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中教师对合作性学习的有效干预

时间:2022-10-23 02:10:44

生物课堂中教师对合作性学习的有效干预

【摘 要】 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但也存在着秩序混乱、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问题,因此要求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本文以生物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了教师干预的方式与作用,认为教师应掌控全局,灵活把握合作与独立的关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合作性学习;教师作用;有效干预;生物课堂

一、合作性学习方式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合作性学习与我们经常用到的自主性学习、竞争式学习、探究式学习都不同,这种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充当的是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管理、引导、评价的角色,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通过小组内互相依赖、互相协作、互相帮助自主地完成学习内容。这样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人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小组内的每一位学生也都可以成为老师,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扩大信息面,同时也可提高教学效率。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与口头表达的能力,可以使学生为成功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可以在同学间形成更加积极的依赖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课程改革以来,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下,合作性学习因其优势而备受教师,学生欢迎,成为课堂的重要角色。合作性学习进入课堂,对教师、学生的要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使课堂主体在自由地学习状态下,朝着教师预定的方向前进,就成为课堂是否成功的关键。而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发散性,使学生在合作性学习中,容易离题,或提出与讨论题目无关的问题,也有搭便车现象,这时,课堂组织显得凌乱,教学目标不易达成,就需要教师对讨论过程进行干预,那么,怎么样才能有效干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难题。

二、合作性学习中教师的干预

学生的学习过程本身是学生借助媒介,获得经验与技能的心理活动,其学习过程会受到除媒介以外源于环境的其它因素(声音,图像,行为)的影响。教师的表情,肢体语言,语言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恰当的语言,鼓励性的表情,行为会对学生学习起促进作用,反之,打击性语言,夸张的表情,肢体语言等,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消极影响。教师的行为可能促使学生学习向着积极面前进,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也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学生学习的反作用力,使课堂讨论无法进行下去;还可能导致干预无力,引起课堂混乱,不利于教学。

三、生物课堂的合作性学习与教师干预实例

笔者以蛋白质相关公式的教学过程为例,讲教师的有效干预与学生的合作参与:

教学内容教师干预活动学生合作学习

1、肽键数与脱水缩合反应中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1、让学生写脱水缩合反应式,看图总结规律

2、对学生正确的总结给予积极的肯定1、小组派代表将反应式写到黑板上

2、总结出:肽键数 = 失去的水分子数

2、氨基酸,肽键,肽链的关系

1、小组游戏:身体是氨基酸,左右手分别是氨基和羧基,拉手为一条或两条链,并统计氨基酸,肽键,肽链三者的数目,找规律

2、教师通过幻灯示意或讲解

1、小组合作,游戏中学习

2、讨论激烈,交换总结规律

3、总结出:氨基酸数= 肽键数 +肽链数

(习题) 胰岛素两条肽链在形成的时候共脱去了49个水分子,一共有多少氨基酸组成?结合自主学习,学生先独立做,再小组内互为师讨论给出正确答案

3、氨基酸与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观察活动1中你们写的脱水缩合反应式,看从物质上来说,蛋白质是不是氨基酸的质量和?怎样总结它们质量间的关系?

(对普通班不理解可放引导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讨论总结公式: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习题)一种蛋白质是由两条肽链组成的,共含有100个氨基酸,若每个氨基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是120,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

结合自主学习,学生先独立做,再小组内互为师讨论给出正确答案

评出优胜组

注意:1. 教师在课堂中的心理干预,充分运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给予奖励,尽可能少批评学生。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对于表现突出的小组,及时奖励,在学习活动结束后,也应评选出优胜组,但是切忌针对某个同学,某个小组的批评,只点出某种讨论行为是不当的,就可以达到干预目的。

2. 教师在课堂里的行为干预

建议的行为避免的行为

只有在绝对需要时才加以干预

用眼神进行干预

让整个团队把注意力集中在您身上

仅仅标注行为,而非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此刻”

让学生解决问题

不断投入去解决问题

站在团队旁边进行监督

仅让一个团队成员把注意力集中在您身上

通过指明某个学生而让其感到尴尬

将注意力带到“过去”

告诉学生应该干什么

四、小结及建议

1、适时给予全局性指导

合作性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学生主动探讨的同时,教师切忌不可成为旁观者,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加以指导、点拨,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教师指导应是全局性的,不应专门投入到某个小组中去,这样,就由教师变成了小组的一员,从表面看,加快了这个小组讨论的进程,实则不利于全盘教学。

2、灵活把握合作与独立

小组合作式学习和个人独立式学习,各有其适用的场所,各有其对应的教学内容,各有其存在的必要。什么时候“合作”,什么时候“独立”,需要教师吃透教材,明了学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来确定。该合作时就合作,不该合作就独立;需要合作时就合作,不需要合作时就独立。最理想的是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便协同配合以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3、恰当运用合作性学习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共同探讨,合作完成。教师还必须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合作性学习,如方法多样时、学生思考困难时、意见不统一时。关键在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向学生提供真正合作的契机,是否有真正合作的价值,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合作将变成一种无用的形式。与其将一些合作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丝毫合作价值的问题交给学生集中讨论,倒不如让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更有价值。

4、注重提高学生的热情

教师要合理应用心理与行为干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成果汇报,应注意这是小组共同的成果,要肯定小组成员的贡献。另外,成果还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如图片、表格、表演等,还应允许小组其他成员的补充与质疑。

5、注意合作的课后渗透

中学各科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在课后完成,如资料收集与处理、社会调查与实习、实验材料的采集准备、学习经验与成果交流等。要求学生课后采用合作完成的方式,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合作性学习机会,让组员们相互影响与督促,先进带动后进,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可以设计各种有利于发展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后仍有合作交流,让合作性学习成为学生喜闻乐见、乐此不疲的一种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 胡晓杨. 在小组合作性学习中教师干预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 .教学管理,2008(2).9-11.

[2] 王泽. 高中生物课堂合作学习中学生间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5).22-25.

上一篇:“趣味英语”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探索及... 下一篇:浅析初中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