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浅析

时间:2022-10-23 08:33:43

【前言】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浅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数学是学生的必修课,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效果不佳。究竟为何产生这种状况呢?我通过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找到了一些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

对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浅析

摘 要:高中数学学习比较难,出现了很多的学困生。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经验和一些调查研究,找到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些原因,分析成因,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应的补救工作策略,才能较大幅度地减少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06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37

在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30多年中,几乎每年都发现不少学生因学习数学感到困难,考试成绩较差,丧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变为学困生。分析学困生产生的种种成因,有学生自身的,也有教师、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数学是学生的必修课,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效果不佳。究竟为何产生这种状况呢?我通过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分析各阶段学困生情况,找到了一些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数学知识的难度

初中数学教材侧重于运算,对许多概念的定义不严格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教材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有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学生相对可以理解掌握。而高中数学本身容量大、难度高、知识较抽象、有很强的逻辑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例如,函数在高中重新给了严格的定义,学生理解不一定透彻,往往是“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题”。为了完成作业,只好抄袭。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到后来,上课听不懂,进而上课不会全力投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变成学困生。

二、学生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座省级示范性高中,能考到这里的学生相对来说都是当地初级中学中较好的学生。但是经过一、两年高中学习生活后,部分学生却成了学困生。在和家长的交流中,家长常说:“我的孩子在初中都是很优秀的,为何到高中变成这样了,真是无法接受啊。”家长感到委屈、无助,我们也感到很惋惜。反思回顾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材有较大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但好多学生还停留在初中那种简单运用知识的模式中,课前不预习,课后完成作业应付差事,甚至抄袭作业。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归纳整理和巩固,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加之现在的多媒体教学中,一些教师教学方法不得当,ppt一张接一张,学生好像在看电影,没有形成连贯的思路,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主动性全无。课堂上的互动,成了中、优等生和教师的互动,教师不能面对全体学生施教,学困生在一节节地跟着在“跑龙套”,拉大了学困生和大家的距离。

不少学校,升学率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和老师的唯一标准。自然教师也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初三阶段大量增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使学生机械学习,缺乏自制与自主,致使很多学生考到高中后,情绪一下子得到释放,不能自制。我们看到高一很多学生玩得很欢,学习一下子放松了,等到高二明白了,回头再用功,由于基础的缺失,已经造成了学习的困难。究其原因,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家长和学校没有注重对学生学习行为及习惯的培养,造成学生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三、缺失严密数学思维的训练

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对一些严格的数学定义不进行很好的理解记忆,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或者纯粹不记忆概念、定理。偏重于解题,缺乏踏实,急于求成。一些学生不认真读题、审题,没弄清条件、需要回答什么问题等;不能从所学知识中去提取解决问题所需,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和筛选,就盲目尝试解题,更谈不上对一些隐含条件的挖掘,容易被题设和所给选项的假象蒙蔽,缺失准确的判断和逻辑推理,结果恰好跳入所设“陷阱”。再就是解题后缺乏对解题过程的整体思考、回顾和反思。不善于总结和归纳,失去了对自己进行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

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习惯于某些教师的教学,一旦换了老师,不能马上适应新教师的教学。在固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会形成一个比较稳固的个性思维模式和习惯。定势思维的深化和习惯的增长,结果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导致适应能力提高缓慢。不能适应新课标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我们看到许多学生每做一道题,都要和同学对答案,这是学生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偏重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过程,对数学问题过程的深层次讨论以及对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研究方面,很少看到有学生涉猎。一些学生对所学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理解不透,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方法和习惯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养成,缺乏观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家长方面来讲,盯住学生考试分数,从不过问“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长期下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就会下降。

四、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失误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家庭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失误造成了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

(一)家长溺爱,学生没有吃苦精神

现在家庭中孩子越来越少,几个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转,造成了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怕难,啥事都依赖别人。不能接受失败考验,听不得批评意见。唯我独尊,骄横、任性。也有家长对孩子放纵,不能和孩子很好地进行交流。或管教方法简单、粗暴,没有承担好教育子女的责任。

(二)家长期望高,拔苗助长危害大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给孩子制定了较高的目标。尽管学生很用功,但无论如何都达不到,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可谓,“拔苗助长”危害大。

(三)唯分数定成败,评价标准有偏颇

不少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把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致使很多学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丧失了学习信心。也有教师教育思想上的疏忽大意,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轻视或另眼相待,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学生对数学学习消极对待。抑或是,教师对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帮助教育耐心不够,语言过激,造成师生对立,自然也就会产生数学学困生。

以上是造成学困生的几个主要方面,当然,还有很多的因素,使部分学生最终成为学困生。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了解了以上造成学困生的一些原因,就要认真反思。有些东西我们是没有力量去改变的,但是有些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去改变一个个学生,去帮助一个个学困生,我们转化了一个孩子,某种程度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真正做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成才,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宗旨。

参考文献:

[1] 周婷.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初探[J].江西教育,2009(7):18.

[2] 郑秀丽.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瑞吉欧理念下“生成方案”及其实践浅析 下一篇:试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合作探究模式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