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时间:2022-10-22 03:34:46

【前言】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标准化建设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首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后续多门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因此,针对这门课编写的教材有很多,但难易程度不同、实训没有标准,且很少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更没有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

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摘要】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的标准化建设方案。对该课程所有教学内容和实训部分统一进行规划和设计,具体到每次课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对应的例题、每次实训的内容、每次阶段性考核的形式、题目,都统一制定,从而形成计算机系《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执行标准,达到标准统一、目标明确、执行有效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更好地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做好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C语言;标准化;改革

课程是专业的基础,所有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都要通过课程教学的实施来实现。因此,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的核心,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加强课程管理,探索课程建设的新方法,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而我们知道,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课程的标准化建设就是要通过对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的把握来实现课程教学的一致,使内容不再因教师而异、因教材而异。以下,浅谈一下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化建设的方法和成效。

一、高职高专《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现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适用性问题

《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首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后续多门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因此,针对这门课编写的教材有很多,但难易程度不同、实训没有标准,且很少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教材,更没有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材。所以,导致教材经常换,教师不能建立一个关于该课程的完整、适用、统一的课程体系,学生学起来也因不适合自身的知识水平而感到困难。

2.实训的成效问题

由于以往该课程的实训内容都是教师根据课本或与之配套的实训指导书中的习题来安排上机内容,而其中的题目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水平,而且,这样做容易导致一刀切,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不会做或者做不完,而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吃不饱,得不到提高。因此,这样安排的实训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3.考核方式的单一化问题

C语言的课程考核往往是采取笔试的形式,最终成绩含笔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卷面考试需要学生熟记知识点和某些算法,这样导致学生只记住了C语言中的知识点,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编程能力、对程序的调试能力都没有得到相应锻炼和提高。

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标准化改革的思路和方法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力求做到教学、实训内容统一、针对性强,考核突出能力检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特点,在理论教学上,我们以C语言最基本、最常用的功能为重点展开教学,以:“够用”、“必须”为标准,不求全求多,所有内容根据专业统一制定,使教师有一个授课的标准。每个知识点结合易理解、易掌握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基础知识。例题不宜过多、过全,可以相关知识点采用一个例题,让学生体验一个题目的多种解法,比较各种解法的优缺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点。例如,while、do while、for三种循环方法的讲解,可以采用“求1到100的累加和”这一个典型例题,一题三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三种方法的异同点。再如,在讲函数调用时,可以使用前面讲过的典型例题,把这些题目的程序改成函数调用的形式,这样有利于前后方法的比较,能更好地突出函数调用方法的优越性,而且题目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更易于接受和理解。采用这种一题多解、一题多用的方式,使题目的数量减少了,知识点的难度降低了,同时教学的效果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实训方法的改革

根据标准化的思想,我们将每个知识点的实训内容进行了统一编排,使内容不再因教师而异、因教材而异。每个知识点的实训题目都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基础题是与教学例题难度相当的题目,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设置的,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也是必须要完成的,而提高题是针对部分对知识点理解较快、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的能力拓展,满足这部分学生对知识扩展、编程能力提高的愿望。这样,既保证了所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编程能力的锻炼,又使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了提高。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考核方式,更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论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是停留在一个表面的认知上,技能考核考察的是学生实际的编程能力和应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因此,要注重动手能力的考察。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本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包括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实训完成情况、考勤情况、单元测试成绩等,约占总评成绩的60%,其中重点知识模块内容的机考测试所占比例较大(50%),将能体现各重点知识点的编程题目作为机考试题,形成标准化试题库,突出考察学生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本课程注重实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本课程结果性评价由期末笔试构成。笔试全面考核本课程所学知识与技能,重点考核与实践能力紧密相关的知识,约占总评成绩的40%。这样的考试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后续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对C语言这门课程进行标准化改革,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必要的。该课程的标准化改革已经在我校计算机系实施,实践证明,改革效果良好,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职业能力和拓展职业空间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阳红,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2007,(7).

[2]周永福,高职《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科技广场2007.4.

[3]谭浩强著.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隆岩(1980―),女,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济南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学。

刘翔鹏(1980―),女,山东济南人,大学本科,济南职业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学。

上一篇: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下一篇:新时期供电企业物资管理的中心环节与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