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与“学”

时间:2022-10-20 06:28:26

中学语文“教”与“学”

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教师是主体,满堂灌,学生是客体、被动听。其结果是学生的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学生质量的下降。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一、教学方式上教师变主讲为主导,学生由主听到主动

在教学中,教师的注意力首先应该是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的主动性逐渐加强,摆脱自然天性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第斯多惠说:“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寻求真知。一个合格的教师不单要教会学生怎样建造建筑物,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怎样建造砖瓦,并要和学生一起动手施工,教会学生建好房屋的本领。”语文教师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靠学生自己学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教出来的。就像我们看了几十年电影电视却没能成为演员,因为我们仅仅是观众,从未尝试过演戏;而学生一旦进了电子游戏室,却大部分能成为玩游戏的高手,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自己操作,反复练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使学生初读不足、揣摩不足、讨论不足,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约束,思路打不开,并且学的时间愈长,思想就被禁锢得愈紧。教学中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只须作精当的提示,适当的解难,精要的总结。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当演员,当课堂的主角,培养他们讨论的习惯,使他们在讨论中顿悟,阅读中提高。

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他在担任校长和书记,教几个班的语文课还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 一年外出四个多月,不改作文,不搞考试的情况下,学生在升学考试时成绩却能遥遥领先,其原因就在于他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教给了学生。为此,我们也做过一些尝试。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预习时间,把一些适合学生讲的课文教给学生去讲,让他们在课下准备资料,制作课件,把讲台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准备。解决学生在备课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讲课时作适当的必要的补充和归结。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主动学习,自觉学习,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有人说:“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驾驭,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学习上要善疑多思。宋代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善疑多思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明白,学问思疑是学到知识、形成能力、有所创新的关键,善思多疑才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文体特点对自己连续提问,通过提问来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明白,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具有自我知识更新的能力。那种学一会一的生搬硬套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遇到有争论的疑难问题,不能轻易给学生作答,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互相启发,把问题争辩明白,使学生掌握的现有知识得到充分检验和发展。在分析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找出知识面真正转化为能力。

(三)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教学上要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教师必须深练“内功”。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也绝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因此,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做到知识的不断更新。特别是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从网上获得的信息远比教师那儿得到的多得多,于是教师的权威性下降了,教师不再是学生仅有的指导者,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指导学生学习、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也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有交换角色的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自觉学习、学会学习,最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陈三立 傅增湘等二十二人《致柳诒徵信札》考释 下一篇:石灰石加入量对CFB锅炉污染排放的影响和运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