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

时间:2022-10-19 03:48:48

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

制度是自主创新的保障

科技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的关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制度创新由于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而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有利于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技术创新,制度要先行。

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首先,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相互关系中,制度创新所形成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机制是技术创新的土壤和条件,为技术创新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因此,是制度创新决定技术创新,而不是技术创新决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好的制度创新会促进技术创新的源流不断涌现,而不好的制度选择会将技术创新引离经济发展的轨迹或扼制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技术与经济联结,为促进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新技术应用与商业化活动,更离不开制度的约束。

其次,制度创新的进展和程度,决定了技术创新的进展和程度。技术创新,只能在制度创新提供的舞台上施展。技术创新如果不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并协调运作,其结果不是有名无实就是事倍功半;如果所有制结构不合理,产权不明晰,权、责、利不匹配、分配制度不合理或者组织治理结构不明确、管理混乱,则一切技术创新的成果都将会失效。

制度为技术创新提供持久的动力。制度通过提倡什么、鼓励什么或压抑什么,来改变人们的偏好,影响人们的行动选择,从而提供了对自主创新的激励;通过明确科技成果产权关系,来鼓励科技人员不断创造出新成果。因此,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安排,能够促使社会形成鼓励人们大胆开拓与进取、积极创新的文化氛围;一个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能够激发科技人员从事创新活动的热情,鼓励科技人员努力创新;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体制,能保护科技人员创新的热情与勇气,会激励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创新活动,献身于科技创新事业。

制度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完善的制度能够确实保护好技术创新者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在科技创新中,通过专利制度的设置,可以约束机会主义行为,保护科技成果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试想,假如没有专利制度,那么, “搭便车”行为横行,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也将严重受阻,我们今天的技术进步就要缓慢得多,甚至停滞。科技创新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探索性的工作,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创新,风险更大,素有“成三败七”之说,而制度为科技人员提供一个稳定的创新环境和预期,减少了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而制度是人类社会分工与合作过程中经过多次博弈的结果,因此,制度为科技创新的广泛合作创造了条件。

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的制度体系

完善国家资助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国家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引导者,因此国家应在科技投入上加大力度。我国家从1999年起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这项制度主要是起到政策引导作用,但受资助的范围有限。今后,国家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对关系国家安全和难以引进的核心技术,采取国家大力支持和企业自主开发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不愿意或无力进行投入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与企业研究开发形成互补。重点支持基础性研究,提供公共品和发展公共技术平台,并重点支持共性技术和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研究开发和工程化、产业化步伐。同时国家应该致力于扶持那些有增长潜力的企业,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完善风险投资制度,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对我国高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国是从1985年开始引进风险投资的,但至今还处在初级阶段,要素市场发育不健全、制度环境不完善、风险投资的运作不规范,风险投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难以发挥出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发挥政府和民间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国家要搭舞台、定政策,搞好风险投资制度的建设,尤其是完善规范风险投资行为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加资金支持,建立风险基金,分担一部分风险。同时,还要逐步创造条件,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发展社会风险投资。

完善专利制度,保护知识产权。近期来看应从如下方面努力:(1)提高专利技术的转化率。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只有15%,专利技术转化率只有25%,而日本等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80%。(2)实行有利于调动发明者积极性的单位与个人之间的专利权属界定制度,让发明者拥有专利权。(3)加大专利侵权的打击力度,实行谁举报、谁诉讼、谁就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分成原则。(4)提高专利费,向国际接轨,并对在国内外申请到专利的国内企业给予不同比例的专利申请补贴。

完善科技园区制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园区是世界各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推进高技术产业化的最适宜的社会组织制度安排。高新技术园区对高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应该把重点放在高新技术园区的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上。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进入科技园区的企业的产业关联度低,企业与企业之间未能紧密协作,高科技园区未能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制约我国高科技园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今后,高科技园区的发展,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园区制度,为高科技的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另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创新,着力培育和提升科技园区的竞争力。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能够集应用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企业,往往出现科技链和产业链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加大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力度的同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研究机构和大学的优势,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合作机制。这一点上,芬兰的做法值得借鉴。据统计,芬兰约有50%的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有项目合作,大大高于欧洲其他国家。其做法是建立起产学研结合的资助机制,这种机制能有效地使用有限的资金,并且促进国家创新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

建立技术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所谓技术制度,是指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过程中激励与约束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准则和规程,包括与技术创新有关的法律、制度、标准、政策等技术制度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技术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养分与动力,技术制度的安排是否合理决定着技术创新的动力能否持久,也决定着技术创新的密集程度。但是,在科学研究的不同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对技术制度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让技术制度对技术创新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必须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建立与科学研究不同阶段相适应的技术制度。当前,要改变我国技术转移、应用方面的被动局面,就必须特别重视技术制度的研究,制定合理的鼓励技术创新的技术制度,使之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成果不断地涌现出来。

培育自主创新的文化。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在现实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更多的是非正式制度的调节。文化属于非正式制度,能够起到正式制度所起不到的调节作用。

要通过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保护创新的过程中培育创新文化,在精神上给创新者给予动力支持,让创新道路上的失败者能够百折不挠,鼓起勇气,继续创新;要注重从青少年入手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改革教育体制和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编辑王屹)

上一篇:自主创新呼唤金融创新 下一篇:改革中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