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课改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24 12:22:38

历史新课改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转变主体地位,由“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

关键词:更新观念 以“学”为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23-01

乘着新课改的东风,各地都经历了发动、落实、到成为教学常规的模式。但很多教师仍然表里不一,口头喊课改,心里在抵制,有人形象的比喻成为“穿新鞋,走老路”;公开课上按课改要求上,背地里又是老样子。严重脱离新课改初衷。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办呢?笔者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1 教师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前提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和谐活跃氛围;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在互助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 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首先,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热情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积极态度的体验。它能激励人的行为,提高行为效率,促使人们去追求、探索、接近目标。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应尊重、信赖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问难、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那些独到、新颖的见解,要及时的表扬、鼓励,多进行赏识教育。任何人都有一种实现自我价值和获得成功的渴望,而价值和成功是通过他人的赏识、鼓励实现的。因此,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以鼓励和赏识,这会使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进而推动他们不断的进步。只有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注重情感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充分主动的获取历史知识,展示其个性,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是一个动态过程,学生的思想千差万别,为此,教师“忌讳”死守预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火花,顺势拓展和深化,课堂就会产生生气和乐趣,起到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

其次紧扣教材,巧设问题。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把教师定位成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教学中,学生只有做到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其主体性才得以体现。所谓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理解,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针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组织广泛的讨论交流,尽量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积极的就历史问题进行质疑、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理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如讲《19世纪中叶的俄国》时,就课本上四个标题,每个标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讨论解答。如“俄国农奴制”学生提出:结合《法律大全》与课文内容,看看俄国农奴制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到19世纪上半期面临怎样的危机?“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学生提出:“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开始的?表现在哪些方面?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分析俄国工业发展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的原因?等等,学生提出的问题,既概括了本标题所学的内容,紧扣教材,又突出了重难点,教师只解释了一下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兴趣盎然。最后,老师提出:1855年,亚历山大二世在政治、经济、社会、军事上面临哪些问题?可能的解决之道是什么?这样一个概括、总结、综合的问题,在学生已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扮演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切忌让学生游离教材,满堂发问,问题缺乏科学性,背离教学目标和要求;同时又要防止滥用教材,资料太过庞杂,缺乏有机整合,有贪多不化之弊病。

3 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要实现以“学”为主,必须把时间放给学生,有不少教师不能转变这一观念,究其原因:第一个担心是害怕教学成绩下降,第二个担心是害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在这方面山东杜郎口中学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一次,我们到杜郎口中学参观,走进教室,课堂内闹哄哄的,像个小“超市”,参观访问的听课教师进进出出,学生们在教室四壁的黑板前自由地书写着,有的则坐在凳子上沉思,间有三三两两的围成一小簇,自由地谈笑着——他们是在讨论,丝毫看不出学习的紧张感,更没有我们课堂常见的呆板场面——严肃,正襟危坐!老师在课堂上溜达,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时回答学生个别提出的问题。听课者只好自觉地在教室里睁大眼睛洞察着一切,闲不住的,信手翻阅着学生的笔记——这哪里能是笔记,而是工工整整知识体系:预习目标,学习疑点,知识归纳。字迹工整,简直就是完整的学习思路与知识体系——尽管它还很幼稚,还有错误,但这是孩子们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与归纳,了不起!想想我们的孩子们,老师口若悬河的语言描述,苦口婆心的知识梳理,孩子们听了吗,记了吗?没有!为何?被动永远来得痛苦,主动永远都是享受,生活如此,学习不是如此么?试想,这样学习成绩怎么可能会下降。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俗话说:“教无定法”,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充实自我,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博采众长,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突破口,以问题引领整个教学过程,多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新课改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这样就一定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与时展的要求。

上一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下一篇:从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认识英语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