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

时间:2023-09-27 15:20:18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1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创新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课题名称:甘肃省非艺术高校艺术设计创新营造实验课程研究(GS[2015]GHB0919)

为了让实验课程教学达到实验的目的,让教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实验教学环节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效果,考核方法的制定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课程活动的质量。

一、非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现状

(一)考核方式单一无创新考察

创新意识是设计从业人员的核心素质,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一直以来,非艺术设计学校艺术设计实验课程考核的两种主要方式是作品和实践报告,非艺术类院校实验课程考核体系,依托工科性质的量化标准,这种模式不符合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要求,比如实验报告考核方式不符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绘画实践和设计实践课程的要求,导致非艺术设计类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实验考核不符合专业特色,考核方法不完善,不能科学的制约评价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验情况。很多非艺术设计类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实验课程,值体现在设置中比重相对较大,但在教学管理和考核上却淡化了对艺术设计专业实验教学的考核要求,忽略了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实验与工科类实验的区别与特殊性。

(二)实验课程考核的主观性

艺术设计实验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方法及过程都主观制定,随意性很大,对实验课程考核只停留在实验报告和平时考勤,对学生实验真正的意义无涉及,缺乏科学性,作品考察只作为辅助参考。造成很多学生对于实验不重视,应付心态较强。艺术设计实验课程不同专业考核要求相同,平时实验考核没有考略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学生的课程体系和学习内容的差异性,未从专业角度出发有效进行评价,没有达到考核促进培养的目的。

(三)实验课程考核缺乏公平性

非艺术设计院校考核实验课程内容由任课老师自行自定,学生不了解老师的考核标准,出现了老师在考核评分中的随意性和人情分的影响现象,考核评价缺乏公平性,考核标准缺失。使实验课程考核不能反映教学效果,实验没有真正达到实习的目的,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实验课程中无法完成对自我的认识。

(四)实验课程考核功利化现象严重

大部分学生是迫于毕业压力,要求分数过关就好,对学习态度比较消极,他们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不够重视,学习习惯依然是高中的学习状态。实验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如果有设计方案或者制作等,学生能力不行的有找人代做作业的现象。这样的实验考核方式只看结果和学生成绩作为奖学金评定的依据的要求。使学生养成应付的心态,对待实践课程的学习重视不足,无法认清自己要掌握的知识的情况的意义和目的。

二、探索创新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实验课程教学考核是一个多重评价综合性的问题,它既包括学校、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效果的评定也包括学校对指导教师的评定。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评价体系可以实现有效的实验教学管理和考核,对实验教变化性学水平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建立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团队

艺术设计是一门教学模式灵活的课程,具有的不同专业方向的应用型学科,因此特定的课程性质决定校内外实验课程环境的多变性的特征,也使得不同专业方向实验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在考核评价方面,应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特点,对应性的进行实验教学环节当中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方面的考核,结合实验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邀请一些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行业领域里的专家,组成评价团队进行课程考核评价,一方面让学校对专业特点有所认识,另一方面让企业了解学生专业情况,给予后续就业打下基础。对教师的实验课程指导效果以及学生的实践情况,给予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同时给予教师及时反馈,及时改善实践教学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实验课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在每门实验课程结束之后,将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一次集中性的展示,实验教学评价团队给予指导和评定,改变通过学生实习报告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为依据检查评价水平,而不是一个笼统的评价分数或一个简单结论的做法,结合多方意见及时和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帮助教师对实验课程进行完善改进,并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促使每个教师不断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同时开展学生对教师进行评教,采取不同的评教方法,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验教学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地实验课程考核的方式,如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将学生实验课程过程中的作品参加各类各级竞赛,也按获奖等级计算不同的工作量。也可以通过选课的情况体现教师的评价情况,学校一般采用学分制,每门课可有几个老师同时带,选课人数少的,会自动取消教师课程,通过由学生从多角度对任课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课程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三)建立实验课程学生考核体系

对于学生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考核形式,由教师、学生、教学评价团体共同构成评价的主体,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学生的实验过程由学生互评,占分30%;实验态度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由教师评占分40%;实验的成果可由相关考核团队进行评价,占分30%;通过这种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的考核和督促学生实验课程学习的态度,教师通过学生互评可以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中真正需要获得什么样的知识,在自己的教学中可以对知识和内容进行调整,在企业团队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习中可以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四)注重实验课程过程考核

艺术设计不同专业方向的实验课,其考核方法应具有不同的针对性。例如艺术设计绘画技能、手绘技能的实验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绘画表达技能,该实验课程重点在平时的技能训练过程。实验考核应该采用过程考核的思想方法。从课程前期准备、课程过程的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过程中技能掌握过程中对问题解决能力、实验报告和作品等方面来考核绘画、手绘能力作为实验考核的结果。在实验课程过程考核方向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艺术设计类的学院的考核标准。美国教师采用对学生实验课程学习过程的的理性化评价标准,包括出勤率、平时课堂的实验过程问题解决能力,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最终完成的作品几个方面考核。实验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包括参与讨论的表达次数及能力、对实验过程问题解决的思考深度和广度以及和其他同学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等。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比较重视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和引导,学生不会出现作业拖拉的现象,最终成绩采用综合评定结果。实验课程过程中的比较和评价通过作业展览形式表现。可以借鉴的是,在我们的实验教学考核中,加强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实验过程的评价,不再是对学生实验课程结果的评价。实验课程教师可将一门实验课程分若干时段考评。在老师的实验考核也注重过程考核,教师多进入实验室,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这样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实验过程的表现,客观的做出成绩评定。

