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时间:2022-10-22 03:31:37

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摘要:企业知识分布不均衡性的表现及其原因需要进一步认识,其不均衡性的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职位或岗位的特性、知识与组织目标的关联度和贡献度以及其动态性、创新性等方面;它们将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制定、适应性及其效果。

关键词:知识分布;不均衡性;知识管理

企业是一种知识网络或者可称之为知识联结体,而其知识的分布则无论在空间、时间、组织层次、活动功能、价值形成等等方面都是不均衡的。企业知识分布的这种不均衡性具体有哪些表现?为什么存在这种不均衡性?对知识管理策略将产生什么影响?

一、不均衡性的主要表现

马成(2003)、刘清华(2006)、曹兴、曾智莲(2008)、李苏(2006)等对企业内知识分布不均衡的表现从不同层面进行了一定的归类与分析。对知识管理而言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也就是说,对于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还需要深化认识。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说明企业是一个异质体,而不能像过去的经济学家那样简单地视企业是一个生产要素的集合体,或者是一个契约集合体。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只从简单的、平面的、静态的角度去认识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因为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存在形态上,而且表现在“含金量”上,或者说是在知识与组织目标的关联度和贡献度上,也表现在时间变化方面,即动态性,还表现在创新性上。而且尤其需要从复杂的、多维的、动态的角度去挖掘企业知识的分布特性和规律性,以便为企业知识管理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一)企业的职位或岗位的特性方面

企业的每一个职位或岗位都有特定的任务、目标、职责以及相应的工作要求,不仅是职位或岗位的本身,还有其与上下、左右的关系与联系等等都必须有相适应的知识背景、专门知识、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等。如企业的营销部门与研发部门以及生产部门,各部门之间的职位或岗位,无论其知识背景、专门知识,还是其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都存在极大的差异。又如企业的管理职位或岗位与企业的具体生产或事务性的操作岗位,在相应的知识背景、专门知识、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显然完全不同。因此在不同的部门或环节的不同职位或岗位,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表现非常明显。职位或岗位的特性不同决定了其需要掌握的知识背景、专门知识、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必须有很强的针对性。从比较宽泛的要求来说,有些是知识的类型以及其学科特性决定的,有些是知识内在属性如显性、隐性或当时、当地性等决定的。

(二)对企业目标实现的贡献程度方面

企业的每个部门、环节及其职位或岗位在实现企业目标过程中的作用或重要性存在显著差别。核心能力、关键环节、重点设备设施等等之说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些方面不仅具有、掌握或需要的知识量大,而且知识的重要性、有用性、有效性非常高。即在企业内部有些知识与企业目标的关联度、贡献度比另一些知识要大得多。而且这些知识主要不是在个别的职位或岗位上,如企业的核心技术,又如某些企业的“拳头”产品、重要工艺或手段、关键设备等等。

(三)企业对环境的敏感性、适应的动态性方面

企业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适应的动态性存在很大差别,因为经营环境本身的变化是不一样的,像始于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应对这种动态性的经营环境,对所掌握和要求的知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当然,对企业内部而言,并不是所有的职位或岗位或者说人员都面临同样的难题,某些部门或某些核心成员要承担更多、更重的任务和责任。然而就企业整体而言,在不同时间上(或阶段)对有关知识有着必然的、特殊的要求,今后对企业的这种挑战性会越来越强。

(四)企业对知识创新的强度方面

企业内部的知识创新不一定表现在所有的部门、环节或职位和岗位上。即使都有知识创新的愿望和创新的潜力,在创新的要求、创新的速度、创新的程度、创新的效果等等方面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有些知识创新需要成本,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因此,对企业来说,有些知识创新虽然会受到鼓励和欢迎,但并不是紧迫的。即使都比较紧迫,其紧迫的程度也有差别。这是由企业的战略部署、经营目标等决定的,如开辟新的经营领域和只是一般的新产品开发,其知识创新的强度大不一样。

二、不均衡性的主要原因

企业内知识分布不均衡的原因,李苏(2006)等概括为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规模、企业发展的阶段、企业经营战略以及企业的经营范围等等。这些分析从一般意义上解释了企业知识分布不均衡性的存在,其实质当归因于以下方面:

(一)分工或者说是知识的独特性

分工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管理的需要和结果,但更主要的是承担分工的载体不管是人还是物,其本身存在知识的专长和特性,因而凸显其优越性。这是知识分布不均衡性的第一个客观基础。

(二)知识载体――人的独特性和有限性

人的差异性或异质性决定了企业的异质性。无论是在基层的操作人员还是在高层的管理人员,都只能是根据企业目标的需要对其具有某种知识专长或特长进行选择和培训,每一个企业成员也只能根据企业目标的需要而进行某些知识的积累与创新。人的独特性和有限性或者说是异质性应该是企业内部知识分布不均衡性的根源。

(三)企业的知识资产专用性

设备、物料在知识含量和存量方面存在资产专用性不用说,各类人员因为其受教育和接受企业的培训、培养等同样具有资产专用性。

(四)企业知识存在哈耶克的“当时、当地性”

