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及业务工作变革

时间:2022-10-21 10:51:04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及业务工作变革

摘 要 为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图书馆管理工作,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召开2013年年会。该文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保障、图书馆服务、阅读推广与阅读指导、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图书馆管理机制等方面对年会论文进行了述评,对江苏图书馆建设实践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业务 江苏省

分类号 G25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library science and library management, Jiangsu Library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 was held in 2013. This paper from the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protection, library services, promotion of reading, library educational function, library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reviews the Conference papers, and takes a consideration of library construction practices in Jiangsu.

Keywords Library construction. Library management. Library operations. Jiangsu Province.

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和图书馆管理工作,以“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及业务工作变革”为主题,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继续教育委员会举办,南通大学图书馆协办了“2013年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年会”。全省图书馆学会会员、图书馆工作者积极响应,就图书馆业务、图书馆管理机制,图书馆用户教育模式及实践研究、图书馆社会服务、图书馆共建共享、图书馆与社会互动发展、开放存取等一些重要问题和热点议题进行深入探讨。本次征文得到了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共计收到来自全省48个不同单位/部门100余篇优秀论文,其中普通高校33篇,高职高专院校24篇,地方公共图书馆41篇,其他中小学、医院图书馆4篇。经过评委专家们认真仔细的审阅、打分,共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若干篇。

1 图书馆建设研究述评

1.1 信息资源建设与保障

1.1.1 特色资源建设

图书馆特色资源库是根据馆藏特色而设的数据库,特色资源的开发建设可提升图书馆馆藏品质和地位,也便于文献交流与知识共享。

在高校特色资源建设中,灰色文献与“类白色文献”作为重要的特色信息资源的来源,在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穆亚凤、都平平、刘灿将“类白色文献”定义为仅以数字形式产生和存在,并仅以数字形式传播、交流、利用的网络信息资源。“类白色文献”包含着许多学科前沿性的甚至更具价值的科研信息、教学信息、学术信息等。他们以矿业工程特色数据库建设中灰色文献与“类白色文献”的收集与利用实践经验为例,介绍了其收集灰色文献与“类白色文献”的途径,阐述了收集灰色文献与“类白色文献”进行数据库建设中所应遵循的原则。

在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上,地方文献具有反映该地区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风俗民情等重要作用。周明艳分析了地方政府重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重要作用,研究了地方文献征集范围和方法,提出了加强地方文献征集工作应采取的措施。王登佐介绍了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指出盐城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可以助推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品味,提升城市竞争力。还有的提出基于地方网络资源的“江苏地方网络资源典藏”平台。

以上对于灰色文献、类白色文献、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讨论,对特色数据库建设及地方服务能力提升都大有裨益。

1.1.2 开放存取资源

近年来,学术出版的商业化愈演愈烈,期刊价格不断上涨,学术交流成本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减弱。对高校图书馆而言,开放存取资源,一方面将互联网已开放使用的信息资源纳入到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上来,将有限的资源购置费投入到其他资源的建设中去,使图书馆资源购置经费使用最优化;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学术资源,缩短了与公众见面的时间,加快了成果的使用速度,降低了获取科研文献的门槛,使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发挥更大效益。综合南京图书馆姚毅对全国32个省市级公共图书馆OA资源的现状调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杨琳、邹小筑等人对我国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开放存取资源情况进行的统计、如皋市图书馆程鹏雨、方洁对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利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来看,针对目前图书馆OA资源获取率和利用率低下,各位作者都纷纷提出了发展对策和解决方案。南京图书馆李强等人呼吁图书馆应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坚定不移地支持开放存取运动,利用开放存取的发展优势,构建一套整合作者、读者、管理者的整合平台,形成具有特色的开放存取系统,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1.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读者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单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已经难以满足信息客户的需求。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也由单一方面转向全方位。只有共享才能满足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只有共享才可提高优秀文献的传播速度与深度,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资源共享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征文中,来自不同单位的不同作者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对资源共建共享的不同方面进行论述。南京图书馆李婷婷基于目前资源共享存在的若干问题,阐述了云计算运用图书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了图书馆信息资源云共享的特点、必要性和实施策略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陈雯提出了构建Human Library信息共享平台的设想,并给出基本模型。这一模型能初步解决Human Books的出版单位单一,被借阅的“图书”多为本校的教师或者学生,校外出版的“图书”过少等问题,但对于Human Books的采选主观性过强这一局限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南通大学图书馆涂中群副馆长对区域图书馆网络构建中的QinQ技术运用进行了研究,认为采用基于QinQ技术的区域图书馆组网模式,能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安全访问控制难、业务保障区分难,以及数据丢失、拒绝服务等诸多难题,进一步提高区域图书馆的网上服务质量。

