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现状的调查

时间:2022-10-24 03:07:49

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现状的调查

摘要:参与教育科研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变,高职教师在对自我定位、对专业发展的理解等方面产生了相应的变化。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高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内容涵盖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项目申报与论文撰写情况、对教育科研问题的思考、高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原因、研究者必须具备的素质以及教师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建议,以期根据调查结果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探索和思考,并提供指导性意见。

关键词: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发展

作者简介:冯宁(1957-),女,江苏南京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和数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常州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项目“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K2010335),课题主持人:冯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2-0086-04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工程”的大力推进,培养和鼓励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如何,他们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困难,自身科研的素养又怎样?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对于深入了解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现状,寻找差距,总结经验,更好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突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提升高职院校教科研水平都有参考性价值。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90年代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经历了从五年制高职到中专院校升格等一系列跨越式的发展。在这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自我定位、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的改变、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

一、高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变化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视角来说,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视角来说,高职教师需要提升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主动探索职业教育发展领域中的基本问题。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大学教师首先应该是研究者,他所面对的是成熟、独立和精神已有所追求的年轻人。大学教师要指导、激励学生刻苦钻研,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1]近十多年来,高职教师在从中职到高职的转变中,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研究取向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教师教育科研主要是在观念上引导教师的关注,更多的是在探讨教师从事教科研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到90年代末,随着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大力发展,对其培养目标的定位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专业设置的改革使得教师认识到研究是基于学校、基于教学过程的“校本研究”、“校本科研”开始流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科研要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这一重点[2]。

(二)研究目的的变化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经历了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到教育教学研究“世俗化”的过程。实践证明,由于国情不同,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之间总存在距离,后来发展到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采用行动研究,将教育教学研究与职业教育实践融合。研究目的从应用转向开发,从理论研究转向问题解决。研究成效的指导标准不再是是否符合既定理论,而是是否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是否具有职业教育特色。这种变化使得教科研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研究问题的变化

教师在刚迈入教科研的“门槛”时,选题大多模仿专业研究者,从理论来指导现实,但这种模仿往往以没有发现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而止步。 随着高职教育由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型以及对教育科研的不断重视,教师在选题上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整合、项目化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学生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等,这些问题都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主体内容,研究问题的具体与“细小”,体现着教育教学研究变得深入而细致。

二、高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调查

笔者对高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兼有个别访谈的调查方法,调查对象为常州科教城四所高职院校教师,调查时间为2011年6月,问卷采用匿名形式,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根据教师对问卷的回答情况,选择少数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内容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承担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高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原因;高职教师认为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条件和素质。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175份。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对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项目设计五个二级项目来了解接受调查的高职教师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职称、学历、教龄、双师素质。表1反映了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

本调查旨在了解高职教师最近5年承担或实际参与的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包括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公开发表文章的基本情况。表2反映了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等方面的大致情况。

(三)对高等职业教育问题的思考

问卷调查表例举了职业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参见表3,表4为回答的统计结果。调查表中的问题的顺序是随机排列。回答的要求是依据问卷中列表的20个问题,请老师按照下面的要求分别选择3个问题填写[2]:

(1)您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

(2)您认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是 ( )

(3)您认为目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四)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原因(可以多选)

本调查旨在了解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真实动机。(表5)

(五)研究者具备的条件和素质

课程改革和专业发展背景下的新观点之一就是“教师应该成为研究者”,本调查想了解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实践者——高职教师对“研究者”有怎样的理解。调查结果归纳见表6。

三、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现状调查的分析

(一)高职教师绝大多数参与了当下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校和教学行政部门为此做了一定的组织工作,创设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条件和学术氛围(见表2)。在参与性的基础上,一部分教师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骨干。

(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有许多问题值得教师去研究。高职教师认为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从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来看,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及成效使教师面临更多挑战,从高职教育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来看,则是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际上,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成效最终要落实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面,二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个命题的两个方面(见表4)。

(三)高职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动机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职称评定和晋级的需要,真正出于对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爱,或出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考虑的还是相对较少,这点应该得到重视。如果动机不是从教学实践出发,那对于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实施和论证非常不利,不仅会出现为了研究而研究的现象,更会造成研究归研究,研究之后成果束之高阁的情况。

