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姿态:思无邪

时间:2022-10-23 02:47:12

课堂的姿态:思无邪

课堂,课程实施的空间载体,它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呈现?我想每一个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我的答案是从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再不断实践中得来。

多年前参加市级英语赛课,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4A的Unit 6《Whose gloves?》的第一课时,内容有两个场景,六幅图。开始设计课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课件的完美。第一个场景利用声音、画面、色彩,还有FLASH,把Su Yang和Su Hai换衣服的场面做得惟妙惟肖。第二个场景出现了很多小朋友,他们在不断地换衣服,此处出现重点句型:一会儿“too big”,一会儿“so funny”,一会儿又是“very long”。可在试教的过程中,我却失望地发现,我一直不停地在讲台上忙碌,害怕漏掉任何一个“点击”,因为稍不留意,我还得重新回到桌面,我就这样成了课件的奴隶,更糟糕的是,我眼睁睁地看着我的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视我如小丑,我却无暇顾及。

如果说一节课就是一场戏,那么最高境界就是“入戏”,唯有学生“入戏”,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融入到文本所营造的情节中,才能达成一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等目标。可是,我被课件绑架了,学生成了局外人,这是一出没有学生,只有教师的“独角戏”。这个结果,让我深切地体会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无助与迷茫。

窥一斑而知全豹,每一节课都是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为什么我的课堂会出现如此状态?我向思维更深处求索。在那里,我发现我对课程本质的思考出了问题,设计课的最初想法竟然是如何体现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其实就是想以此取悦评委,再研读课程标准,当看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倡导体验参与”等理念时,我看到了自己的狭隘与自我,看到了自己的肤浅与无知。我毫不客气地对自己的试教下了这样的结论:情感苍白、内容做作、结构松散!

痛定思痛后,我摒弃杂念,把握最根本的英语课程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我梳理思路,轻装上阵,以学生为起点也为终点,开始了课件的“修整”工作。原本浩大精美的课件,再不能诱惑我,我只用它来处理几个重点句型,其他就让学生用实物表演的方法进行。再试教时,当学生拿着自己熟悉的衣物,自然而然地说出“Whose gloves are they?They’re Tai Xia’s.”“They are so big.”“It’s too long.”等句子的时候,我心生“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我知道我的学生真正做到了“用英语做事”,而课件这个“触媒”,只是诱发了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不伤课堂。学生重新回到了课堂,他们参与,他们活跃,课堂是我的,更是他们的了!

就在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实践中,我开始懂得:一切方法只为“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所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技巧、教学策略只是为教学服务的,它们永远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哪怕在国培班的课堂上,我也能淡定地以几张PPT完成我的教学。

如果有人问我课堂应是怎样的姿态,我会回答:实施课程的每一堂课是学生知识积累、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正心诚意”的情感教育过程。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庄子言:“疏沦而心,澡雪而精神。”抛却虚名方能在教学中从容淡定,唯有教师“思无邪”的心灵品质才能引导学生进入“神游”课堂的境界;唯有教师“澡雪而精神”的状态才能带领学生进入到审美的课堂。

所以,如果有人问我:你的课堂是怎样的姿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课堂,一言以蔽之,也曰“思无邪”!

这就是我追求,我向往,我坚持的课堂的姿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

上一篇:浅谈加分奖惩制度在高职课堂中的最大利用 下一篇:伟大的失败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