科学数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国家建设、科学研究和民众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共享也越来越迫切。左建安指出大数据时代科学数据共享的四种模式:国家政策驱动、部门之间交换、企业发展带动以及国际组织参与模式,这四种科学数据共享模式相互交叉和渗透,我国目前需要从政策法规、技术规范、组织管理、国际化各个层面保证科学数据共享工作的顺利进展。杨友清分析了科学数据共享的基本要素,包括资源要素、知识产权保护要素、共享模式要素以及共享管理机制要素,通过介绍国际科学数据服务平台,从数据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共享方式、服务内容、浏览方式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科学数据的共享是一个大工程,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也需要提高公民的共享意识。

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无论是早期的学科库、特色库,还是现今的机构知识库,它们从收集文献资料到数字信息资源的交流共享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软肋,即缺失数据监护,忽视数据的动态生存状况。针对这一问题,南京工程学院王文联运用数据监护这一技术实施数据存储技术使其由原先的数据仓储转为高质量元数据转换平台。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孙宁等人文章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外数据监管Data Curation内涵、相关研究论文、科研项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我国目前相关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2 图书馆服务

1.2.1 服务体系建设

作为读者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阵地,图书馆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对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学琴等探讨了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相关政策,包括现有政策环境、内涵和特点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新政策构架中的一些解决方案。孙军主张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延伸公益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让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更多地走进群众当中,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作用。薛强认为高职图书馆要从校本服务扩大到社会化服务,更新服务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如皋市图书馆的程鹏雨、左菁、蒋斌斌等多位作者提到图书馆通过活动的推动、读者的互动、内外的联动、媒体的传动、社会的行动来实现整体社会的全面运作。赵迪斐等以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大学生学术科研中心的合作实践为例,认为双方合作实践可以提高图书馆对高校服务受众群体的参与度,具有“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作用。叶建萍以“云服务”为系统支持,以移动电子设备为终端支持,以网络书评为推广支持,对数字阅读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1.2.2 个性化服务

随着互联网络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所处的信息大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为信息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发生了急剧变化,读者信息需求呈现出综合化、社会化、电子化、集成化、高效化等新的特点。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条件,按照特定用户的信息需求,通过信息挖掘、知识发现、智能等技术,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层次加工,积极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信息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知识交流桥梁的作用,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盖虹和常州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程丽丽都针对高职院校师生的高技能特性和阅读心理,论述了图书馆应调整服务工作,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建立联络员制度;加强网络环境下读者阅读指导,根据读者需要,推出切实可行的服务模式。中国人民政治学院的郭超认为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是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保证,依靠学科馆员在相关学科领域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评价能力,形成“专业检索找专家”的服务新模式,同时图书馆也能有效地为教学科研提供选题、情报收集、情报跟踪、定题等深层次的服务,为学科建设提供文献保障。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的冯新民主任从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入手,针对个性化服务发展中存在的资源严重匮乏、个性化信息服务应用规模小、数量少等问题予以分析,研究了我国高校移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预约服务模式、信息检索个性化服务模式、课题协助服务模式、远程教育课程服务模式、为高校导师、学科带头人建立“个人网页”模式等5个途径,并分析了南京大学图书馆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能够顺利推出此服务并收获到较好效果的缘由。还有作者从图书馆的细节服务、手机服务等方面提出如何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拓展图书馆的发展空间,如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段梅介绍了图书馆立足网络资源,借助微博,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造新的平台;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沈涛倡导图书馆开展游戏服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赵玉玲等基于碎片化阅读现状和ISO质量管理思想,提出“把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与“让图书馆到读者中间去”有机结合;伦宏、魏珊珊指出要重视对各种新技术手段的引进和利用。由此可见,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进步,优化服务理念,提高用户满足度。