(四)高职教师教科研意识不强,教科研水平亟待提高。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教科研意识相对薄弱,部分教师仍习惯于扮演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对高职院校教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科研与教学质量、人才培养及自身素质的关系缺乏清醒的认识。

2.教科研方向缺少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少教师没有明确的教科研方向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规划。

3.没有形成有力的教科研团队。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学校是一个学术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内,研究人员应相互合作,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难以形成合力;

4.教科研质量不高,成果往往缺少创新性,尤其是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研究极度匮乏。教科研能力不强,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以产学研促进教学和社会服务的水平难以达到学生、社会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五)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主体选择的过程,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研究,增强专业素养的主动意识和主动参与,在促进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是一个需要严格规划的过程,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和科学规划,必然造成教师实施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难以跟上科技、知识、社会发展的步调,这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障碍。

四、对高职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现状的建议

(一)从调查来看,在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中,对专业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视正逐步变成教师专业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我们也发现,高职教师对教育科研的热情更多是源于职称或者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且虽然高职教师很关注自身成长,但似乎并没有认识到教育教学研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见表5)。与此同时,高职教师对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不能仅止于课题的结题和论文的发表,而应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

(二)重视教育科研培训,在教师培养上投入更多精力。教育教学研究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虽然有部分人认为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个体完成的事情,或是教师兴致所至,和学校的培训无关,但事实恰恰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教育科研基本知识的贫乏和技能的缺失已成为制约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4],而一旦年轻教师没有形成扎实的教育教学研究基础,那对其后期培养、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重视教育科研培训,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上得到指点和帮助,而且可以在学校中创设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同时也减少教师对教育教学研究的短视行为——“发表文章、申请项目、申请课题只为评定职称、晋级或完成科研积分要求”等,帮助教师认识研究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为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内涵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准建设,发挥导向作用。很多教师对自身发展的目标和专业发展的内涵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有的学校片面认为教师发展就是要提高学历层次,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越高,意味着其师资水平就高。将教师专业发展片面地视作追逐高学历、高学位是高职院校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的普遍现象。实际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标准模糊导致的是学校的师资建设、专业发展策略对教师发展缺乏指导性、导向性,所建立的相关机制难以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导向性的偏误,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是目前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因素之一。

(四)注重教师的心理健康,鼓励教师突破自我,不断成长。随着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高职教育接收了高中群体中学习成绩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大部分学生,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情感不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教师抱怨学生基础差、无法“教”。与此同时,较大的科研压力、教学压力、管理压力,使得教师的职业倦怠感越来越强。

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强教师对职业后继发展的自信心,能够帮助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获得力量。只有当个体处于良好的状态中时,个体对教育问题的敏感度就会增加,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就会提高。从而使教育教学研究自然成为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必不可少的部分。

(五)不断完善教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在最急需解决问题中(见表4),提到“职称评定和晋级”问题。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形成“论文”、“调研报告”、“课程整体设计”、“规划方案”、“技术服务”等教科研成果,是当前教师职称评定和晋级考核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虽然部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反映了自己的思考,但由于这些成果相当一部分属于文字性教科研成果,注重理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还是限制了一些教师的发展。同时也助长了“急功近利”思维的滋长。

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固然与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有关,但学校层面的激励机制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驱动力。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教科研环境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在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重科研业绩考核轻教育教学的问题,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论文的发表和教科研课题的评审不利因素较多,也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教科研和专业发展速度缓慢,进而也影响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实际状况,不断完善教师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不应以统一、规划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科研成果,要激发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热情,引导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给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是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经之路。惟有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从传统“教书匠”到现代“研究型教师”的转型与超越,才可能使得教师教学实现由单纯依靠感性经验的积累到对职业教育规律进行研究的彻底革命,才能使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实现有机融合,使教育实践不断逼近科学化,日趋合理完善,最大幅度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郑金洲.教师教育科研三十年的变迁进程[J]. 上海教育科研, 2008(10).

[3]刘德华,曹绍炼.小学中青年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当代教师教育, 2009(3).

[4]董晓巍,王红丽. 论高校青年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4).

上一篇:动态轮岗在土建类高职学生顶岗实习体系中的实... 下一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美国新型职业教育机构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