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身工程管理制度

时间:2022-10-19 01:56:15

体育健身工程管理制度

第一条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有关体育全民健身工程的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管理办法旨在加强中国体育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发挥体育的公益作用,推动全省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第三条中国体育全民健身工程(以下简称“全民健身工程”)是指由各级体育部门用体育公益金购置健身器材或作为启动资金,捐赠给城市社区或农村乡镇等受赠单位,由受赠单位兴建的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

第四条全民健身工程的兴建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园、小区物业管理单位或其它单位,是全民健身工程的受赠单位,对受赠的体育健身器材具有产权,负责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等,保证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公益性。

第五条省体育局是全民健身工程的捐赠执行部门,负责全省全民健身工程的宏观管理、规划、指导和监督。

各市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要做好与规划、城建、园林等有关部门的组织实施、协调工作。

全省的全民健身工程工作接受国家体育总局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第六条符合条件规定愿意接受捐赠的单位要逐级向体育行政部门申请,通过逐级审定,由省体育局审核后确定受赠单位,并负责与其签署捐赠协议,对工程的资金建设、管理和使用等作出约定。

第七条全民健身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坚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服务群众、保证质量、建管并举”的原则,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八条捐赠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资金由国家、省、市体育行政部门按比例从各自体育公益金中投入。鼓励和提倡受赠单位结合本地实际,筹集和吸引其他资金共同投入。

第九条各市体育行政部门每年度要向省体育局报告本年度体育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工程的情况,并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要对全民健身工程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条全民健身工程应选择在街道小区、公园、街心花园、广场等便于群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安全的公共场所兴建并要保证质量。要与城市、小区、公园等总体规划相配套,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第十一条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应符合公益目的,不得将捐赠财产挪作它用,不得擅自改变捐赠财产的用途。如确需改变用途的必须征得捐赠部门的同意,择地新建。

第十二条全民健身工程是公共体育设施,必须向社会开放,引导群众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提高利用率,不得进行以赢利为目的的活动,确需收费管理的,应征得当地物价部门等审核,所收取的费用必须用在全民健身工程的管理、维护和更新等方面。

第十三条受赠单位必须做到:

(一)要对受赠财产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二)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长期有效的使用、管理制度或办法;

(三)要对器材、场地进行日常维护,以保证安全和正常使用,要严格执行厂家规定的器材使用年限,按时报废;

(四)要在当地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健身、游戏等活动;

(五)要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组织培训,建立科学健身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工程管理人员的队伍;

(六)每年年底要向捐赠部门报告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监督。

第十四条全民健身工程必须设置使用说明牌和健身者须知牌等告示牌。对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产品本身损坏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必须设置警示牌及中文说明。

第十五条对在全民健身工程的投资、建设、管理等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对在全民健身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中未严格执行全民健身工程有关规定,出现严重失误,造成不良影响的市,省体育局将取消下一年度的全民健身工程受赠资格,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七条对不能保证全民健身工程的使用、管理、维护公益性、安全性的受赠单位,各市体育行政部门有权提出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对坚持不改的,经请示省体育局同意,市体育行政部门可收回器材,从新选择受赠单位。

第十八条对于损害全民健身工程设施者,受赠单位应责其照价赔偿进行修复,对侵占和故意破坏全民健身工程设施的单位和个人,应责其限期改正并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体育集训运动员管理制度 下一篇:先进集体个人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