1.2.3 社会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是近年来图书馆界的热点议题。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薛强通过实证分析了高职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现状,展望了高职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必然趋势,论述了高职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可行条件和现实意义,指出高职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既是社会读者的迫切要求,也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能开创促进地方繁荣、助推学校发展、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的多赢局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的朱咏梅、金陵科技学院的李海霞、朱宝林等多位作者也纷纷指出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优势、现代化管理优势、专业服务优势,图书馆应明确目标与服务职能,将特色资源与学科化服务、社会化服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合作体系、争取政策支持等,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功能与利用价值。江苏省淮安市图书馆的宋江红提出利用云技术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举措。周立锦、吴志云、夏忠等以“南图讲座”,如皋市图书馆、江阴市图书馆、阜宁县图书馆等也以公共馆社会服务的实践为例,对图书馆为社会服务方面进行了探讨和总结。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服务职能正在日益强化。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课题。另外,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环境下,势必会对公共图书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公共图书馆如何延伸自身服务功能,提高自身发展优势,值得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探讨研究。

1.2.4 互动服务

在新媒体时代,新型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大众的阅读方式和内容当中。蒋斌斌认为应该让人们以各种不同形式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来,形成社会的整体运作。邹鑫认为互动性一直存在于图书馆服务之中。熊太纯详细介绍了SoLoMo应用模式,认为SoLoMo模式下的互动服务本身是一个Social,在移动设备上是一个Mobile,服务所有用户实际上是一个Local。图书馆SoLoMo平台成为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互动的一个虚实相联的新节点,有利于满足用户与用户之间关系拓展的需求,满足信息构建与社群传递的需求,满足内容欣赏与互动展示的需求。基于信息资源与沟通服务的SoLoMo模式,将在更大程度上创新图书馆互动服务的方式,提高互动服务的效率。杨方铭通过分析Agent技术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和优势,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提出了信息互动服务实现模型。互动服务与技术密切相关,这些技术的智能性、感知性、协作性等特点,在数据挖掘、互操作、获取反馈信息等方面的优势,迎合了信息互动服务的需求,可进一步弥补数字图书馆服务中的一些缺陷。

1.3 阅读推广与阅读指导

图书馆作为一所学校、一个城市的文化中心,知识信息的集散地,倡导、引领全民阅读是职责所在,对推广全民阅读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阜宁县图书馆孙军馆长、南通高等师范学校杨伟等一致认为新形势下,推广阅读、服务阅读、传播文化是图书馆重要的工作任务,图书馆要致力于倡导阅读,营造书香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充实人们精神生活,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盐城市图书馆苏宇波、泗阳县图书馆陈贻、如皋市图书馆吴志云纷纷就自己馆内开展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进行介绍,从其成功经验总结得到,全面阅读推广本是区域性大范围活动,只有受到区域领导的高度重视、宣传文化职能部门的积极报道、公共图书馆的认真组织,多渠道多方面积极配合,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在阅读推广活动中读者可能来自于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甚至不同国家民族的各类人群。读者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各式各样,阅读的目的也千差万别。因此,针对不同的读者应当区别对待。南通市图书馆姜、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无锡图书馆怀秋萍等人针对学术人员、青少年、老龄读者、农民工、移动用户分别论述了如何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南京政治学院图书馆伦宏、魏珊珊撰写了阅读立法背景下的数字阅读,时政敏感度高,内容很新,紧跟形势。但在图书馆的数字革新部分没有太大的创新性,与立法内容紧密度不够。

1.4 图书馆教育职能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命脉之一,教育的给予与接收都离不开图书馆。新时代的图书馆已不再是教学辅助机构,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征文中,有多位高校图书馆的老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讨论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4.1 信息素养教育

