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13 08:36:56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建议

一、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推广,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正在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这一过程中,语文课堂无论是学习教材还是教学思想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来说越来越开放,课堂教学方式多变,充满活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但是仍需不断完善,加以改进。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三方面的特点,首先是互动性教学。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探究性学习,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主体学生的地位。只有在平等的关系基础上,师生之间才方便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用自己本身的经验和知识,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眼界,不断诱导学生提出新问题,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下,师生产生共鸣,教学相长。其次是灵活性。对语文课堂来讲,教师进行课堂陈述,学生认真听讲,学生提出课堂问题,教师进行一一解答,教师提出课堂问题,学生之间可自由发挥,也可采取小组交流讨论解决。总之,教学组织形式多变,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外辅导,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后是活动性。语文课堂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拓学习视野。

三、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的不明确

语文课堂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师无效备课,课堂秩序不佳,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目标模糊,对学生的要求不明确,无论是教材还是课堂练习,都是照本宣科,不仔细研究教学目标、深入挖掘教材,导致一堂课结束,学生们还如坠云雾中,不知道哪些是重难点。

2.教学指导不足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掌握了语文语言的训练重点,但是训练方法可能不恰当,基本上都是采取教师讲述、学生倾听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主角,学生缺乏实际的操作。就比如在识字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把单独的字作为教学重点,应当引导学生记忆,学会用这些字;对于词语,也要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灵活运用,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师生互动欠缺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流于形式,一般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互动较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没有提问的权利。即便组织课堂分组讨论,学生间进行沟通交流,大部分也会变成几个优秀同学发表建议、其他同学倾听的情况,导致学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师生互动欠缺。

4.备课不充分,教学重难点不突出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备课极不负责,没有认真研读教学教材,而是直接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课前对学生进行分析,没有属于自身的教学特色;在课堂讲解时,采取传统的教学观点,面面俱到,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延伸范围广,导致学生不能领悟重难点,得不到针对性的练习,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5.课堂设计连接不紧密

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一般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会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容易把握教学内容,但是有的教师教学设计和实际课堂讲解出现偏差,缺乏整体系统性,教学设计环节连接不紧密,有时候课堂上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争吵异常激烈,而讨论的问题却与教学内容关联不大,课堂效率低下。

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建议

1.教师精心备课

教师精心备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首先要熟悉教材体系结构及特点,了解每一个教学模块和教学专题,充分熟悉文章,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按照教材要求准备教学内容;其次制定好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备课时时刻不忘教学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最后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还要把握各位学生的学习心理,关注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要求,保证充满活力、求知欲强的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兴趣是引发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上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将课堂教学变成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活动,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热情,引导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给学生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在学到有故事情节的文章时,教师可构建一个美妙的情境,提前让学生们进行课文预习,然后分组进行表演,让学生相互合作;教师应放下严谨的教学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表演,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最后教师统一做出点评,既吸引学生们投入到学习中去,让学生学得愉快,又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参加教学活动。

4.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媒体表现力丰富,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多媒体技术具有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容易吸引小学生的学习乐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忱,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保证课堂学而不乱,使学生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寓教于乐,完成对知识的吸收。

五、结束语

总之,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改变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总结,整理出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杜萍,王兆坤.试论教学智慧及其生成条件[J].课程・教材・教法,2009(02) .

[2]田茂友,李跃红.小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06) .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2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对话型师生关系 构建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实施的,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民主、平等的相互交往而构建师生之间相互理解、尊重、信任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即对话型师生关系。

1.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充分学习和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掌握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取广泛的活动经验。

1.1教师要信任学生,真诚、热情地对待学生。

1.1.1教师要信任学生。对话要求交互性的存在,而保证交互性得以实现的关键则是信任。在布伯看来,师生之间的信任是对话教学的先决条件,是师生关系最重要的特征。信任是对话的基础,师生只有互相信任才意味着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接纳。