(五)建立实验课程整体考核体系

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含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的侧重对过程评价,不仅评价教师的指导过程,而且也要考核学生的实验过程。建立评价体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监督教师和学生,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实验能力的提高。因此,既要注重结果评价也要注重过程评价,也要有专项评价也要有综合评价,能反映实验教学实际情况,实验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其考核标准可以部分量化,对于较难评价的问题,通过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价。重点的艺术设计实验课程的过程和结果评价方式细化,其课程评价体系中应包括课程目标的评价、课程实施的评价、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结构的评价、课程设置的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等方面。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指标体系、获取评价信息、信息统计分析、评价结果的处理五个阶段。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的制定应该考虑学校的办学层次、艺术设计专业不同方向培养目标的差异,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实验评价系统。评价的过程同时要关注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教师和学生出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而不是成为被动的接受评价的产品。考核过程中教师、学校要通过应当吸收多元化评价主体们的意见,而不是为了满足单一评价主体的意愿而改变自己的实验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实验课程评价体系中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办学风格,这才能满足学校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非艺术设计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对学生实验能力以及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学生们的实验课程学习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掌握每位学生的专业水平,艺术设计实验课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不仅对学生实验过程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而且还要求学生具备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因此仅凭一个作品或者一纸试卷,无法了解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建立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组件考核评价团队,对老师和学生进行灵活和符合专业发展要求的考核,针对艺术设计不同专业建立立足本装也发展特色的考核评价细则。及时反馈实验课程中教学的不足,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实验课程中能力提升问题,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适应以后的工作,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锦林.艺术设计专业重过程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研究[J].包装世界,2014(5).

[2]孙丽娟.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探索与实践[J].美术大观,2010(7).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2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简要介绍了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同时主要介绍了室内设计教学评价标准所应包含的内容,目的是希望促进教学过程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室内设计教育评价现状和作用

1.室内设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室内设计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全国各大专院校先后为艺术类、建筑类,理工类三种类型的学生开设了室内设计相关专业。由于各个学校的自身差异,各自的教学结构、师资配置不尽相同,所以室内设计教育的内容点也各有侧重。顿时全国出现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可是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室内设计教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什么是教学评价呢?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性质、教育目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对教育客观事物进行测量、分析、价值判断以及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个过程。它的最终目的是对室内设计的教学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量化的研究,发挥指引和导向作用。

2.室内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作用

在室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适时介入,收集、整理、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个因素。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评价的对象,如课程方案、教学计划、教师工作、学生学习等存在的不足和亟需改进的地方,并判断出它形成的原因,最终研究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全面的评价工作不仅能估计学生的成绩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能得出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欠缺的原因,使得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设计水平。教学评价还可以起到激励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作用。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个时间阶段,经常对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记录,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原因在于,较高的评价可以给学生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励,可以促进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同样的道理,教学评价对教师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室内设计专业教师为了能够较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一定会为自己的的班级的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工作。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修订教学计划,改良教学方法,完备教学指导;学生由此也可以总结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样室内设计教学就成为一个可以随时得到反馈的灵活机制,教学效果也就越来越接近我们的教学目标。

二、室内设计教学评价包含的主要内容

室内设计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课程体系的评价、教学环节的评价、学生学习的评价3个方面进行阐述。

1.课程体系的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设计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课程评价对室内设计的教学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课程方案设计的效果只有在实施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验证,而评价则使验证更加地有效,更加地准确。在课程实施中预定目标常会和实践不符,但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然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改良教学活动,尽可能减少无谓的失误。

(2)课程评价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评价的结果,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确定室内设计的教学哪些课程是必修课,应该设置多少学时:哪些课程是辅修课,在教学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评价体系为课程设计的指导原则。

(3)课程评价体系还可以帮助教师对教育规律的深刻了解,为优化教学方案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很多种方案可以达到室内设计教育目标,然而评价体系可以为教师提供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案。

(4)课程评价体系还具有总结和推广的作用。评价的结果可以检验出室内设计课程方案是否具有推广的价值,通过总结可以找出原方案的成功经验,辅助新课程方案的设计,使室内设计教育体系更加完善。

2.教学环节的评价

室内设计教学是室内设计教育评价的中心环节,对于它的评价有利于教师教学的严肃性和条理性的养成,可以帮助教师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它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几个环节。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检查、评价备课有助于督促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室内设计教师备课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对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理解,其次是教案的书写,再次是教具和多媒体等的使用,最后是选择教学方法。上课既是教学环节评价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杆。教师课堂评价可以采取直接听课和学生反馈的方式。有很多高校还采用网上点评的方法,让学生给教师打分,这种最直接的评价办法对教师促动很大。作业和辅导是教学评价反馈的重要途径,室内设计专业教师对学生耐心、细致的辅导可以起到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