在信息社会,信息素质教育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是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实践,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模式。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变化和大学生信息生态的演变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对信息素质教育缺乏系统研究、信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渐离现实、课程开设随意性大,教学方式和手段仍以面授教学为主、传统教育模式遏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萌发、未能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连续有针对性教育、信息素质教育课讲授内容不合理、缺乏符合国情的信息素质教育评估体系、教师信息素质偏低等。就此,周久凤提出高校图书馆需进一步搞好图书馆法制建设、修订《规程》和现行规章制度、赋予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新职能、改革现有的管理机制、设立信息素质教育委员会、建立开放存取的网络信息素质教育保障机制、加快信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等管理体制创新等对策。赵小芳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探索了信息素养教育方法。徐雪峰提出新生入馆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新生入馆教育中需注意的问题,探讨了新生入馆教育的新模式和方法,重点提出利用网络创建“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新生入馆教育考试系统”的方法,引领学生利用图书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李丽娜认为图书馆资源宣传推广是用户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内容。徐冬明认为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堂阅读教学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语文学习的范畴,要努力为顺利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服务。吴琦磊认为药学类高校更需要结合药学相关专业知识打造适合于各阶段的用户教育新模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赵小芳构建了图书馆读者教育WEB内容推送体系。以上探讨集中在高校,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此类研究尚缺,需要各相关人员积极探索与实践。

1.4.2 心理素质教育

图书馆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资源去拓展其教育的职能,除了信息素质教育,还肩负着促进读者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范玉红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到图书馆导读服务中,经过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的实验论证,这种教学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另外,医护群体的心理亚健康状况也是一个令人堪忧的现状,高淳人民医院图书馆的俞显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适时提出了利用医院图书馆舒缓基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困扰,医院图书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发心理健康网站,构建虚拟心灵空间,充分利用其知识氛围空间和场地环境开设音乐及文学作品赏析等文化交流活动来优化医务人员的情绪。其中,开设心理阅览室、实施阅读疗法服务等等举措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意义,这不仅有益于医院员工的身心健康,更对缓解医患关系、倡导良好医院文化、营造和谐医疗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1.5 图书馆管理机制

1.5.1 行政管理

美国马里兰大学图书馆率先提出的针对图书馆组织气候和多样性的评价体系ClimateQUALTM为国内图书馆管理提供了新视角。组织气候研究已经成为西方组织研究的热点,然而国内针对图书馆组织气候的研究不多。在此次征文中,有几位作者将这种西方理念引入图书馆管理机制进行研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新主任结合了ClimateQUALTM的理论依据、实践过程和核心内容,在借鉴ClimateQUALTM的基础上,提出积极推进本土化研究,开发贴切国内图书馆实际的组织气候评测体系,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推动健康型图书馆组织的建设,从而持续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南京工程学院图书馆沈涛结合ClimateQUALTM评价工具,根据其设置的评价指标探讨了图书馆组织气候内涵,并尝试性提出图书馆良性组织气候的培养策略,通过馆员工作满意度的提升实现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的持续优化。此外,张正慧、邓国勇基于服务剧场理论,从馆员、用户、场景、表演四个方面分析了图书馆服务接触的四个因素及其对服务质量的影响机制,并具体讨论了面向服务质量改进的服务接触优化策略。王静、郭太敏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将区域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分为选择期、形成期、运行期、成熟期和解体期五个阶段,分析了区域科技信息服务中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区域科技信息服务系统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中出现的风险类型,提出区域科技信息服务风险管理的生命周期模型,并针对各阶段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另有作者从其他诸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阅读保障机制、图书馆改造与维修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行政管理机制的改革措施,这些探讨为国内图书馆管理带来新思路,具有启示意义。

1.5.2 人事管理

人才问题已成为我国图书馆快速发展面临的瓶颈之一,南京图书馆戴广珠通过对人本管理内涵的分析,阐述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人本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公共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策略。文中提出开展“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的现代化公共图书馆人本管理。南通高等师范学校的杨伟、阜宁县图书馆的孙蕾蕾、如皋市图书馆的王红燕等人也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馆员进行人性化管理,对读者进行人性化服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陈秀卫、黄向阳、杨海平等人就我国数字内容产业人才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数字内容产业人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问题,并从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制度、环境、结构等角度提出了解决措施。而宿迁学院图书馆的张艳梅另辟蹊径,从高校图书馆90后勤工俭学学生管理入手,提出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勤工俭学时,应因时制宜,培养他们的工作意识和综合素质,完善勤工俭学体制,科学管理。人才对于图书馆的发展地位不言而喻,人才的管理不可忽视,以上探讨对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创新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1.5.3 财务管理