1.1.2教师要真诚悦纳学生。真诚是对话型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因为真诚的态度是有效对话的开始。在真诚的人际关系里,人类分享了相互依赖和信任。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更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判断,而是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允许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避免打断和不假思索地否定其思路,消除其恐惧不安的心理,充分挖掘学生情感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情感的力量,使师生对话的态度和蔼,语气亲切,从而真正做到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

1.1.3教师要热情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除了倾听和认可外,要做到不抢话,让学生说痛快、说透彻。当然对学生的发言还要给予热情的评价,肯定学生,以帮助和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充分,进而激发其对话的内驱力。

1.2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让其贴近学生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掌握最新学术动态,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内容,使自己在教学中更有优势,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克服障碍,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是必须重点解决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开展对话,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当学生遇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和有分歧的问题并向教师求助时,教师要将此问题抛给学生去思考、讨论,通过问题的反弹,使学生的思维功能和言语功能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

1.3教师要让课堂教学走向开放,开展师生对话。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师在课堂中应把对话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固定不变的程序来达到预设目标。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性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学生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教师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堂资源,鼓励学生对教材进行自我解读,让学生自由发言,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还要鼓励师生对话中的即兴创造、即兴发挥,超越预定目标的要求,并把它引燃,进而使不同的体验都有一个对话的机会,同时也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学生要改变观念,努力成为课堂的主人

2.1学生要尊重教师。

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孔子提倡人要做到“仁、义、礼、智、信”,即做人的基本原则是自身修养好,懂得尊重别人、讲礼貌、讲诚信。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对话教学提倡师生对话,学生仍然需要尊重教师,不是在表面上对老师毕恭毕敬,而是在自己的内心对老师尊敬。只有在心理上有尊重别人的想法,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行动。在对话教学中,学生尊重教师,不是因为教师的威严,也不是因为教师的地位,而是因为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尊重教师,才可以得到教师的尊重。

2.2学生要主动地学习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是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学习主体。学生要改变在课堂上只是无精打采地记笔记的情形,就主动地学习,依靠自身的知识、文化和生活经验等先前的知识结构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重组和整合,进而把知识内化。

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此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活动,在开放的情境和开放的时空中主动收集、处理信息,形成一定的观念,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借助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然后自己独立思考,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认知过程,发展科学思维。

2.3学生要积极应答,开放思维,开展师生对话。

学生要改变原课堂中教师不提问就不能发言的习惯,即要发言就必须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在课堂上有疑问,不需要起立发言,就可以即时提出问题,在老师引导和帮助下展开讨论或者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探讨,说出自己的见解,有选择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课堂上,学生要努力表现自己,尽可能地展示自己,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是师生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在表达过程中,学生不要害怕表达出错。学生要敢于批判和超越教材,不惟书、不惟上,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和权威辩论,避免从众从师的心理,并独立思考问题,增强自己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

学生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还要努力为自己创造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所以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都要重视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相互争议,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够互动起来,实现情感的交流、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知识的共享,让课堂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国庆,王恩亮.构建师生交往的新模式[J].教育研究(文教论坛),2007,(3).

[2]米靖.马丁・布伯对话教学教学思想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3,(2).

[3]刘慧.交往:师生关系的新概念――当代教育转型中师生关系的理论探讨[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4).

[4]张增田.对话教学的师生观[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5]王宝壮,张爱华.对话型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途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9).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3