3.学生学习的评价

评价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的提高,帮助学生室内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包括认知、情感、操作技能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教师可以掌握不同学生的设计基础水平,因材施教,恰当地选用合适的教育方法,并针对学生学习的成绩,做出合理的教学决策,改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改善学习的效果。

总之,我国的室内设计教育在观念、师资、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等很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国外的教育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当今社会室内设计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势头迅猛,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多西方国家设计师纷纷瞄准了中国巨大的市场,纷纷进入中国的市场。因此,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室内设计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室内设计人才,是教育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探讨当代室内设计先进理念、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应在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对我国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构成要素、课程体系、教学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开创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的室内设计教育的先进理论,同时让学习室内设计的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达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磊.建筑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装饰,2002.

[2]黄维.关于艺术设计“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J].装饰,2002.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3

关键词:引导―探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解析

引用当前比较权威的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该定义与张祖忻、史密斯、雷根、皮连生等专家所提出教学设计概念的观点大体一致,即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如何编制标准参照测试、评估等。

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不是教学系统的性质,而是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法如何使实际教学更符合教学规律。这其实是教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说,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寻找解决方法的方法。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提供方法,规定性较强。

传统的教学重事实与原理的传授,轻知识产生进程的学习体验。在此导向下,数学教学就成了“讲话一听话”式的单向传授式教学,缺乏课堂教学的“交际对话”式氛围。摆脱传统教学痼疾的根本出路在于教学价值对人的发展的回归,现代教学设计应当是人的发展的“学程”设计,而不单纯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程”设计。

二、“引导―探究”型教学设计的分析

“引导―探究”教学设计是以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新材料、新情境的不断探究,不断体验,以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学习就是同化(把新经验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而获得新的认识)和顺应(对原有的认知结构加以改造,从而产生重大影响,有利于知识技能迁移,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

“引导―探究”型的教学设计需要突出探究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能动的活动中来。所以,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与学习,强调让学生自己思索、探究和发现事物的过程。将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到“引导―探究”的全过程中来。“引导”的作用主要在于要对事物原有的发现过程从教学的角度加以编制,以缩短、减少发现过程的难度,使之沿着最简捷的路线进行。

同时,“引导―探究”教学设计必须根据个体的需要而设计,这个观点与“因材施教”不谋而合。在目前二期课改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富有一定的创造性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这为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三、律动的课堂

在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的蹲点实验。在一线课堂教学中亲自体验了以“引导―探究”教学设计为特色的小学数学课。从备课、上课到评课,笔者都 参与其中。当然,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仅选择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稍做介绍。

(一)生活中绽放的思想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更离不开生活,数学的价值就是为生活所用。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将生活引入课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比如,在《丢弃的垃圾袋》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统计、整理,然后让学生计算出一户家庭7天中平均每天扔多少只垃圾袋,计算全上海一年丢弃垃圾袋的总只数。之后。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信息,请同学们谈谈在生活中乱扔塑料袋的现象,了解塑料袋对社会的危害,并且展开奇思异想对塑料袋的其他作用进行总结。最后,让同学们以小报、表演等形式,向其他同学宣传乱扔塑料袋的危害。更有同学向市长信箱发送了电子邮件,请求对社会上大规模使用塑料袋进行整治。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感到我们的数学课再也不只是和1、2、3、4、5打交道的课了。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程度。

(二)自我探究中的新绿

《多彩的攀登架》是一堂以生活和社会作为课堂的数学综合实践课,在本堂课中,数学教师从四个方面展开教学:问题的提出,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参与市场调查,精心预算实际造价。其中前三个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实践和研究。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攀登架,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可以从积累的经验中提炼,也可以从书本、网络等渠道学习模仿。其次,根据设计的攀登架,了解所需的材料及价格,可以通过询问家长、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途径展开调查。

在汇报活动中.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的性质及要求,并配以学生熟悉的校园风景照片,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自然而然地跟着教师走进生活化的课堂中。融入到课堂情境中以后,教师引导学生介绍自己关于攀登架的设计方案。有的学生在设计中融入了古埃及金字塔的建筑特点,设计了线条流畅的攀登架;有的学生取材于美国职业篮球架的标志,设计了坚固实用的攀登架等。小小的攀登架,蕴涵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的学生还了解到建造攀登架需要的材料是钢管、螺丝等,有的学生实地考察这些商品的价格,学会货比三家。亲历了整个调查实践的过程,学生们观察事物、收集信息与社会交往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不知不觉得到了实际的内化与运用。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根据攀登架的设计、选材、定单价等,进行实际造价的估算,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如:攀登架总米数的估算有问题,因尺寸的不合理造成估算的偏差等,结合实际进行修改。让学生明白进行估算也要尽量精确。学生在评价中学会了计算面积和周长,熟练运用多种预算,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