这在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高层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别突出,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企业内不同的人占有或掌握或需要具体的知识,这是事物客观存在和发展的体现,是具体事物(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

(五)现代社会知识的快速生产及其增长加速

在传统社会的企业里,人们几乎感觉不到知识的变化,知识分布虽然有差异,但并不显著,而且相互替代性比较强。现代社会的企业则无论是传统型还是知识型,在知识分布上的不均衡性都是不可比拟的。企业的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工作或岗位所需要掌握或具备的知识,不仅不具有可替代性,而且由于其专业性和专用性的特点,一般人在短时间内都无法搞清楚。

三、对知识管理策略的影响

知识管理水平主要由知识管理的策略决定。企业管理者在设计、决定知识管理策略的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和认真分析企业知识分布不均衡性的问题,即企业知识分布不均衡性对企业知识管理策略究竟有哪些重要的影响或作用。

(一)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制定和采用

根据德国学者Kai Mertins等(2004)的实证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知识管理策略制定的难度,如对“知识管理最迫切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及最大的实践挑战是什么?”的调查结果中,居于首位的是“组织、技术和情感障碍,要打破泰罗主义思维的统治”;对“哪些实践方法最能有效解决知识管理的实践问题?”的调查结果中,排在第一的是“把知识管理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对“知识管理领域最近、最重要的实践发展是什么?”的调查结果中,排在第一的是“优先考虑人性要素,如对知识管理的非技术反映,强调社会层面的考虑”等等。可见,管理者容易按照习惯制定某些管理策略或采用信息管理的工具、技术来替代知识管理。

(二)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适应性

众所周知,任何管理策略都有其适应性,而知识管理策略的适应性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管理策略,这也是知识管理为什么复杂、很多企业认为实施知识管理难以见效的原因。那种以为采用一些知识管理的工具,甚至借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就能获得明显成效的想法,不是太天真,就是误解了知识管理。由于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使得每一个企业员工在知识拥有量、知识的吸取量、知识的交换与传递量、知识的处理与加工量、知识的运用、知识的存储等等,都极为不同。而且对每一个员工来说,在工作中需要对知识具有一定的兴趣、热情、敏感度,需要灵活性、思维方式,甚至还涉及其个人的心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等,如此这些也因人而异。即使是针对某一类型的员工采取一种知识管理策略,其适应性也需要考虑。如研发人员,他们有分工的不同,即使水平、能力相当,其对工作的感受、作用与贡献也可能有显著的差别。因此虽不能要求一个员工一种知识管理策略,但也不能只作粗略分类而据此制定策略,尤其需要考虑员工与职位或岗位的匹配关系。因此,根据工作的性质特点,以工作小团队为基本单元,适宜以一个小团队制定一定的知识管理策略。显然这种小团队是真正的工作团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平时工作的行政小组,这也要求在企业中需要尽可能地建立小工作团队。这样,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就决定了企业多以小团队为基础,以提高其知识管理策略的适应性。

(三)影响知识管理策略的效果

知识管理策略的效果取决于知识管理策略的针对性,针对性越强则效果越好。而知识管理策略的针对性受制于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每一个企业的知识分布不均衡在不同情况和不同时间都有显著差别,这就要求知识管理策略必须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经常进行必要调整和改变。简单地学习先进企业的做法难以奏效,简单地利用自己的成功经验也不见得有好效果。可以说,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知识管理的不断创新的特点,是以往任何管理所不具有的。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任何时候的企业都是一种知识网络,但社会发展到目前这种程度,企业知识网络的知识分布才具有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不均衡性,正因为如此,知识管理才显得尤其突出和重要。从而也就决定了管理创新在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只是这种管理创新越来越普遍、速度(频率)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

总之,企业知识分布的不均衡性是客观存在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这种不均衡性,同时需要明确在知识管理上如何利用、发挥这种不均衡性,从而制定和采用适应性强的管理策略,以获得预期的知识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马成.从企业内部知识分布不均衡看“授权与控制悖论”[J].当代财经,2003(7).

2、刘清华.企业内知识分布不均衡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管理要求[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

3、曹兴,曾智莲.知识分布及其对企业知识转移的影响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4).

4、李苏.论知识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对企业组织层级的影响[J].宁夏大学学报,2006(12).

5、(德)Kai Mertins,Peter Heisig,Jens Vorbec k.著;赵海涛,彭瑞梅译.知识管理原理及最佳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刘青松.企业成长比较分析[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7、杨建飞.基于A-U模型的企业R&D过程知识分布及其自组织倾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2).

8、(日)野中郁次郎,胜见明著;林忠鹏,谢群译.创新的本质――日本名企最新知识管理案例[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9、曹明华.论企业中知识分布与权力分配[J].贵州大学学报,2004(7).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云南口岸物流发展初探 下一篇:浅析房地产开发企业非货币性拆迁补偿业务财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