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鲍勃替我编程

时间:2022-10-19 11:19:50

中国鲍勃替我编程

在美国的一家IT公司里,鲍勃原本是个“走进电梯都没人愿意看第二眼”的普通人。他本该跟其他程序员一样,过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单调生活:

早上9点,上班打卡,写代码;

中午11点半,吃午饭;

下午1点,继续写代码;

下午4点半,给老板发邮件,告知一天工作情况,“今天的代码又没写完”,等着挨骂;

下午5点,下班回家。

眼看鲍勃的生活就要埋葬在日复一日的循环里,忽如一夜春风来,天上掉下个救世主——鲍勃交了个“中国朋友”。

没人知道鲍勃的“中国朋友”长什么样子,就连鲍勃自己恐怕也不知道,尽管在过去6个月里,他们每天都在网络上不断线地热切联络着。然而,在这个只关注网络账号的互联网时代,知晓人的面貌似乎也没什么必要。大家只知道,自从有了这个朋友,40岁的鲍勃好像变了一个人,他有了20岁的体力、30岁的干劲、40岁的谋略和50岁的智慧。

有了这个新朋友,鲍勃从“泯然众人”一下子升级到“脱颖而出”。他成了好员工,每天下午都提交一份任务,每一行代码都消灭一个难题。不管多么棘手的任务,他总能在下午下班之前,轻轻松松地提交一份漂亮的对策。

再也没人敢小看这个“毫无杀伤力的居家好男人”。鲍勃的上司也越来越喜欢他,称赞他的程序写得“干净利落,有板有眼”,还把他评为“整栋大厦里的最佳程序员”。

关于鲍勃的一切都让他们满意,只是在去年5月份公司装了监控登录地址的设备后,一件小事让这些重视网络安全的老板们感到蹊跷:明明他们的明星程序员就坐在美国的办公室里,聚精会神地对着电脑,可系统为什么显示提交漂亮代码的“鲍勃”位于“中国沈阳”?

答案委托给在电信供应商安全部门工作的瓦伦汀寻找。这个互联网法律调查员原本计划破获一起“黑客事件”,抓住袭击美国公司安全系统的中国黑客,结果不小心揭开了鲍勃的神秘面纱。从5月份以来的数据看,原来,远在沈阳的中国人才是所有漂亮代码的幕后主角。

就像懒得做家务的单身汉,喜欢掏钱请家政阿姨来打扫房间一样,懒得编程的鲍勃,早已经把自己的工作“外包”给精通编程的中国高手,有朋自中国来,替我编程。

身在美国的鲍勃只要每年动动手指,写张五万美元的支票,远在沈阳的中国程序员就会每天按时替他写代码。这些钱对于每年有六位数美元工资入账的鲍勃来说不算什么,对于中国程序员来说却是一个诱人的大数目。

为了让中国程序员能够顺利登录他的内部工作账号,鲍勃还把登录系统必备的密钥卡,用联邦快递寄到中国。从此以后,那些累人的代码行都是由看不见的“中国鲍勃”,从互联网的另一端登录,认认真真地替他编写。没有图?自有中国人送上前。没结果?中国人替他写。

可是上班不干活,鲍勃干吗呢?瓦伦汀一调查,结果把他自己也吓了一跳。这位调查员认定,鲍勃的故事是“2012年工作中不得不回顾的大事”,把它原封不动地写进自己的年终工作总结里。看,日子还能这样过:

早上9点,上班打卡,刷新闻,看视频,冲着小猫卖萌的短片哈哈大笑;

中午11点半,吃午饭;

下午1点,逛网上商城;

下午2点,更新社交网站上的个人资料;

下午4点半,给老板发邮件,告知一天工作情况,“今天的代码写完啦”;

下午5点,下班回家。

瓦伦汀的这份年终报告在网站上公布后,立刻成为热门话题,从英国的BBC到美国的CNN都追着采访鲍勃,鲍勃的故事之荒诞,让见惯了奇事的记者们都不可置信地反复问他:你不是在逗我玩吧?

同样想说这句话的,还有那些曾经器重鲍勃的老板们。只可惜,摆在他们面前的却是令人苦笑的真相:他们没能在鲍勃办公室的电脑里找到任何一行漂亮代码,那里只有一张又一张从中国发来的汇款收据。

如今,鲍勃的工作没了,也没了“中国朋友”,他又回到IT民工的行列,重新过上了单调的日子,上网刷屏,投简历找工作。

可是,不知道此时此刻,在只认账号不认人的互联网世界里,还有多少个神秘的“中国朋友”,透过闪烁的信号灯连接到地球的另一端,为那些爱偷懒的鲍勃们,兢兢业业地写代码。

选自《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阿拉伯骏马的眼泪 下一篇:美国高中VS中国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