第一,什么是课堂。我认为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概括,“课堂是一个有理想的目标,讲求效率,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有三个基本的要素,首先是有目标,其次是讲求效益,再次是通过课堂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第二,什么是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觉得简单来讲,一堂课有科学性、有艺术性就是好课。那么科学性怎么体现出来呢?首先,学科体系的科学性。比如说语文,到底该怎么教,使用什么样的课堂模式,这不是科学追求吗?我们的各个学科它的体系决定着它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应该深刻地把握,这个理念就包括了学科教学思想。而我们现在还没有意识到学科教学思想的重要性,比如说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学应该树立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呢?我认为,应该为我们的孩子一生的人文基础、人文发展、文化素养夯实和奠定基础。(列举明德中学的语文教学、湖南岳云中学的数学教学)(一)培养学科的教学模式。依据我们的教学思想确定了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立我们学科的教学模式,再加上一些其他的教学手段,就形成了我们学科的教学体系。(二)学生认知的规律。我们的孩子认识世界、认知社会、转移知识、提高能力、综合素养提高,它的规律是什么,其实很简单,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但是我们现在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把这些简单的东西都忽略了,因此导致我们的教学没有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我们的课堂教学说到底有一些孩子听不懂,以致上课睡觉、打不起精神。(三)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我们老师现在的教学,我斗胆说句话,很少有老师顾及孩子们的学习心理,我们现在有很多校长很少顾及老师的教学心理,很少有教育行政领导顾及校长的职业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观察孩子们的心理过程,怎么能进行师生的互动交流呢?(四)大课堂教学的规律性。中国人口多,教育资源少,教师编制少,实行的是一种大课堂教学模式,那么,这种大课堂教学有什么规律性呢?我们怎样使孩子们能在这种大课堂教学中受益呢?如果我们不去研究,如何能讲求效益呢?其次,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应该具有震撼力,应该具有冲击力,应该具有感染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艺术性。

第三,课堂要素是什么?一堂课包括哪些要素,这也是我们老师必须要了解的。(一)确立目标。中国的课堂教学目标氛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即知识阶段,强调的是学习基本知识;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到新课程实施前,是“三基”阶段;第三阶段是新课程实施以后,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说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地发展中,再过若干年以后,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又要重新制定,又要进一步的深化,这就是咱们课堂教学的发展过程。(二)构建结构。课堂教学就像盖房子一样,是有其结构的。课堂中如果层次不分明,构架不合理,或者虎头蛇尾,都是课堂结构不合理的体现。其实课堂结构也很简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创设情境,领会课题;探索研究,深化课题;综合课文,小结课题;联系实际,运用课题。如果是不序的课堂教学,课堂效益是绝对不可能提高的。(三)精心设计。简化之就是备课,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手段与方法。(四)认真实施。课堂实施是老师生命价值、职业价值、发展价值体现的载体,因此是非常关键的。怎样实施呢?首先是有效启发,这依然是我们教学的基本方式;其次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新课程的重要要求;第三我们要有健康的心理;第四我们要有高超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的课堂教学要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对我们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新的背景之下,我们该怎样达到以上的各种境界呢?关键就是我们老师自身的不断修炼,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这里我提几点要求,第一,我们要致力自己教学的智慧。要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思想和主张,我觉得我们在教学智慧方面开放得不够,我们对教育智慧的有效开发更不够,包括现在我们的教师培训,讲句实在话,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书培训是成本高效率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远程研修等等,都花了多少钱、花了多少精力和成本,但是对我们的教学教育智慧的提高能有多大的帮助呢?而且这种外在的主张对我们个人的发展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因此,我们老师个人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修炼提高我们的教学智慧。

第二,我们要哲学性地思考问题。我们的老师都学过哲学,但事实是我们不能善于运用哲学,不能用哲学原理来思考问题。在日常教学当中,我们要经常思辨地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说,一分为二的思考,辩证统一的思考,实事求是的思考,物质意识的思考,再比如说换位思考,等等。这些都是哲学思考。

第三,把技术与艺术进行有效的统一。课堂教学艺术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哪里呢?就是要把课堂作为一种艺术作品来看待,就是要把课堂作为一种原生态的作品来看待,作为一堂课,我们要设想将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久而久之,你的每一堂课都有可能达到一种艺术的效果。

第四,我们要实现我们的文化气质与文化修养。也就是说,我们老师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多元素养,因为,新课程要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要孩子们全面发展,要孩子们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所以我们的老师们不能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具有文化气质、文化修养等多元素养。

