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3 04:59: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综述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把这个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为学术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重大责任担当。目前,学界从价值与诉求、体系与观念、方法与原则、观点与争鸣等视角,就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呈现出“百家争鸣”局面,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众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3-0090-04一、价值与诉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适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自觉和文化自觉。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未变,但伴随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其本质是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较量,也是国家之间软实力的比拼。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为如何坚持与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从国内环境看,虽然国家总体局势运行平稳,但社会急遽转型面临诸多发展风险。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失范、文化断裂、诚信缺失、道德衰微、娱乐至死、冲突频仍,“劣币驱逐良币”,主流价值受到严重挤压。这为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引导社会思潮、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

世情、国情、党情之变内在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成员之间达成思想共识,形成强大凝聚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强调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并提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传播的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它的逻辑要求就是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并将其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价值自觉和行动。让群众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实质,当务之急是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为学术界提出了重大责任担当。同时,中国的和平发展、软实力增强需要凝练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六大、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过比较集中的论述,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路。但是中央还未提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需要凝练和深化。

二、体系与观念

价值体系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价值观念的总和,而处于统领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和支配作用的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或者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评价的根本看法与态度。价值观可分为一般价值观(或非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一般价值观是指不居于主导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则是指居于主导地位并起统摄和决定作用的价值观。有的观点认为,核心价值观是由一定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决定、以一种社会制度维系,并普遍遵守的基本价值理念,具有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本质属性。有的观点认为,核心价值观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处于中心、主导、支配地位,其“核心”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处于中心地位;一是具有主导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体现社会主义根本价值导向的主导价值观念。

进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如何。

张峰认为,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有四种观点:第一,不同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社会主义有很多价值,其中最基本、恒定的价值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二,等同论。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就等于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观点实质是把价值等同于价值观,把核心价值体系等同于核心价值观。第三,包容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范围大,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区别联系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核心价值体系是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与最高抽象。韩震认为,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是框架与实质、结构与要素、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追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

大多数学者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中理解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有不同的称谓和理解。有的认为,从学术研究角度看,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表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好。一种界定是:所谓价值理念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念中的理性化和理想化的内容,是一定主体的各种价值诉求的集中体现,而核心价值理念则可看作是价值理念的核心部分。它往往也是最高的价值理想、最重要的价值追求,而且能够统摄其他各种价值理念、能够调节它们彼此间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矛盾或冲突。另一种界定是:所谓核心价值理念,是在一个文化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或支配地位的观念,是标志一个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性质的观念。价值理念有个人价值理念和国家或民族价值理念之分。作为国家或民族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理想化”和“理性化”的统一。学界所讨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核心价值理念)不是指个人核心价值观,而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概括,无论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并无实质区别。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重大体现。

有的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表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内核、核心、实质、精要、核心精神等。关于“凝练”之说也有细微差别,有的称“凝炼”,有的称“提炼”或“提练”,有的称之为“概括”或“总结”等。

三、方法与原则

(一)关于凝练的方法

韩庆祥提出了关于凝练的五条科学方法:一是定位要准确;二是覆盖面要广;三是内在逻辑要清晰;四是基本原则要遵守;五是凝练要达雅。

周玉清、王少安提出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有两个向度:其一,由简到繁。就是在现有认知水平和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更加完整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使其理论内涵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际,更加彰显理论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第一,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坚持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第二,对所涉相关概念做学理分析和界定,梳理概念之间的纵横关系,发现和解决概念之间的逻辑矛盾;第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理论研究延伸到社会主义亚文化领域。其二,由繁到简。就是在完整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把多方面、多层次理论规定性的价值观理论系统,简化为最能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语言精练通俗、朗朗上口、易懂易记的若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语。

程恩富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思路有四:一是其内涵要与现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相衔接;二是要体现“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为体、西学(西方学说)为用、国学(中国古近代学说)为根,综合创新”的科学精神;三是简洁性与完整性相结合,体现唯物辩证法;四是凝练词的排列要有一定逻辑性。

张剑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体对重大问题的价值共识;再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

杨明认为,凝练核心价值观:一要着眼于国家的“安邦定国”,二要着眼于公民的“安身立命”。首先要厘清“谁的价值观”,可以从国家主导价值观和公民共同价值观两个层面界定。

(二)关于凝练的原则

张峰认为,其凝练原则包括:一是既要符合价值观的规范,又要侧重思想道德的要求;二是既要体现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三是既要有传统根基,又要体现现代特点。

孙伟平认为,凝练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次,在提炼过程中,既要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也要虚心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再次,在实践中“以我为主”,自主选择、消化、改造和创新;最后,坚持以“立”为本,以“向前看”为取向,以建设性的态度进行提炼。

张翔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包含理论、思想、道德、行为等在内的一系列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表达历史文化传承,还要包括时代的价值概括。这是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和实践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韩震认为,我们应该遵照下述原则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核心价值观念必须是真正目标性、理念性的价值理念;必须是具有一定超越性或精神层面性的理念;必须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和具有世界意义的理念;必须是基本的、持久的价值理念。

黄蓉生、孙楚航认为:一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逻辑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准则。二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借鉴外国价值观和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第一,坚持洋为中用;第二,坚持古为今用。三是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性基础上的大众化风格: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民族性;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有时代性;再次,努力实现根植于民族性和时代性沃土之上的大众化。

张剑认为,凝练应遵循以下原则: 要遵循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基本思想;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突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要反映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成果;要最大限度地表达社会共识;要便于传播和记忆。

