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策略

时间:2022-10-22 09:32:21

农村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小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农村小学的留守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少,阅读面窄,阅读环境不善等问题。为了能使他们也拥有一片阅读的蓝天,我们开展“留守学生主动阅读”的系列活动,建构起课外阅读教学的网络,让他们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精神,一步步浸润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厚文化底蕴,培养健全人格。

一、激发兴趣。增强动力

(一)榜样激励。名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名言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威・亚历山大)。为了能使学生从这些榜样、名言中汲取力量,我除了利用“每日一言”、“每周故事”向学生推荐,平时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们介绍古今中外热爱书的一些名人名家来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

(二)名著熏陶。古典名著是历史的奠基,是创新的先导,是历史的沉淀。人类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作品。经典名著是“过去文明汇聚和交流的见证,也是未来的记忆和希望的表达,更是反映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其基本价值体现在文化传播、社会教育、历史借鉴和人类研究、鉴赏上,经过了历史的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经得起揣摩和消化,是历代圣贤名士的智慧精华,是世界文化的精髓,是全世界人文精神的结晶。对学生情感的熏染、人格的构建、习惯的生成、环境的优化、传统的相承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就选用大量中外名著,充分发挥名著的经典著作,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阅读原文和其他作品的强烈欲望

二、营造环境,潜移默化

环境也是一种教育力量。马克思就曾这样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读书环境也是一种语言。因此,我们可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图书角的建设,把学生的课外书籍实行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发挥墙壁的功能,把一些杰出人物的画像、富有哲理的名言警语、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充分发挥黑板报的功能,结合学校、班级实际,因地制宜地出些时事新闻、幽默小品、优秀作文……。这样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促使他们更加渴求走进名著、名人,学习并成为名人。

三、群策群力。解决书源

要想让农村留守孩子走进书的海洋,除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外,还要解决书源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自买和互换相结合。让每个孩子自备书,至少二本,平时在家里阅读,每周五把一本自己已经读完的课外书带到学校来,和其他同学交换着读。这样就花一本书的钱读到了很多本的书。

(二)建构旧书跳蚤市场。随着年级的升高、时间的推移,学生对很多书已烂熟于心,无须再阅读,可他们却需要补充新的书籍,但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不经意间,我想到了农村的旧货市场,于是在我的建议下我校定期开展“旧书跳蚤市场”活动,通过旧书跳蚤市场,让那些在某些学生手里无用的书籍再次流通到那些视如珍宝的学生手里,这样既使书充分发挥其效用,又使那些买不起书的同学花很少的钱得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书。

(三)三位一体,群策群力。学校、家庭、社会群策群力,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许多花”来“酿蜜”。具体方式,一是学校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二是请各个村委会建立小小图书馆,为学生借书提供方便;三是各相关监护人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这样每个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想读都会有书读。

四、指导阅读。提高效率

(一)指导推荐读物。如今的课外书良莠不齐,学生年龄小,鉴别能力差,因此平时我特别注意读物推荐工作,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我推荐读物时既结合教学内容,又大胆地将报纸、杂志、小说、影视、广告、标语等语文信息引入课堂,丰富深化教材内容,让学生紧跟时代,与时俱进。

(二)讲授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注意课外阅读的学法指导。我从每周的语文课中抽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讲授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课外阅读指导。在指导中,我讲授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浏览法、泛读法、略读法、精读法及慢读与速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知识需要,选择阅读内容,然后确定相应的阅读方法。

(三)培养阅读习惯。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课外阅读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养成查找工具书、参考资料的习惯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后要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用读后感的形式把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或片段摘记下来,把自己的感想表述出来,这样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并进,会发展学生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认识。

五、多元评价。自主阅读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全面评价。因此我们要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应灵活运用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例如,我们可以建立阅读小组,将学生按地域编组,让他们校内校外都相互督促、检查,并且每两个星期进行一次互评。又如建立报告制度,每天抽10分钟,在全班交流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积累以运用的好词好句以及心得体会。由于每位学生都想得到别人的赏识,就激发了他们的内在动力,更加勤奋阅读,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又借同学的口,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开拓了视野,让积累有了腾飞。

六、提供舞台,强化阅读

(一)赛一赛。语言的积淀,需要大量的阅读,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难于坚持长期不懈。因此我平时教学中就引入竞争,通过故事会、朗诵会、主题会、手抄报展评、课外阅读竞赛评比等活动,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浓厚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推进课外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露一手。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书面展示“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不失为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于是我通过它来展示学生作品,并定期对作品进行评议,特别好的挂在“心语屋”内。由于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不甘示弱,从而使得“心语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不但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更强化了课外阅读。

(三)走出去。学生学的或了解的知识的多与少,他们不知道。因此我就经常有意识地带他们去参加一些语文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应用语文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与他人的比,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差距,促进学生有一种多读多积累的欲望,就会更加主动地去从事课外阅读。

上一篇: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张扬个性 下一篇: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