本节数学综合实践课,从架子的设计,材料的选择,价格的估算,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课堂中,其内涵和容量之丰富。让听课教师赞不绝口。

四、“引导―探究”教学设计评价的实践探究

新课程不仅是教材的变革,更足一种观念的变革。作为一线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在听课过程中,执教的数学教师,重新

树立了评价观,在实践中逐步转变教学行为,用评价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评价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了以往只关注书面结果的评价,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突破评价形式单一的局限,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评价内容与评价形式相结合;扩大评价范围,让教师、家长、同学、学生本人都参与到评价中来。

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不再将学生看作被动检查的客体,而是作为参与评价的主体,让学生通过参加交流,主动地、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吸取他人的经验,逐步完善自己的认识和学习。评价方式的改变不是线性的,其实现过程和作用形式是螺旋上升的,即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找出差距――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有所提高”是课堂学习评价的一个基本模式。所以,再次评价有助于提高评价的质量水平和价值。

比如。在一节市级公开课《多位数的读写》上,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出多位数的读写方法后,当读到“读数时,还要注意每一级末尾所有的零都不读”时,有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我希望编书的叔叔阿姨在这句话后面加上‘每一级开头的零要读出来,每一级中间的零也要读出来’这样就更完整了,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读多位数。”当时,听课的老师都为这位同学的创新大声鼓掌。这掌声代表着对孩子敢于超越自我、敢于发表评价的赞赏。

在新教材的推广中,除了继续加强课堂学习的评价外,还对改变学生评价时间、形式和内容做了大胆尝试。比如,在学期的前一阶段,以口头表达、动手操作为主,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的评价。以五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学生抽签选择自己的习题并作出回答,然后全组成员给予评价。评价的标准涉及到学生各个方面,有显性的声音,也有隐性的思维品质等,最后以量表的形式,让每位同学参与评价。在学期的后一阶段,主要以书面的形式对学生作出评价。在书而评价的内容上,以动态的内容充实以往静态的知识。某些习题的答案不唯一,思维角度多样化,真正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精神。为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教师特地设计了关于评价的调查问卷――学生调查问卷表,家长调查问卷表,从调查表中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出学生的收获与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五、一点启示

数学不是一门纯知识性学科,不是仅依靠传授型教学方式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要将其应用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以引导探究型学习为载体,改变学生的学习及评价方式,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使他们那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教学应关注人的变化发展,人的变化发展应体现在问题解决之中。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引导一探究型教学设计应是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体现教学的情境化、个性化与意义化特征,这又契合于新课程标准的另一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4

一、 行动型评课模式的含义

行动型评课模式建立于行动性评价理论之上。行动性评价是一种建立在评价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以行动反思为主要手段,以对话为平台,强调评价的双向性,以促进评价者和被评者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的、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

因此,行动型评课模式是一种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提高评价的实效性,从而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评课模式。

二、 行动型评课主体的确立

传统的教研活动的评课主体往往是单纯由领导专家或教师代表组成,行动型评课确立以“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参与”为评课的主体。

1.建立“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机制

根据内部动力比外部压力更为有用的假设,在教师评价中有必要引进“自我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的机制。

“自我评价”是一个过程,它是教师在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自我诊断,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自我改进和调节的活动。教师只有在自我激励、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驱动下,才可能正视自身的不足,做出正确的自我诊断,也才会对自身教学行为中的不足加以改进和调整,从而明确自己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主动学习,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深化科研,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逼近“有效教学行为”。他本身就是行动型评课的主体。

为了使教师们对自己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行动型评课模式要求在教师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同行评价”。因为同行评价有利于被评教师形成对自己的全面认识,有利于获得改进教学行为的具体而实用的建议。为了让全体听课老师都能自始至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我们把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参加对象提前一周作安排,要求所有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都必须带有教案参加活动,评课时进行交流。

只有用心深入课程之中,潜心研究过这堂课的人,评课时才有真正的发言权,才能给执教者真正的启迪,自己也才会有所收获,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

2.建立“学生参评”机制

我们在一堂教研课结束后,在上课班级采取问卷形式,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查。内容包含这样三个大的方面:(1)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采取的教学形式的满意度;(2)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和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3)对教师的教学建议。有可能时还邀请部分学生代表参与评课。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了解学情,倾听学生的心声。这对我们打造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课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行动型评课流程的设置

我们打破过去的交流模式,创建了“对话沙龙”模式。其流程表现为这样四个过程。

1.执教者介绍自己的备案的思路、教学预设

进行自我评价,提出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心得以及遇到的困惑,为评课者提供对话的平台。

2.评课者深入教学准备、教学实施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与执教者共同开发、实施课程的合作者,始终参与到课程的设计、实施的全程之中,这种评课是从探讨、完善教学的角度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评析。评课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弊弱优强,对不足之处,提出几种实施方案供执教者借鉴、选择。这样的评课能较快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评课者的观点也易被执教者接纳,执教者会感受到这是在真心地、无私地帮助他。评课者与执教者之间越评越亲近。