石云霞认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坚持四条原则,即先进性、人民性、根本性和实践性。还有的观点认为,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意味着:首先,这种观念具有统摄性;其次,这种观念要为全社会所认同;再次,这种观念要具有理想性;最后,这种观念反映特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此外,有学者探讨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点等方面。

由上可以看出,凝练方法与原则的区分具有相对性,本质上二者一致。

四、观点与争鸣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标,确立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明确了“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成为学术界思考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前提与理论资源。

韩震把“民主、公正、和谐、进取”概括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整体。这个核心价值观:首先,它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其次,它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中。

程恩富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可以细化为“自由集体观、民主集中观、文明进步观、和谐仁信观、富强和平观”,并可进一步浓缩为“自由、民主、文明、和谐、富强”五个词。

马俊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某个政党的价值理念,而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价值理念,它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它的主体是当代中国人民,因此这个核心价值理念是“富裕、民主、公正、和谐”。

阿斯哈尔·吐尔逊认为,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可以凝练成十六个字,即“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简言之就是“四个一”:一个核心、一个基石、一个本质、一个保障。

周玉清等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要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和谐富裕、崇尚真理、品德高尚”十六个字,它辐射到马克思主义一般价值理论、社会主义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人生价值观这四个方面。

孙伟平认为,“人本、公正、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石云霞认为,“人本、民主、公正、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刘舸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概括为“民主、公平、和谐、进取”。

韩庆祥提出了三种凝练方案:第一,围绕“人在活动中发生的基本关系”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表述为“共处共存、共爱共享、共生共进、共创共富、共信共和”。第二,围绕“人的活动的完整结构”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表述为“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第三,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本特征和时代要求”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表述为“以人为本、自由平等、公正仁和”。

李建华、董海军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识中概括出十二个关键词,即“和谐、富强、平等、发展、民主、文化、自由、仁爱、互动、人本、正义、共享”。经调查,认同度最高的是“发展”、“富强”、“和谐”、“仁爱”。由此,他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结为“发展、富强、和谐、仁爱”。

与上述凝练相类似的观点还有“富强、民主、和谐”、“人本、公正、民主、和谐”、“共同富裕、公正民主、科学文明、人本和谐”、“劳动优先、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民主、平等、公正、互助”、“公信仁和”等。上面的认知与表述基本一致,大同小异。

张碧涌认为,一些学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基本上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举例,不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和谐、文明、发展、创新”等词语的不同排列组合,按照这种思路很难在社会上达成共识。为此有必要开辟新思路,从内涵上挖掘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在于“道德”和“幸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表达就是“德行天下,福满人间”。第一,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亦即人民的幸福;第二,民族精神基于优秀传统道德,时代精神指向人民的幸福;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也是人民的幸福;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实质上是当代中国的道德观。其中“德”和“福”是核心,“行”和“满”是状态,“天下”和“人间”是范围。

江畅认为,社会价值体系作为追求什么价值和怎样追求价值根据的内在系统,由目的、手段、规则和控制四个子系统构成,这四个子系统的基本原则构成了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当代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幸福”,幸福是人的终极目标:首先,以幸福作为终极目标,符合人的本性;其次,以幸福作为终极目标,符合人的整体需要;再次,以幸福作为终极目标,符合人不断拓展和深化需要的必然趋势;最后,以幸福作为终极目标,符合社会的使命。

张翔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一个词来高度概括就是“和”的理念。“和”理念从共和、和谐、和平中升华提炼,体现出“民主、自由,科学、大爱,自强、包容”的价值取向。

贺茂之认为,把诸如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公平正义、文明和谐,发展、进步、平等、改革、创新、文明、富强、和平、诚信、友爱、团结等归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各有其道理,但却难以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全面内容,只有“崇高”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崇高”包括崇高目标、崇高理想、崇高道德三个方面。

五、未尽问题

学者们所主张凝练的原则、方法、观点:一方面,受理论前提制约呈现共通性。大多数人以相同的关键词来表述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侧重点和表述方式互有参差,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第一,对相同关键词逻辑认知不一,因而排列顺序不同。第二,区别在“一字式”、“两字式”、“四字式”或“五字式”概括。字数太少,虽可达到高度概括,但难以做到表述准确、切中其丰富内涵;字数太多不利于记忆和传播。“自由、平等、博爱”,体现着法国精神,成为法兰西共和国的国家格言;“自由、平等、自治”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是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这些具有鲜明性、针对性的概括和表述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但须指出,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繁难的理论任务和实践任务,势必是一个观点相互撞击并逐渐趋于统一的过程,还有诸多疑难需要厘清。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针对社会主义所有价值的概括,还是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如果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括,那么又如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项基本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否就是核心价值观?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它与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及其核心价值观有何区别与联系?在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何处理“理论化”与“通俗化”、“理性化”与“理想化”、“民族性”与“普世性”、“纵向”与“横向”等的辩证联结,以及传统、现实和未来三者的接续关系?还有观点提出,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传统和现代、民族和世界、现实和长久的关系。更需注意的是,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不是某个党派、某个组织或者某个阶级,而是全体中国人民,不能把核心价值观沦为少数精英的话语,也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项基本内容压缩为简单的语言形式。有学者认为,虽然目前学界还未就科学、明确、简洁、易解、易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达成共识,但可以在一些领域先尝试概括出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观:如,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司法的核心价值观是“公正、廉洁、为民”;派的核心价值观是“参政为民、协商为本、合作共赢、发展进步”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形象塑造过程,对此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方式 下一篇:追寻聆听:民魂战歌的嘹亮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