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生物课堂还给学生

时间:2022-05-22 06:54:02

请把生物课堂还给学生

经常听到有生物老师反映,自己在生物教学工作上花的功夫很多,上课讲得是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可是不知为什么,学生就是不领情:上课经常性走神,兴趣不浓,更有甚者还当着生物老师的面公然做其他学科的练习。作为一位从事十几年生物教学工作的教师,我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一段时间里,我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冷静地思考和分析以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不是学生的错,恰恰是我自己的错。我花的时间太多。对教学资料过度依赖,怕错过那些专家编写的教参中的任何一个闪光点,生怕某一个很好的试题在我的手上有所疏漏。我的教案写得太全面,有时就是一节课的教案,也能写上50000多字,甚至有时还觉得不够……越是这样,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越差。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生物课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乐园,而45分钟的宝贵时间应该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某个探究实验或某个专题,发现问题,思考、讨论、合作、交流、思维的碰撞、提升的过程,而不应该是生物老师,“独霸一方”讲台,“抢尽风头”。

老师主讲、主载生物课只会有一个结局,那就是对生物课不感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多。哪怕你就像演说家一样,字字珠玑,堂堂精彩,也只能是“上面讲得天花乱坠,下面听得昏昏欲睡”。更何况生物学习中还有很多知识无法转化成教师“口若悬河”的谈资。另外,能有几个生物老师能达到演说家的境界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实践证明,仅仅靠听觉得来的信息,能够留存的非常有限。尤其是被动的听觉接受,其结果更是不值得期待。生物老师不是不可以讲,但是更该知道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

生物课堂是由生物老师带领下的一群善于思考和生龙活虎的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教室这个特定的空间所构成的活跃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中最活跃的因子只应该是学生,主体是学生,最值得注意的也应该是学生。有了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有意义,才是和谐的课堂,生命的课堂,充满着探究生命科学真知的课堂。教学内容是生物课堂应该紧紧围绕的因子,但绝对不是最重要的或是唯一的因子。生物课唯一重要的因子只能是学生。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状况、变化、发展,悉心关注学生走进知识障碍过程中的痛苦和焦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生物课的时间还给学生,最基本的前提是生物老师首先要目中有人,这个人无疑就是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成长,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展的个体,都能全面发展,有个性地发展,可持续地发展。不可错误地理解成学生只是一个用来录音的机器,他们的知识积累、阅历智慧,都是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因素。一个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一个有超前学习能力的学生,他们早就利用课前的时间,反复亲近过我们所要研究的知识点。很多时候,在某些问题上,他们早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视觉和看法。而这样的学生一旦进入了课堂,他怎么会满足于老师按部就班地讲解呢?再有,教师不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这样的教学资源,不让他们参与其中,所讲的内容又非学生希望搞懂的问题,也不是他们感到疑惑不解的问题。总之,不是学生迫切关注的问题。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学生不走神?

把生物课还给学生,最根本的问题是确立生物课堂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意识。教师需要备课,认真地备课,充分地备课,有主见地个性化地备课,而不能满足于抄教参和利用现成的教案。这还远远不够,教师还要备学生,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所学知识点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已经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有了什么样的状态和结果。教师更要考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如何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站在学生解读知识点的角度,设计学习流程,安排学习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讨和要解决的问题,创设有利于展示和交流的情境。在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善于诱导;在学生思维脱轨时,教师要善于调整;在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积极鼓励。要想成就学生主体的生物课堂的精彩,教师就要善于礼让,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凡能让学生自己问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问;凡能让学生自己回答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回答;凡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凡是能够让学生相互讨论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凡是能够让学生自己思考、分析、总结、归纳的地方,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体验;凡是学生自己能够做的,一定要尽量地让学生自己做。

把生物课堂还给学生,最为关键的是要确立正确的生物教学观,让学生主动参与生物课堂学习,让他们放开手脚,从被动走向积极主动。教师重在设计和安排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使学生从接受走向自主探究;务必尊重学生学习生物的个性特点,让生物学习从“一体化”,走向“百花齐放”的良好格局。从课堂形式层面来讲,一定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生物课堂的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问题、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无论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都要转化成学生自学的过程。学习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成长过程,自我丰富内涵的过程。教师只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激发者、促进者和助推者。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通常情况下,我把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各自有明确分工的互学习称为合作学习。整个学习活动通过组内合作、交流、探究来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要完成两大目标,一是知识学习,二是合作过程中形成的合作与社交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小组中各种因素之间互动合作和立体的多向的交流,在不断合作与交流中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探究能力,感受科学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的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团体的评价,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发言多半代表学习小组这个集体。因此教师的评价也要指向集体,如果说自主学习是为了发掘学习者的潜能不需要教师的教就能成长的话,那么合作学习是为了发掘同伴间的影响力,实现不需要教师的教就能够发展的目标。小组学习的选择不是一种必然的形式,而是学习的内容使然。因此没有合作互助必要的问题,为了分组而分组,那只是形式上的分组,没有实质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更适应生物这些自然学科的学习与实践。例如,探究酶的活性受pH值影响的实验、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的最适的生长素浓度、加酶洗衣粉的最适用量等实验采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效果会更加显著。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学习的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形成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把生物课堂还给学生,绝不等于教师无所事事。相反,教师的任务更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讲就要起到点拨的作用,讲就要讲出生物课的味。因此,教师要花大功夫研究新背景下的生物课堂的管理。自主、合作、探究的生物课的支柱是生物知识的魅力、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管理的智慧的艺术。

“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卢梭)。如果说,在生物课上,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很重要,那么让学生喜欢、乐于探讨、自我发展与完善则显得更重要。

上一篇:高职院校如何加强教风建设 下一篇:对高职高专就业指导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