3.对话沙龙与书面交流相结合

在评课结束后,我们要求每位参与教师交一份评课纪要。要求评课教师填写在对话沙龙中未表达的观点,对某些教学环节的建议,对执教老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出现的某些细小失误等等,不说套话,不唱赞歌。这样更有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

4.注重教学的后继反思

执教者在收到听课老师的评课纪要后,结合自己的教学过程,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得失,完成教学反思记录。对听课者课堂观察所作的记载进行分析处理,从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有必要时还需制订改进计划。在找出了问题,看清了原因之后,自然需要加以改进。因此,评价双方应以评价结论为依据,制订下一步的改进计划。评价结论和改进计划应一式两份,一份由评价者保管,另一份由被评教师自己保管。应当指出的是,这一循环中的改进计划会成为下一循环的观察和评价的重点,从而导致行动型评课模式的连续性。这样不仅有利于执教者的提高,也有利于评课者的借鉴。

四、 行动型评课标准的制定

1.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评课标准

我们学校正在推广教师备教学案,课堂上更注重了学生的学。为此,我们的评课对象也由评价教师的教转化为评价学生的学。我们设计了我校教研活动教学评价表(见下表),评价表在听完课后随即上交。

这种评课角度的转换,主要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2.建立以可操作为原则的评课标准

教研活动组织者要根据评课标准,确定授课计划和听课计划,被评价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能力,设计一个教学案和计划。然后,由教师和评价者共同商讨,根据评价标准将教学方案和计划规定成一些具体化、行为化和操作化的行为要求。同时,还应制定听课计划,如听课的方式、听课的重点等,以便于下面的评价,从而提高评价的质量。

我们洋口初中要求老师在评课过程中紧紧围绕两个标准来探讨。一个标准是学习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的知识传授为知能并重。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表述;让学生自己总结,推导出结论,教师不包办代替。一个标准是对课堂教学的要求:①重视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动机),启迪学生思维。②重视双基落实,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有发现问题、思考探究问题、交流与合作、自主解决问题的时间和展示结果的机会。④注意学生个体差异,能分类、分层要求,让发展较全面、水平较高的学生和发展相对滞后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⑤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讨论,逐条对照,看是不是落实了这些标准,探讨该如何落实。由于评课有据可依,大大提高了评课效率。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5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项目;教学评价

一、引言

“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机器人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计算机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及系统的实现。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具备对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体情况和设计方法、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通道的设计结构和设计、开环数字程序控制的原理和设计、数字PID控制、最少拍控制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工控组态软件的设计和控制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等。各高校根据各自的实验条件,开设了不同的实验项目,但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项目和用Matlab做仿真实验。

二、课程实验内容的改革

对于课时较少的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来说,其实验课设定并不多,一般开设了输入/输出通道的数据采集实验、步进电机控制实验、数字PID实验等。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对科技创新能力,课程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项目和一个创新设计类项目。演示实验项目的设备来源于部分教师科研项目。我们选择了倒立摆、机器人、磁悬浮装置、直线柔性控制系统等装置作为演示实验设备。一个班级分成两组,由课程实验教师和实验室指导教师分别演示和讲解。选择“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实验”作为创新设计类项目,该实验项目以水箱作为控制对象,提供了多种计算机控制硬件条件和软件编程语言,由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计算机控制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控制器,有PC、西门子PLC、8088和单片机可选,编程语言可根据选择不同的控制器选择汇编语言、Matlab、VB、MCGS、STEP7等,避免了控制系统的雷同。表1是我校开设的是实验项目和课程教学知识点的关系表。

三、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在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我校主要针对学生实验前后各环节、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成绩评定、实验教学效果等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一)教学环节的改革“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被定为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在开课学期,任课教师会提前把实验相关的资料放到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设备资料、计算机控制的编程语言资料、实验指导书等,让学生提前熟悉相关的硬件和软件。在实验课前一周,任课教师在理论课环节需要把实验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讲清楚,学生要做好预习并撰写预习报告。针对不同的实验项目,教师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譬如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实验,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条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协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实验课后,教师应该及时修改实验报告,并在理论课环节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二)实验项目成绩评定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实验效果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需要对每一个实验项目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譬如“计算机控制系统演示实验”项目,我们采用考勤(占考核比重20%)和课后大作业(占考核比重80%)的形式来进行成绩评定,课后大作业往往是针对演示实验设备进行仿真控制设计。“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实验”项目采用以下几项进行考核:实验前准备情况检查(占考核成绩比重为10%),实验报告(占考核成绩比重为40%),实验调试过程中操作熟练程度(占考核成绩比重15%),考核对所设计控制系统进行现场参数设定的能力和控制效果(占考核成绩比重20%),考核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占考核成绩比重15%)。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我校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有领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督导或同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评价指标设置如表3、4、5所示。根据“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实验的特点,按照30%、40%和30%计算总的评价分值。

四、结语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6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多元化 考核体系 过程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2C-0070-02