图书馆财务统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部分,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冯克品针对目前在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经费的统计实务中存在统计计量与时效性问题,提出了运用借贷复式记账法来解决问题的设想,并举例说明其在统计实务中的应用。文章有理有据,阐述详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1.5.4 采编管理

在图书馆业受到新媒体冲击的今天,努力做好采编工作,丰富馆藏资源,完善服务功能,是吸引读者到馆的先决条件。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徐正东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来建立寻找最优文献供应商组合的理论方法,从理论上减少了主观性在选择过程中的作用,避免了权力的制约,而且还能灵活地按高校图书馆的不同具体要求进行筛选,从而加强了该理论方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但其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未来实证数据的验证。黄春娟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补缺工作的必要性,并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实践研究了催缺单、电子化以及数字化等多种馆藏补缺模式。阜宁县图书馆张晓舒认为图书馆根据读者意见,要对馆藏的数字资源建设策略进行改进。徐州图书馆陈治国等作者也对网络时代下图书馆采编的现状、发展及变革进行了研究。南通市图书馆褚大庆列举了国图Marc数据中部分图书分类的错误,并为此加以纠正,但没有分析错误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完整性不够。各位作者从工作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对业务管理方面微观问题上的探讨,具体、深入、有针对性,对其他馆具有启示意义。

1.5.5 管理中的技术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对于图书馆业务管理、图书馆服务提升显而易见。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促使了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人工服务向自助智能服务的转变,推动了图书馆服务的业务流程重组、馆员的岗位调整,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效率,对体现图书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和智能化管理的方向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问题和缺陷。吴海华通过对其在图书馆的实际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高晓东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元数据的图书馆短信协同服务平台,通过元数据建模完成数据源挂接、抽取、业务逻辑、条件触发、短信构建,保证了图书馆业务数据的安全性,解决了系统在移植过程中对异构数据源的不能复用的问题,实现了图书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读者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钱晓针对手机不断普及与智能化,分析了手机服务对图书馆发展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认为学校开发手机客户端是必要的。各位作者在技术上的探讨有助于图书馆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图书馆管理水平、服务能力的提升。

2 对江苏图书馆建设实践的思考

2.1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正确阐释图书馆这一社会现象,揭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指导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研究问题的方法上,立足现实,回溯历史,着重理论[1]。现实是进行理论研究的立足点,要做到面对现实,回答现实所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这是创造性地推进图书馆学的根本道路;回溯历史,就是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借助它,探明现实理论问题的来龙去脉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现实问题升华为理论是主要任务和工作重心,对现实、历史以理论阐述,发挥理论的认识功能和实践功能。在研究工作中,要关注应用领域的发展变化,力求更好地贴近实践,避免与实践活动疏离脱节将成为研究发展的必要前提[2]。征文第一个主题就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然而所有参会论文没有一篇对此进行研究,这暴露了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作为实践工作者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任重道远。

2.2 强化馆藏资源建设

信息资源尤其是文献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离开文献信息资源而去谈图书馆建设是毫无意义的。图书馆应全面完整地收集与保存资料,为读者提供公正平等的服务,以保障公民的知识自由的权利。(1)要注重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许多图书馆藏书建设质量不高,馆藏底薄,信息匮乏,载体单一,文献老化,藏书布局不合理,造成读者的利用率低,制约了图书馆服务能力,所以要统筹规划,注重特色资源建设。各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因地制宜,根据各馆条件、定位、用户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在文献信息采购、收集、提供、服务等方面应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2)注重各馆合作,资源共享。《图书馆合作与信息资源共享武汉宣言》中提出“最大限度地满足校内外读者的信息需求,实现最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是大学图书馆追求的崇高目标”。再者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是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公共图书馆在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要争取政府支持,促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一方面,通过互联网积极运用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开放存取资源,将自己融入资源共享的环境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数据库资源,创造最佳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利用环境;另一方面,加强自身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为图书馆之间的共享提供优质、特色信息资源,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服务社会。

