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的对话精神和精神对话的思考

时间:2022-10-22 11:53:35

对课堂教学的对话精神和精神对话的思考

一、对话是否可以成为课堂教学要素中的核心

对话的定义放置一个更大的教学空间里,主要应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内隐对话,一种是外显对话。内隐对话包括学习者与文本(视觉文本、听觉文本、触觉文本)的对话和学习者的自我对话,即信息加工与独立思考,即使是无声无形的,也是一种对话的重要组成,即在学习的过程中称之为个体建构。而外显对话即交流表达,包括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是有形式有内容的,通常意义上这是个体对话转向群体对话过程中,个体建构走向社会建构,个体知识走向公共知识。需要追问的是除对话,从学习者的视角来看,还有哪些课堂教学呈现的形式?这种形式是同对话同层概念上的形式,还是隶属于对话形式,或者同“对话”这样的形式交融。比如说,教师呈现情境和目标,再如是有别于对话的单项练习,如计算等等。

应该发现,对话是课堂教学中的主流形式,如果说有哪堂课没有对话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定义为这不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课。

对话不仅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主要内容,归根到底上讲还是目的,因而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对话是我们课堂教学各要素中的核心因素,然后可以继续讨论对话形式下的对话精神精神对话

二、自由是否可以成为对话精神要素中的核心

这首要讨论的是教育的目的,因为课堂教学是教学主要呈现的形式,而教学又是教育的主体,那么教育的首要目的也就是教学的首要目的。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呢?是知识的无限性再现,还是人格的塑造、品质的塑造。对于明天的教学、未来的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我们是不是将人的精神活动放在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首位。再次,在孩子正襟危坐却并不热情参与课堂教学的今天,对话越来越倾向于形式,而消退于它的精神。精神是魂,无魂的壳始终是要腐烂的。那么,对话精神首要的精神是什么呢?是自由!

自由是什么?想一下我们自身,在自由的状态下是不是更能主动思考,全身心地投入,投入什么呢?知识的建构、融合和完善,而且会伴随情感上的愉悦,获得学习的满足、自信和成就感,而在被压迫、被紧张的氛围里,学习者会获得什么呢?焦虑、恐慌、思维混乱,甚至空白,受到打击,渐而渐之,自我保护,拒绝参与,甚至压制下的负面反弹,开小差或者是破坏秩序。

那么自由是什么呢?自由是平等、是民主、是尊重、是解放、是分享、是创造。自由既是个体属性,也是社会属性。从个体来讲,自由或许是与生俱来的;从社会属性来讲,它是需要营造和修饰的。自由与规则并不矛盾。形式上的规则教育与实质上的思想自由是可以兼容的,而且应该是同时并存相互促进的,因而教师对于自由要素的理解和策略运用是把握、引导对话精神的主角、责任者。从更大意义上讲,师爱、师德、师性是迸发课堂自由的活水源头。

现在问题的症结有两个,一个是大部分老师不能对课堂教学中的对话自由的精神要旨有足够的认识,也没有这个需求。因为目前的教学形式的整齐划一和内容的趋标准化是主流,自由精神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与我们实际还很遥远,我们触摸不到,当然也就没有创造的动机。第二个症结是,即使我们向往这种自由精神流光溢彩的课堂教学,也没有可操作的策略和自身与之相吻合的技能,它会使课堂的内涵陡然扩张,而不可收控。情感的投入,巧妙的引导,包容的心态以及卓越的教学智慧,是创造精神活动自由的沃土。一旦与实际教学中的功利场和繁琐困扰相挂钩,自由之对话精神便会烟消云散。

三、形成观念是否可以成为精神对话的核心内容

对话的是思想,是人的精神活动。知识的机械重现,原则上不属于对话的范畴。我们通常所称课堂教学是思想对接思想,智慧启迪智慧,情感碰撞情感,精神对话方才是课堂教学这块学习场的主角,唯有这样,个体才会走向社会,人格才能饱满,情感才能健康,人的发展才能走上科学之路。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即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提出有很强的针对性,那就是知识唯上,书本唯上,教师唯上。那么,我们要追问的是这三个维度的核心是什么?人的终身发展是以什么为基石?是独立思考,是追求真理的求是精神和探索精神,是作为个体的“我”与社会逐渐融和,并能为社会发展作贡献的人格养成。那么,这种独立的精神靠什么具体的内容为载体,为支撑?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为现在的孩子的今后发展,我们最先捕捉并不断培养的首先学习品质是什么呢?是形成观念。

何为观念?观为观点,念为理念。观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观察事物时所处的位置或采取的态度,通常意义上再延伸为我们作为个体在观察理解事物属性关系和规律中的立场和态度选择。学习的过程,课堂对话的过程,其精神要旨是学习者形成观念。之所以用上“形成”这个词,这就表明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我们追求的正是这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我们普遍认同的结果,学习之理就在这里,课堂对话之精神也在这里。

所以我们再次认为,课堂对话绝不是为了索求一个现成答案,更不为了统一这个答案,而在于在这个结果中的探索过程中学习者的思辨、协作和融通,这才是课堂对话生命之所在。

反观我们现行的课堂,特别留意课堂之上的对话,受现行机制特别是评价标准的影响,离我们追求的还有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改革,而且要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这种改革。

四、我们需要达成共识并为之作不懈探索

王向华在其《对话教育论纲》中如是解释对话:对话本身不只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对话不仅要成为一种教学艺术,而且要成为一种教学精神或教学原则。熊川武教授在其创造的理解教育理论中对理解的一则注解是:理解是处于特定教育世界中的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的感情,认知与行为上不断筹划并实现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可见,对话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形式、精神和原则,需要我们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之作不懈探索。

(作者单位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上一篇:例谈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下一篇:我的事情我做主,班里的事情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