多年来,受传统教学方式和课程组织形式影响,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通常采用基于单一终结性评价方式的课程考核体系。这种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单一的期末试卷的考试,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考核体系缺乏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会导致学生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关注程度远高于对技能与知识的积累,也促使教师授课时以灌输知识、传授解题技巧为主,教学双方均无视课程相关技能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这无疑与当今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岗位技术”的定位背道而驰。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团队在学院“课程项目式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本课程进行了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课程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构建了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采用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传统评价方式与过程性评价的对比分析

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把教学当成一个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输过程,考核评估是对传输结果进行的终结性评价。其评价方式和评估标准单一,往往会导致学生只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学习过程;教师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忽略方法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养的养成。但终结性评价有着很高的效率和信度,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不足的实际情况下,它可操作性强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

过程性评价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强调课程的学习是一个学生机械设计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重视学生动态的进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完成课程项目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不仅评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还注重评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学习方法等。每次项目的评估结果将及时地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这种评估方式,教师可以更为客观而且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学生也更为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过程性评价转变了学生在传统学习方式中的被动性和功利性。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教师工作量大,评价标准的把握主观性大等方面的弊端。

将终结性评价方式和过程性评价方式进行整合,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可以兼顾两种评价方式的优点。

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

多元化评价指的是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注重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并提供在教学过程中调整学习策略的信息。多元化评价的具体表现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知识能力评价+方法能力评价+社会能力评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标准化的评价+个性化的评价。

(一)构建多元化综合评价方法

多元化评价方式是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核心,将直接决定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因前述的种种优点,作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核体系的主要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是根据教学设计中设定的教学目标为考评基准,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作出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从整体上考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概括水平高,评测的内容广,评估效率高。而且,评价可以在监考老师的监督下集中进行,能有效地杜绝作弊行为,考评结果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基于上述优点,终结性评价应该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补充。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考核体系中,我们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占总成绩70%的权重,终结性评价占30%权重的考核方式。

(二)项目驱动教学,丰富评价主体,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要求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考评。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设计的项目任务的特点,灵活地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顶岗师傅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如“自行车的拆装”项目,要求学生通过自己拆和装,加深对机械、零件、构件、部件、运动副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认识和掌握螺纹连接类型、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的原理和防松方法;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链传动的张紧方法。教师对“自行车的拆装”项目中涉及的螺纹连接、链传动必须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指导,实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做、学、教一体”。考核以学生完成“自行车的拆装”项目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定。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学习态度考评:考核学生的出勤、纪律;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分析和动手实践;能否理解他人的思路,并在与小组成员协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与进步;掌握安全知识和规范操作。学习态度由学生自我评价。

2.知识、技能考评:主要考核学生在项目训练中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知识的接受和运用能力、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报告的形成能力等。知识、技能考核由小组成员互评。

3.综合能力考评:主要包括对项目的方案设计能力、知识的应用和迁移能力、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作质量和效率等。综合能力考评由学生、老师组成的评价团共同完成。

4.理论知识考评:主要以注重知识应用的实训报告(理论)及口试的方式来体现。由教师评价。

(三)侧重对学生能力目标达成的评估

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在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养外,还应当在课内外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制作的能力、学习策略的应对能力、团队协助等社会能力的培养。

在设计课程考核体系时,应从多角度入手,全面地考评学生是否有效地达成了上述能力目标的培养。具体实施方面,我们采用了以下多种方法来对学生进行评分:教师对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的能力进行评分;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根据过程性评估的结果而适时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进行评分;对制定完成项目任务方案的能力评分;对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的团队合作能力评分;对乐于参与科研课题活动以及撰写科研文章的能力评分;对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的创新能力进行评分等。评价采用等级评价、描述式评价或评分等形式。教师将评价的结果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学生能根据评价,全方位地了解自己各方面能力目标的阶段性达成情况,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四)合理设计课程多元评价的项目量化考核表

为保证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可实施性,提高考核的操作效率,关键在于制定客观、明确、便于量化的评价标准。教师认真地研究每个项目任务的要求和教学目标,针对每个项目任务的实施过程,制定恰当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表。评价标准应包含以下内容:评价任务、评价要素以及等级描述。对于任务的描述,应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具体;评价的要素应该跟任务的目的相对应,应从各个方面体现任务的要求;等级的描述措辞要无歧义,指向唯一,等级划分明确。

三、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实施效果

(一)提升了对教学过程质量的监测

多元化考核体系充分适应了课改后的机械设计基础新课标的要求,促进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涵建设。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更为细致,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更为具体、全面。教学过程的规范化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性,课程的教学质量跟教改前相比,有了全方位的提高。

(二)评价方式有效促进教学双边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一人说了算的做法,评价方式更为民主。学生对评价过程积极参与,能够充分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提高互动交流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实现充分的自我发展。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收到反馈信息,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改进。

(三)评价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果

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大的自。过程性评价方式的采用,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关心最终成绩。评价内容多元化,也使得学生在积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提高。

多元化考核体系的实施能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我院实施机械设计基础多元化考核体系后,课程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多元化评价方案也暴露出了评价项目繁多,操作复杂,教师工作量大,学生在多元评价中对评价标准的把握主观性大等方面的缺点,有待课程组教师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

【参考文献】

[1]张伯敏,杨昌君.建构多元评价的高职英语课程考核体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2]萨克斯. 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吴会琴.基于项目化教学的PLC课程考核评价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10)

【作者简介】陈凤光(1963- ),女,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升。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7

1. 为什么要进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

2. 英语教学评价在英语课程发展中的功能是什么?

