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试行“阶梯式退休制”的利与弊

时间:2022-10-21 05:21:36

中国试行“阶梯式退休制”的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TU98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对“阶梯式退休制”的解释

所谓阶梯式退休,是指根据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工作性质和个人对工作的意愿不同,设定不同的退休年龄标准。这种退休方式的优势在于,在统筹使用当期社会养老保险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更加尊重不同劳动者的“行业差异”,更具人性化。

二、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

现阶段,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分为三部分: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分别在城镇企业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农民中实行。目前,前者已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实施,后两者尚处于改革试点或探索阶段。

(一)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养老基金收支压力加大,入不敷出问题突出

近年来,由于逐步变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实行社会化发放、提高养老金水平等,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刚性越来越强,支出水平越来越高,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的刚性不强,造成基本养老保险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逐年加大。据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报告称:养老保险基金1997年全国有5个地区出现收不抵支,1998年扩大到21个,1999年达到25个,基金赤字达到187亿元。到2002年,全国收支有余的省市只剩下3个。天津、吉林等四省市已把历年积累吃光,随时可能出险。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一是离退休人员增长超过参保在职职工增长,1996-2000年,离退休人员增长22.66%,参保在职职工仅增长3.92%。二是养老金人均支出增长超过人均缴费工资增长,1996-2000年,养老金人均支出增长45.63%,人均缴费工资仅增长29.13%。三是工资替代率过高,1996年-2000年,山东省基本养老保险全省平均的工资替代率分别114%,120%,107%,112%,111%远远超过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本身所设计的工资替代率水平。

2、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不如在职人员

在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一般不如在职人员,所以职工一般不愿提前退休;然而在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当中,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明显高于在职职工,这影响了一线工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得职工提前退休的意愿比较强烈。这是因为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待遇是刚性的和由政府给与保证的,而企业在职职工工资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特别是在困难企业工资是没有保障的,因而造成了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间的反差。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障待遇方面的差别,只是问题的表象,这类矛盾仅仅通过调整工资或养老金待遇水平难以根本解决,必须在深入分析待遇差距形成根源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良性互动且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对策。

三、阶梯式退休制与养老保险的关系

本文认为,综合上述各种原因,养老保险的压力是促使国家研究出台“阶梯式退休制“的重要原因。按照我国现行管理体制,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职工年满5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然而,这项退休政策制定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50岁,而目前,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已经超过70岁。数字显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正如劳动关系领域一位专家所说:“人口老龄化、社保基金的压力以及就业劳动力不足等方面因素,促使人社部对推迟退休年龄一事进行了讨论。”中国在养老保障制度方面原来设计的这种统战结合的制度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个人账户基金出现巨额动荡,产生严重的问题。2010年年底,个人账户累计总额接近20000亿元,但做实个人账户资金也就2000多亿元。

前文提到的关于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原因正好解释了二者的互相制约的关系。如前文所说, 近年来,由于逐步变差额缴拨为全额缴拨、实行社会化发放、提高养老金水平等,造成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刚性越来越强,支出水平越来越高,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的刚性不强,造成基本养老保险保险基金的收支压力逐年加大。事实上,我国的养老制度仍然存在养老金缴费与领取的公平性问题,劳动者同工不同酬、薪资差距过大等劳动权益问题,社会上对此早有不满,对这些制度的改革也迫在眉睫。

根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保学者李珍表示,我们不能指望延迟退休年龄能解决养老保险制度所有的问题,但它确实会对制度的赡养率有所改善。延迟退休年龄的确可以改善养老金收支状况、增加人们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但它的作用有限,也只是一个具体举措而已。更为关键的是对养老保险制度作出改革,以增强可持续性和公平性,解决民众对养老问题的担忧。”正式由于以上的种种压力及社会各界集思广益的办法,国家有关部门开始着手探讨在中国试行“阶梯式退休制”, 希望通过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一方面满足劳动者的诉求,另一方面缓解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

四、解决办法及展望

通过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对于实施阶梯式退休,劳动者更关注的是究竟退休年龄调整为多少才合适?退休年龄标准档次如何设置才合理?对于这些问题,劳动关系专家则表示,中国在退休问题上绝不能一刀切,应该兼顾不同群众利益,有层次地解决。比如,蓝领因为从事体力劳动,可以维持目前的退休年龄。白领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采取自愿退休的原则,而国家机关干部应该按规定退休。退休年龄的标准应根据不同的行业同、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工种设定不同退休年龄档。比如,对于森工企业、矿山井下、地质勘探、海洋作业就不能将年龄一律推迟到60周岁及以上。建议可以维持目前的退休年龄,或根据其行业的特殊性,在现行政策基础上对退休的最低年限作出适当的调整或提前,超过这一年龄后,职工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定时间,在这一最低年限的确认,也可考虑同时接受按年龄与工龄均可的“双重标准”。再如,对于个体参保人员,由于其个人所承担的全部社会保险费(也包括单位承担部分和个人所承担部分),全部由参保人员个人承担,这部分人每年要从自己微薄的收入中挤出几千上万的资金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确给本不宽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这部分人,建议应考虑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相结合,在尊重其个人意愿基础实行“弹性退休制”。在当今高速发展、社会变动的时代背景下,“阶梯式退休制”的目标即是能达到“弹性退休制”。而“弹性退休制”的最大制度活力就在于“弹”字上,告别“一刀切”之类的做法,因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和完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个“弹”字也意味着风险和挑战。因此,在政策酝酿期,“弹性退休制”需要多了解复杂现实,多倾听各方声音,多防堵制度漏洞,于效率与公平的二重变奏中,探索适合“老龄化中国”的退休制度。

有目共睹,阶梯式退休如果最终出台都将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制定者“下手”之前三思之。因行业、岗位、人而异,在制度考量上周全审慎,兼顾公平,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台阶图”。作为中国公民,我们期待阶梯式退休将是一种既考虑尊重劳动者个人意愿,又考虑具体行业和劳动者差别,既不强迫退休,也不强迫工作的新机制。

五、参考文献

1、《社会保障通论》 阮凤英 山东大学出版社

2、《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赵曙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人力资源管理》 陈天祥 王国颖 中山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机采井泵况疑难井的处理方法 下一篇:江门某污水厂二沉池的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