因此我们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把学习作为我们愉快的生活方式,形成自己的多元素养。比如我们的老师们应该具有开设选修课的能力,还要有独立与合作开放课程的能力,同时也要有一技之长。我们教师为了课堂教学生命力的爆发,应该具备多元的文化气质和文化素养,要由素质单一向素养多元转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驾驭新时期的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4

一、学前教育乐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课程占据很重要的比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数没有进行过相关音乐专业知识学习,相关音乐专业基础薄弱,导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大多数入学前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处于空白阶段,需要从零学起,学生对音乐方面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敏感度也有所欠缺。乐理知识本就晦涩难懂,加之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教学水平下降,使得学前专业学生降低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乐理知识晦涩难懂

乐理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接触到的都是晦涩难懂的音乐专业术语。由于学生在学习前没有接触过相关的音乐专业知识,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开始接触乐理知识时感到困难。例如:五线谱、音符、调式等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乐理知识显得更加抽象难懂,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记忆方法仅限于死记硬背,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二)乐理课程教学方式单一

乐理课教师精通音乐专业知识和音乐技能,但是乐理学科教师缺乏学前教育知识。乐理学科教师无法掌握学前教学规律,无法掌握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乐理课教师通常运用教授音乐专业学生的方法来教授学龄前儿童,无法将学前教育专业要求的童真、趣味应用到乐理课堂教学中,使乐理教学与学前教育相脱节,影响教学效果,降低学龄前儿童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前大部分没有进行过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培训,但有些学生参加过音乐知识的学习,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来很大的困难。没有接受过专业音乐知识培训的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过程中显得比较吃力,这一部分学生在对乐理知识的应用和理解上存在比较大的困难。在乐理知识的传输和接受过程中,由于学生音乐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

二、提高学前教育乐理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更新理念,注重乐理课堂教学

虽然,教学模式已经从注重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注重素质教育,但是从现有的教学模式来看,音乐教学整体上依然没有得到重视,想要提高音乐学科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引起学生和教师双方的重视,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对音乐的演奏和演唱技巧的培养,还要注重对乐理知识的学习,乐理知识是音乐演奏和演唱技巧的基础支持,乐理课的知识直接影响其他音乐学科的学习。在乐理课上缺失的乐理知识需要其他音乐教师进行弥补,乐理知识是一个需要不断理解的过程,在音乐学科的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渗透乐理知识,促进学生掌握和理解乐理知识,将乐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乐理知识的重视体现在全体教师的重视上,首先,要得到教授乐理教师的重视,其次,其他音乐教师也应该重视,在教授音乐知识时,渗透乐理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乐理知识,加深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是一个双向吸收的过程,教师除了做好乐理知?R的教学准备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接受情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的变化反思自己,根据教学的变化改善教学方法。想要提升乐理课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根据教情与学情的变化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从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学生在教学中应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学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学生的思想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应尊重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结语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5

关键词:形象化教学法;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仿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14-0121-02

在当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和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建设背景下,形象化教学法作为有效的传统教学法,结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具体课程新的知识,仍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学科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用形象化教学法改善传统的理论分析讲解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大学生乐于投入到形象化的、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在“抽象概念形象表述、理论知识实践呈现”的形象化教学原则下,为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学习兴趣,把形象化课堂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是始终值得探索的。

1形象化教学的意义

形象化教学方法旨在避免照本宣科和纯文字的讲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实物及工具软件辅助于课堂教学,减轻学习理论知识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计算机网路课程的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概念比较抽象,有一定的学习难度。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形象化课堂教学的目标人群为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大学生,他们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还比较模糊。采用直观的、形象化的教学法符合人类认知的特点,对于提升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认知效率具有很大的帮助。结合当前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条件,开展形象化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利用网络相关实物及网络工具软件辅助于课堂教学,通过实体展示及仿真印证,避免纯文字的讲解,通过形象化教学法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认知的融合,可使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更加直观,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并使学生对网络知识点印象深刻。

2算机网络课堂教学的形象化方法

形象化教学法从广义上讲,应该包含了直观演示、虚拟仿真、对比、类比等,旨在把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地、形象化地讲解。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具体采用的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类。