3.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4.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目标有哪些问题?

5. 我们应当对英语教学评价的实施机制进行哪些调整?

6. 我们应当怎样调整评价心态?

7. 英语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决策?

8. 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种?

9. 什么是形成性评价?

10. 什么是终结性评价?

11.什么是内部评价?

12.什么是外部评价?

13.什么是连续评价?

14. 什么叫高度结构性评价?

15.什么是低度结构化评价?

17.不用测试怎样进行教学评价?

18.学生是否应当参与教学评价?

19.教师对教学评价应当采取怎样的态度?

20.教师个人应当怎样对待教师合作评价?

21.学校管理部门应当怎样对待教师合作评价?

22.学生的自我评价很重要吗?

23.英语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应当如何设置整体目标?

24.语言认知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5.语言情意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6.语言运作目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7. 如何理解形成性目标?

28.如何设置形成性目标?

29. 形成性目标应该由谁来配置?

30. 学生应当怎样参与形成性目标的配置?

31. 如何表述形成性目标?

32.如何在目标表述时限定目标的难度?

33. 表述形成性目标的具体技术是什么?

34. 形成性评价可以分成几种类型?

35.测试性课堂评价可以分几种类型?

36. 什么是封闭型试题(close-ended tasks)?

37.什么是半封闭型试题(limited tasks )?

38.什么是开放型试题( Open-ended tasks)?

39.教师在测试型课堂评价的设计与创意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0.非测试型课堂评价可以分为几种类型?

41.什么是现场笔记?

42.什么是教学过程记录?

43.什么是教学日志和教学日记?

44.什么是个人教学报告?

45.什么是言语报告?

46.什么是课堂教学观察?

47.什么是问卷?

48. 什么是访谈?

49.什么是个案研究?

50.什么是课业档案(卷宗)?

51.使用课业档案(portfolios)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52. 什么是商谈?

英语教学评价FAQ

1. 为什么要进行英语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素质教育工程”被列为第一工程,目的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早在1998年下半年,基础教育学科课程的整体改革就已开始酝酿,英语教育的课程改革是这项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的改革必然要涉及教学评价问题,目前英语课程评价改革的内容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评价的观念,评价的内容,评价的形式,参与者的成分和参与者的功能,以及教育评价的机制和评价的工具。英语课程评价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将对整个的改革起很强的支持作用。当前,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着6个方面的问题:(1)评价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和系统设置。(2)评价实施机制存在缺陷。(3)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4)在评价的具体运作上,存在着用单维度的评价代替多维度的评价的现象。(5)评价形式单一。(6)评价对评价结果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方法。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推出一整套有效的改革措施。

- back to top -

2. 英语教学评价在英语课程发展中的功能是什么?

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清楚课程发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概念是什么。Curriculum的原意是“路程”、“跑道”的意思,发展是指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的表现形式是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不断地调整和完善,逐步地向前推进。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把课程发展分成三个部分,即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三个部分是什么关系?传统观念和当代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传统观念认为,课程设计(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计的颁布等)在先,然后是课程实施(即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以及围绕教学的一系列活动),最后进行教学评价。因此不少教师认为这三个部分是首尾相接的三个程序。当代课程的观念是:课程设计要接受课程评价的影响,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进行课程评价,课程结束还要进行评价。教学评价与课程发展三个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关系,并贯穿课程发展三个部分的始终。由此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是课程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设计者。2)课程发展分不同层次。目前我国的课程设计分三个层次,一是国家在课程设计上提出总体方向。二是各省市地区在国家课程设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课程实施方案。三是各学校根据国家和省地市课程设计要求,设计“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sign)。3)校本课程在设计和实施的各个环节上,都需要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参与。4)课程多元性评价主要是内部评价形态。所谓内部是指课程发展系统中的内部。5)课程评价在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反馈信息,使课程发展过程不断调整、完善并得修订。6)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三者之间,有一个互动的过程(interaction)。互动就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课程发展应当是课程设计、实施和发展三者之间的互动效果。英语课程评价是课程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与课程设计和实施密切相关、不断互动相互施以影响,最终达到有效推动课程发展的目的。

- back to top -

3.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存在哪些问题?

