……

接着,我要求其他同学将别人提出的问题解答出来。这时,提问题的学生便成了课堂教学的主持人,较好地实现了师生的角色互换。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活动抱以极高的兴趣,参与面很广,学习的热情达到了高潮;同时,他们在自问他答的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放手让学生做小老师

“还黑板给学生”――教师给与学生的不仅仅是黑板,更是一种还权、一种信任、一种尊重。学生在展示自己的过程中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学习主体的地位。

例如,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对前面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掌握得非常好,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齐答):愿意。

师:你能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吗?请你们先自己用竖式算出这题,你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等一会儿老师请会做的孩子来当小老师帮你解决,我要请的是做得好的表现又乖的孩子哟!

【设计效果:听了我的话,所有的孩子都很认真地做了起来。我也在教室里巡视,选择小老师的人选。几分钟后我走上讲台,环顾整个教室,孩子们很快都坐得端端正正,一些会做的孩子都睁着一双企盼的眼睛看着我,最后我请上了我们班自控能力较差的陆友同学来当小老师,他欢快地跑上了讲台。拿起粉笔,边讲边写。我在旁边观察着下面的孩子,听得是那么的认真,都争着举手发言,被请到发言的孩子是满脸的兴奋,没有被请到的孩子却是一脸的失望,但很快就投入到学习中了。】

在讲完之后,受到表扬的陆友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跑回了自己的座位。整个一节课,他都没有走神。而其他的孩子也是非常的认真,听得认真,发言也很积极。我很轻松地上完了新课,练习的效果也很好。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培养探究能力仅仅满足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及与同伴的合作,发现了知识,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验了探究的乐趣,此时,再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学得的知识探究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比如:《愉快的周末》中的抛圈,问题:小红得9分,她的3个圈可能套住了什么?学生一开始只想到每个圈抛得不同的分数,有“4、3、2”和“5、3、1”两种答案。评议后,学生甲说:“我还有不同的想法,4+4+1=9。”组织学生讨论:“两个圈可能都抛得同一个分吗?”学生交流后认为是可能的。于是,又有了“3、3、3”和“5、2、2”的两种答案。这时,一个“小调皮”又高高地举起了小手:“5+4=9,有一个圈没抛中。”想法很独特!我让学生讨论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在得到一致肯定的答案后,我带头与学生一起给予“小调皮”以热烈的掌声。

当然,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需要我们老师大胆尝试,不断总结,不能急促,要充分相信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学生终身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才是最终目标。

上一篇: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高效课堂如何深入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