1)实物展示法,把一些计算机网络线缆、网络物理设备带到课堂,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更替废弃的集线器、小型交换机、小型路由器等实物,带到课堂上实物展示,并结合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开展讲解。

2)网络仿真软件法,利用计算机网络仿真构建软件,虚拟构建中小型网络,帮助大学生认知网络拓扑、实体网络基本构成等。网络仿真软件的应用使学生容易深入理解网络系统结构和复杂的网络协议,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网络仿真软件PacketTracer6.0除了支持模拟网络构建,还提供动画演示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以及数据包分析功能,这使得抽象的计算机网络概念变得易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引

3)网络分析软件法,利用计算机网络协议分析软件,在多媒体教室教师机上联网抓包分析,结合分层思想,对计算机网络协议格式进行真实呈现讲解。使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和分析解决网络问题的工具。常用的网络协议分析工具软件有Wireshark、Sniffer Pro、Netxray、Iris等。

4)网络命令演示法,利用常用的网络命令,在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上演示网络命令的功用,并结合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开展讲解,提升大学生基础网络命令的掌握程度和对网络的认知程度。

5)基本网络配置演示法,在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上演示基本网络配置,让学生便于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实践配置,提升对计算机网络基本配置的认知度和对网络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

3形象化教学的分层实施

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组织一般按照分层的思想,对不同层知识点开组讲解。按照TCP/IP五层网络理论模型,对应不同层的知识点,如下表1,实施形象化教学具体如下。

1)物理层,采用实物展示法,讲解分析物理层传输介质时,可运用压线钳、双绞线测试仪等便携工具,在课堂中现场演示双绞线的制作,结合五类双绞线和RJ45接口水晶头实物展示,按照TIA/EIA 568A、568B线序标准简单演示制作直连线、交叉线、全反线的过程并用便携的双绞线测试仪测试,把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机械、电气、功能、过程特性进行直观演示和分析说明,通过直观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层的理解。

2)数据链路层,采用网络分析软件法,在课堂上对帧的结构通过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解析展示,使学生能够对互联网中真实存在的数据帧结构形象化认知,可使学生产生工具兴趣并初步学会用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自己开展实验验证网络知识。采用实物展示法,结合数据链路层知识点,现场展示二层设备,比较二层交换机和集线器实物的异同等。

3)网络层,采用基本网络配置演示法,结合IP地址、子网掩码知识的讲解,演示多媒体教室机上常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网络配置方法,直观地讲解静态配置中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的基本作用。采用网络仿真软件法,可利用计算机网络仿真构建软件PacketTracer,虚拟构建中小型网络,帮助大学生认知网络拓扑、实体网络基本构成情况。采用网络分析软件法,对IP数据报的结构通过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解析展示。采用网络命令演示法,演示ping、arp、tracert等命令的功能,同时运用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抓包演示分析,并结合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讲解其原理。

4)传输层,采用网络分析软件法,在课堂上用Wireshark软件分析TCP、UDP协议段的结构,分析协议端口,演示TCP三次握手、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过程等。采用网络命令演示法,演示netstat等命令,展示主机打开的连接,并结合TCP协议、UDP协议讲解其原理。

5)应用层,采用网络分析软件法,在课堂上运用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可选取常用的HTTP协议,开展HTTP协议语法、语义及同步分析讲解。采用网络命令演示法,以telnet程序为基础,手动构建HTTP请求GET协议命令的执行,演示请求过程及HTTP应答情况,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应用层协议的运行过程。

4结束语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性;课堂实践;策略研究

一、动态生成性的概念和优势

动态生成性教学是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课堂,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动态教学,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动态生成性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思考、积极探索新知识的品质。它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及性格塑造,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模式。

