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账户开放“泻火”房地产

时间:2022-10-20 12:56:35

资本账户开放“泻火”房地产

本轮房地产调控持续时间超过两年,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目前房价已经企稳并出现局部下滑情势。与此同时,中国官方开始鼓励资本“走出去”,这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来说,可能意味着“黄金时代”已经终结。

资本流入驱动房价

过去十年,可谓是房地产市场的“黄金十年”,尽管按照官方统计,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但从很多居民的实际感受来看,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回报率相当可观。

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相关报告,2003年-2010年,上海的房价年均复合涨幅超过30%,北京则接近30%,广州大约为23%。这样诱人的回报率,不仅使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量投资,也导致了海外热钱纷纷流入中国 “炒房”。与此同时,2005年,中国启动人民币汇改,至今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25%,以美元计算,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的年均回报率更加可观。

出于防止房地产“过热”的考虑,中国官方2005年开始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并针对海外资金出台了“限外令”等强制性调控手段。在这样的政策下,中国的房地产价格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疲软,反而一路上扬,这让很多人开始怀疑“外资推高房价”的观点是否正确。

笔者认为,推动房价上升的因素较多。而从货币供应的角度考虑,与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一样,房价的飙涨与货币供应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过去的十年内,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平均增速为18%,大大高于大约9.5%的GDP增速。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房价的飙升。循着货币供应链条,可以发现过去十年中,中国新增基础货币几乎全部由外汇流入产生。在强制结售汇体系下,中国央行对应发行相应的人民币,也就是基础货币。更加重要的是,由于中国对资本项目采取严格管制,在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的背景下,中国呈现出资本“只进不出”的基本态势。

这些因素累加,造成中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而中国官方为控制基础货币向广义货币的传导,进行了大规模的央票发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银行新增贷款规模等操作。然而,由于基础货币供应量巨大,尽管中国的货币乘数一再下降,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仍保持在高增速区间。

说到这里,外资、货币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就变得较为明确了,外汇流入不仅仅由外资带来,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不明身份的热钱,都带来了大规模的资本流入,而结果之一是造成了中国的房价上涨,这也解释了为何“限外令”难以控制房价,“限购令”才真正扼住了房价上涨的要害。

资本账户开放“釜底抽薪”

在上述背景下讨论“温州金改”可能带来的影响,才更具有宏观意义。中国官方3月宣布在温州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改革举措中明确提出,将允许个人进行境外直接投资,这意味着在长期的“只进不出”后,官方开始允许资本流出。

开放资本账户的讨论由来已久,中间也出现过若干反复,其中“港股直通车”和“温州个人直投”试点都曾胎死腹中,表明官方在这一问题上的谨慎态度。而时至今日,资本账户开放的政策却没有遭遇很多反对之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民币的单边升值预期被打破。自去年9月以来,人民币在多个市场出现明显的波动,海外无本金交割人民币远期汇率(NDF)出现“升水”,事实上表明长期以来单边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行为,不再是一个“无风险”的行为。这样一来,进入中国大陆进行套利的“热钱”明显减少。同时,中国的贸易顺差也开始出现明显下降。

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外汇流入的减少。从前两月外汇占款增加额来看,2012年外汇占款增量很难超过2万亿元。考虑到未来资本账户逐步开放可能带来相当规模的资本流出,外汇占款增量可能进一步下降,中国的基础货币也将随之下降。当然,中国可以通过减少央票发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鼓励信贷增长等手段,通过扩大货币乘数来提升广义货币的增速,但对于房地产这类获利时间较长、交易成本较高的投资品种,其面临的资金流出风险较难以缓解。

同时,资本账户开放也可能造成“比价”效应,如果更多的境内资本投向正处低迷的欧美房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资金将面临“釜底抽薪”的风险。

挥别房地产“黄金时代”

资金之外,支撑房地产价格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政策和供需,也开始出现变化。

在政策端,通过加大市场交易和流转成本,提高房地产投资的首付和贷款成本,同时实施“限购”,中国事实上在房地产市场进行着“半市场、半行政”的调控模式。如果坚持目前的政策基调,相信中国将在中期内趋向“新加坡模式”的住房供应制度,即政府实施一定补贴的保障房将被主要提供给中低收入群体;相对较为高端的、更加遵循市场机制的商品房,将被供应给收入较高的人群,但较高的居住和交易成本仍可能被长期维持。

而供需关系也在悄然生变。首先,由于保障房大面积开工,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供应量将大幅增加。这也将成为整个市场供应的重要保证。从中国过去数年的商品房供应来看,每年的新增供应量也不过为600万套-800万套,而未来数年年均700万套的保障房供应,将从根本上改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局面。

诚然,一旦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强,房地产投资的回报率下降,相应的商品房新增供应量也可能出现下滑。按此估计,加上保障房,未来数年每年中国的新增住房供应量将大约为1200万套-1400万套,与过去数年相比,大约有60%-80%的增量。

从需求端考虑,未来数年年均城市新增就业人口将为2300万-2500万人,这一规模与“十一五”期间相当。但商品房与保障房的供应量却开始猛增,按照一套房屋入住2人-3人测算,中国将逐步实现房地产供需基本平衡,这也是自1998年启动房改之后首度出现。

叠加这些因素,加之中国开放更多的资本项目,资本的流动将更加双向,对于重要的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来说,跟随经济周期而产生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只涨不跌的地产“黄金时代”也将成为历史。

作者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

上一篇:事业单位改革启幕 下一篇:理解中国经济潜在增长中枢的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