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10-21 09:52:43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 要:该文通过对GDP与就业总量以及增长率的分析,发现我国高速经济增长虽然带动了一定程度就业量的扩大,但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推动力,甚至在一定时期对劳动力的就业产生了或大或小的挤出作用。

关键词:ADF检验;就业弹性;回归分析

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热点,就业关系到国民的生计,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的安定团结。经济增长则是一个国家前进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基石,是一个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保证。然而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大量打工人员找不到工作,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

到底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特别在转轨时期,我国的经济增长还能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吗?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又有多大比例是由劳动就业贡献的呢?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一、GDP总量与就业总量的关系

考虑到失业率指标的缺点,在分析就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采用这样两个指标:GDP(经济增长)和总就业人数(就业)。数据源于统计年鉴(2009)中GDP与就业总量的数据。Y代表GDP总量,L代表就业人数。

考虑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分别画出它们的折线图以观察其变化趋势。很直观的看到我国的经济实力的强劲增长,GDP从1979年的4038.20亿元,到了1999年的88479.15亿元,而到了2008年GDP总量为302853.37。30多年间社会的经济总量大致上呈直线上升势头,并且在未来也呈现出继续上升的趋势。与此同时,总就业量从1979年的41024.00万人,1999年则上涨到71394.00万人,而到了2008年则已经上升到77480.00万人。很明显我国在改革以来30年间经济实力与就业量总量呈现相同的上涨走势。可以认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就业总量的扩大。

二、总量数据的回归分析

对GDP与总就业量进行回归分析,选择GDP(Y)为解释变量,总的就业量(L)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只关心经济的增长对全社会所能容纳的劳动力总量的拉动力,不考虑货币因素和人口增长等的影响。

(一)两个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原假设: GDP序列存在单位根。备择假设:GDP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得到ADF检验统计量是T统计量=2.47,概率P值等于1.0;在检验水平1%、5%、10%下,临界值均小于T检验统计量的值,均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序列GDP至少有一个单位根,即时间序列GDP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同理可知,对于JYL序列T=-1.002429,接受原假设,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由于两者均为为非平稳时间序列,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会产生伪回归现象,一般来说,利用序列的差分序列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增加序列的平稳性,避免伪回归现象。类似地,首先我们对两个序列的对数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它们都可以认为是平稳性序列。

(二)总量数据的回归分析

把LN(JYL)作为因变量,LN(GDP)为自变量。得到:

J=9.50+0.147*G

其中J代表LN(JYL),G代表LN(GDP)。常系数为9.50,斜率为0.147。R-squared=0.92,F-statistic=342.8,故拟合优度较高,且方程与变量的显著性都能通过检验,回归结果是令人满意的。从而1979-2008年我国就业弹性约为0.147,即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就能拉动就业总量增加约0.14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了就业能力的扩大,要解决就业压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有效的。

既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量的增加,但是否经济的增长与就业能力的增长存在速度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否发挥了应有的对就业的拉动力,依靠总量的检测结果是很难充分的说明的,需要进一步的分析。

三、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关系分析

分析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常用就业弹性,它是两个增长率之间的比值。下表(表略)列出了自1978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就业增长率以及就业弹性值。(数据来源09统计年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就业弹性、经济增长率、GDP以及时间变量T之间的回归方程,其中时间变量T的取值,在1978-1991取0,1992-2008取1,所得回归方程为:

就业弹性=0.528-0.213T+2.10E-0.007GDP-0.20GDP增长率

虽然,方程R2的只有0.871,但可以通过F检验,说明方程的解释能力是可以置信的。GDP的系数为负值,说明其与就业弹性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但其系数值很小。而GDP增长率的系数为负,说明GDP增长率与就业弹性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但其系数值为0.2,则表明GDP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业率就会下降0.2个百分点。

容易得出:经济始终保持较高的增长率的同时,就业的增长率一直较低,并在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就业增长率并不随经济的波动而有所起伏,而是呈现先越来越小,后来逐渐上升的态势。经济的高速增长率并没有伴随就业增长率的高速增长,两者呈现出不一致性。

通过以上分析表明中国失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中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增长中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进一步的,以每年经济的增长率与就业的增长率为分析的出发点,利用就业弹性指标与回归方程拟和的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三十多年来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并没有发挥出像一般的经济理论所预期的对就业的拉动力,经济增长与就业发展体现出不一致性。

参考文献:

[1]王瑞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05).

[2]曹安定.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量影响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2005,(05).

[3]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应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上一篇: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下一篇: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