2.3 技术与服务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结合、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体系、推进图书馆服务创新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基于移动互联网建立的移动图书馆进一步拓宽了图书馆服务的时空范围,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方式,这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能更好地体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图书馆需要保持对技术的敏感度,在新信息环境下积极应用新技术,产生新的生长点,形成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一方面,图书馆要充分利用高新科技,只有以高新技术为基础,才能为用户提供更快和更舒适的使用体验,通过网站、博客圈、QQ群、微博群等平台,依托特色与实力,利用现有的丰富图书与信息资源,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丰富形式和主题,要将专家报告、分组讨论、论文交流等常规形式与辩论会、创意设计、情景模拟表演、知识竞赛、典型案例的模拟研讨等多种形式结合[3],创新学术活动,提高馆员职业认同感,进而投身于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升服务效率与水平。

2.4 用户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作为公民综合素质的基础,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目前我国比较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只限于高等教育,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阐释、理解还很不全面,信息素养教育没有形成通识教育,对中小学、职业教育以及大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缺乏。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一部份,是积累和传递人类智慧及文化成果的专业机构,具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技信息、开发智力和资源共享的重要职能,在人类知识传播和实现自我教育、终身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4],尤其在网络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在发生剧烈变化,新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将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将成为提高全民信息素养的必由之路。信息素养作为信息时代个人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其教育实施和成效都需要一定的标准进行指导和衡量,国外如英国SCONUL(Society of College,National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国立和大学图书馆协会)制定的信息素养七要素标准(the Seven Pilla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包括识别(identify)、审视(scope)、规划(plan)、搜集(gather)、评估(evaluate)、管理(manage)、(present)七个要素[5],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标准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借鉴。

2.5 图书馆协同管理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与读者服务的纵深发展,图书馆开展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专业化的服务工作,如知识服务、学科服务、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图书馆的内部管理趋向多样化,读者服务趋向专业化;同时,随着图书馆总馆―分馆、中心馆、图书馆联盟[6-7]等图书馆行业资源共建共享项目的深入开展,图书馆面临着各类资源整合、提升服务水平,以及行业协同发展等日益复杂的管理问题。图书馆实施协同管理能够实现对内多种业务、资源的协同整合,对外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8],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实现各信息机构和信息行业之间发展的协同。

3 结语

图书馆学会年会是不同系统、地区图书馆工作者交流经验、探讨学术、展示成果、增进友谊的平台,承担着促进学术研究、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使命。总体来说,此次年会征文来源广泛,主题内容丰富,有偏理论描述,有偏技术讲解,有偏工作小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介绍了各自的教学与科研、管理与服务,有些文章引入其他学科理论,表现出的新领域、新思想、新观点,为图书馆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论文作者涉及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图书馆、专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触及全省各级各类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者范围广、覆盖面大,而且从数量、质量上都有所提高。同时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在年会上密切而直接的交流,表现出的图书馆理念,实际工作问题的解决思路引人深思,这种学术探讨和研究的持续,对于图书馆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有很大意义。然而遗憾的是,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还很薄弱,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图书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总结图书馆事业建设、工作实践的经验与教训,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知识信息组织、人力资源、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变革与发展,引导学术研究,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 1 ] 柯平,赵益民,高爽.改革开放30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回顾与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5):72-78.

[ 2 ] 吴慰慈.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述评(1995-2004)[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2):15-19.

[ 3 ] 吴荇.年会的“脸”悄悄在变:浙江省图书馆学会年会活动创新案例分析[J].图书馆建设,2011(4):86-89.

[ 4 ] 侯小云.公共图书馆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J].图书馆,2010(1):128-129,133.

[ 5 ] 杨鹤林.英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信息素养七要素新标准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3(2):143-148.

[ 6 ] 张正.迈向服务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管理重构[J].图书情报知识,2010(2):24-29.

[ 7 ] 刘洪辉.美国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及启示[J].图书馆论坛,2005(4):210-211,196.

[ 8 ] 王怀诗,李慧佳.图书馆协同管理模型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4):125-128,131.

郑建明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南京,210093。

(收稿日期:2013-12-09 编校:刘 明)

上一篇:中美个性化信息服务隐私保护比较研究 下一篇:满足员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