二、构建动态生成性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

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的应用要从课前设计、课堂实践和课后交流三方面入手。

1.课前设计是关键

课前设计是动态生成性教学模式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包括教材资源的利用、教学内容的主体和课堂提问的问题。这些工作是在教师备课的时候要准备妥善的,要求教学内容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而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也要难度适中,既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又能鼓励学生的斗志。比如说,教师在考查学生对乘法表的运用状况时,不能只要求学生会背诵乘法表,可以将乘法表加以变化,以题目的形式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这样,既不呆板地要求学生背诵,又使得学生灵活运用了乘法表的基本内容,真正掌握了乘法表。课堂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充足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变不惊的前提和关键。

2.课堂实践是重心

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实践过程,正因为它充满变化,所以教师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思路来面对时刻变化的课堂,而要针对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向和价值导向。例如,教师在讲到圆形的时候,学生可能提出异议,认为点不是一个圆,而只是一个点或者是一条极短的线段。此时,教师不能用课本的解释生搬硬套,强制要求学生接受点就是一个圆的想法,而必须实行动态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点和圆之间的本质区别,通过思考和争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3.课后交流是点睛之笔

动态教学模式是延续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动态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对教学进度的跟进、教学内容的消化、教学模式的看法。教师应该在课后保持和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收获,交流他们对学习的想法,并且认真听取他们关于课堂教学的建议,完善不足之处,争取和学生共同进步。

三、关于动态生成性教学的总结和建议

虽然动态生成性教学有着诸多的优势,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它又因为实施不当,存在某些不能忽略的问题,包括课堂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而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内容不分主次,课堂时间分配不均;动态教学方式单一等。针对教学实践中动态生成性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结合课堂教学经验,我提出了几点建议。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

动态教学的主旨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而教师是引导学生的客体,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谨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机会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表自己的思考意见,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信心。除了回答问题外,还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在教师的帮助下,为其他学生讲解题目等等。

2.注意教学内容的择取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重点安排教学进度,在课堂中注意时间的安排,及时制止学生错误方向的延伸,做好时间控制,避免内容侧重点不清晰或者不够时间讲课。

3.关注学生对于构建动态教学环境的建议和接受程度,及时根据实际,更新教学观念

归根究底,所有的教学模式是否有效是靠学生来评判的,学生对课堂效果的感觉是最敏锐的。教师要构建和谐有序的教学环境,就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评价,探究课堂不足,更新教学观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贴近学生,构建令学生满意的高效动态课堂。

以上的个人建议,希望与奋斗在教师岗位的各位同仁共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动态生成性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梅芳.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动态生成性教学[J].教师,2011(20).

[2]沈斌,金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动态生成性课堂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11).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7

一、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多年来,听评课作为学校评价教师教学能力、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常规教研模式,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应用。但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听评课已难以适应和满足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其一,传统听评课评教重于评学,较多地关注教师课堂行为,对于课堂中学生的反应、状态以及真实想法和变化关注不足。其二,教师习惯于接受专家、教研员以及校领导的观点和意见,习惯扮演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不注意团队的分工与合作。其三,听课者缺乏听评课的专门知识与技能,采用的方法与工具简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其四,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使得教师改进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实效性、导向性难以实现。

以上问题弱化了当代研训所倡导的理解、沟通、研究、合作、分享、共同提高的常规教研效果。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提倡实施有效的观课议课,以此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并将其视作促进职教课改,转化教育教学理念的一种行动。

二、观课议课是有效的教师研修活动

提出观课议课,并不是否定听评课,评课主要指向水平性的评价和选拔性评价,而议课属于发展性评价,各有各的目标追求及实用范围。日常性、普遍性、主体参与性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观课议课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观课强调的是用多种感官 (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议课是观课者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议”是对话和反思,议课是谋求课堂教学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提供教师交流和探讨的平台,促进教师成为思想者和行动者。

三、实施有效的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协商会议、课堂观察分析与课后研讨反思三个阶段,构成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