教学评价是指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评价。以往英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是:1)教师在教学评价概念不清楚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评价,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由于概念不清,教师在教学评价中就不能很好地区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高度结构化评价和低度结构化评价、一次性评价和连续性评价、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2)教学评价目标存在缺陷。3)能力评价和知识评价的关系处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一般认为,知识目标容易进行教学评价,能力目标较难进行教学评价。另外在实际教学评价中重知识轻能力。4)在英语教学评价过程中,用终结性评价代替过程性评价的现象是严重存在的,这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区域。学生学习有一个过程,对过程中的情况要用形成性手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最后学习效果要用终结性手段进行评价,二者不能混淆。但目前的情况是,这二者往往被混淆。5)教学评价实施机制存在问题。6)教学评价形式趋于单一化。英语教学评价并不等于英语测试。但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评价形式就是测试,而且是套用中考和高考形式的测试。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并不知道在英语教育领域中还有许多行之有效的评价形式。另外在评价活动中,被评价人和评价的关系也趋于单一。教师运用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似乎是教师和学生的唯一一种评价关系。教师较少想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也较少想到和学生进行合作评价。7)教学评价心态存在的问题。一是被动接受外部评价。二是盲目相信分数指标。三是评价问题合理化倾向。也就是说出现问题归于客观原因,把存在的问题合理化。四是使用两极标准进行评价。要么好(yes),要么坏(no),没有分析性的评价和解释性的评价。8)教学决策问题。教学决策在课程发展的三个部分中都起很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评价要随时指导教学决策,教师日常的决策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我们认为,教师在进行日常的过程性决策中,由于不一定能够正确吸收反馈信息,所以,决策失误往往多有发生。

- back to top -

4. 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目标有哪些问题?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篇8

关键词:CDIO;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3.09-4;G712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根据我院“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改革情况展开探讨,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学生。

1 教学模式改革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相长,并用企业管理模式管理学生,让学生早日适应企业需求。具体改革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实践落到实处,分组进行课程设计和丰富教学资源等。

1.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由专门的实训教师指导,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提倡教师交叉授课,熟悉整个教学体系,以“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为主线,将前序的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领域核心课程紧密联系起来,实现“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纵向贯通,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2 教学实践落到实处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将教学实践落到实处。我校针对这种情况,大力提倡教师深入企业顶岗时间,为期一个月到半年不等,教师自己寻找企业合作或者到校企合作企业,深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还为学生寻求校外合作实习的企业,让学生深入企业学习和实践,体验在线考试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等实际开发过程。同时我校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软件实训基地,依托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教学实践与实习实训。学生还可自行申请实训室成立工作室,承接校内外项目或比赛项目。

1.3 分组课程设计

在“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环节设置了课程设计,与前期的单元教学形成了阶梯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分阶段地不断提高。在课程设计环节,给出不同类型的课题供大家选择,一般性的选题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性的选题酒店管理系统,综合性的选题购物网站系统等,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情况自行分组并选择不同选题。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各组选题的需求,分解出各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充分利用各种开发工具,设计系统模型,进行各个模块的设计和编程,书写调理清晰的需求分析文档和详细设计文档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1.4 教学资源丰富

在教学资源的方面,我校不断加强教学资源和网络化课程建设,自编教材《应用程序开发》已在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校级《“Web应用程序设计”》精品资源共享课正在建设中,教学录像等后期都会全程录制,最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课题教学体系。

2 教学设计改革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强调“为了项目工作而学习”和“通过项目工作来学习”,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我们从教学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单元,理清教学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2.1 明确教学目标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学生作为主体,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和主动调控能力、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环境的创设要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创新,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课程教学。

2.2 细化教学单元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将所有教学单元划分成是个学习情境,分别是在线考试评分、网上投票、分页显示数据、分页管理数据、邮件地址验证、主题与模版应用、文件上传与下载管理、电子邮件收发、留言板设计、典型应用等。让学生逐步学习,勤于动手,勤于思考,每一个情境都能让学生相互交流协作,构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3 理清教学思路

“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思路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引入实用的任务,以任务的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随着任务的不断拓展来推动整个课程的进展。对于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采用以实际工作中软件开发的过程和步骤为出发点,采用“五步”教学法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任务描述、计划、实施、检测、评价五大步骤,分别对应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验收五个工作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了解程序开发的步骤和流程,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进行项目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法教学法,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提问,学生边做、边学、边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

3 教学评价改革

基于CDIO的“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评价,包括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建构系统和开发系统的能力,不同能力评价采用不同方法。专业知识可通过笔试和口试,学习态度通过日常的考勤和作业提交情况评定,团队协作能力可以通过课程设计中的团队作业表现,建构系统和系统开发的能力通过程序开发、运行和演示情况来评价。学生在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企业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全方位的评价,才能更加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采取有效措施。

教学评价除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评价、评价方式等,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很重要的方面。授课过程中简短的评价能促使学生有表现欲望,刺激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活动,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校还与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合作,对就业信息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评价。

4 总结

从“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着手,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让学生对“Web应用程序设计”课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娜,王剑等.基于CDIO的“软件项目开发入门”综合技能实践课程[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

[2]余恒芳.《C#高级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之完善[J].福建电脑,2011.

作者简介:余恒芳,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信息管理。

作者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 430205

上一篇:村组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民俗文化的商业价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