1.课前协商会议

(1)构建“观课议课”协作共同体。观课议课协作共同体由组织者(主持人)、被观察者、观察者、学生组成。主持人常常是教研组长、观课议课研究小组组长或进行相关研究的领导。被观察者指上课教师,观察者由同教研组或同课题研究组的教师组成。在一个研究阶段,协作体成员应基于稳定,观察的视角可持续选择一个或多个观察点,形成持续而有效的观察活动。

(2)召开课前协商会议。课前协商会议指在观课之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有效的商讨,了解课情,并确定观课的目的、重点、量表制作等相关事项。其目的在于为参与人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便于观察者确认自己的观察点,为后续的行为奠定基础。

协商会议最好在观课的前一天举行。会议时间一般至少20~30分钟。协商会议主要内容包括被观察教师进行说课、观察者询问、确定观察点、明确观察合作与分工、选择或开发课堂观察工具、主持人组织商议确定观察点。

2.课堂观察分析

课堂观察分析是指进入研究情境,在课堂中依照事先的计划及所选择的记录方式,对所需的信息进行记录。

(1)提前进入教学现场。观课者要提前进入教室与学生沟通,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更自然的方式参与学习,收集的信息也就可能更加真实和有价值。

(2)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一般来说,观察任务决定观察位置。如果要观察任意五个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则选择离其较近的位置或坐到他们身边去,以便于记录他们参与的时间及表现等。如果要观察教师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则应坐在便于走动的位置,以利于及时移动了解具体情况。

3.课后研讨反思

课后研讨反思是指在课堂观察结束后,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总结,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的过程。

(1)被观察者自我反思。课后议课的自我反思,也可叫自议,是促进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自议时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分析时应基于证据)、本节课主要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无偏离教学预设、有无教学生成(说明为什么)。

(2)观察者汇报观察结果。每位观察者根据自己所采集的课堂观察信息,提出基于有效教学的改进建议和对策。观察者的发言要注意简明、有证据、有互动、避免重复性阐述。

(3)研讨小结。组织者就成功之处、个人教学特色及存在问题组织讨论交流,根据本课的主要问题,基于被观察者的特征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形成结论、共识,提出几点明确的改进建议。

(4)完成课例分析报告。课后研讨反思会议后,被观察者要写出课后自我反思报告;观察者提供观察分析报告;组织者做出综合分析,并汇总资料形成课例分析报告。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篇8

一、在课堂教学中感悟精彩

在哈尔滨六十中学,宋洋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节主题为《在爱的屋檐下》的作文课。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看,教师确立的主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从教学准备上看,教师指导学生搜集选择身边事或者亲历的爱的片段,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教学效果上看,三维目标有效达成,学生在课堂中回味美好的经历,打开了思维和情感的阀门,也提升了写作的能力。在观课的过程中,我以观察者的视角看到执教者以学定教的教育思想,我看到了学生知识能力的生成,看到美好情感在课堂上的绽放,我被这样的课堂深深地打动。

二、在观课议课中得到提升

本次观课议课培训活动,骨干校长分为两个课堂观察小组,坐在学生中间,确立观察点,身临其境地感受课堂,并做好观察记录。各位校长在观课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师对课堂临时生成问题的处理策略,关注学生课堂上呈现的状态。在议课环节,各位校长根据观察点,从专业的角度进行议课,对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使用、课改理念的体现等方面进行剖析,针对其中的困惑进行讨论,展开交流,达成共识。

三、在教学研究中提升领导力

学校的发展要依托于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观课议课本身是一种教学研究,通过观课我们能够得到最直接的学习和借鉴,通过议课我们能够实现最有效的交流和分享。市教研院副院长协同三位专家,在总结培训活动的同时,对各位校长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即校长要有远大的教育理想,以关注教学作为课程领导的核心。

四、在校园中建立观课议课文化

作为课程改革的促进者,校长要有能力组织和带领全体教师在课程改革建设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让观课议课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校长要和教师们一起观课议课,通过观课对学校课堂教学的水平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议课,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并恰到好处地进行改进。要立足一课进行研究与反思,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

上一篇:进出口贸易培训范文 下一篇: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