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师资队伍、专业成长需求与教师培训现状调研分析

时间:2022-10-18 05:46:27

中职师资队伍、专业成长需求与教师培训现状调研分析

摘要:“十一五”以来,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全面推动职教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为了解中职学校师资基本情况、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及教师培训现状,课题组在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苏南五市对中职学校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但数量质量依然亟待提高;教师积极主动追求专业发展,但实践性仍有欠缺;对教研培训总体评价较好,但对校内教研评价不高。为此建议: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培训对象应按照任职年限分层;加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注重个性化需求,推行“菜单式”讲座和“项目式”培训。

关键词:中职学校;师资队伍;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51-06

目前,我国有中等职业学校(含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12 000多所,在校生超过2 100万人,专任教师88万余人。我国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程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专业化程度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教师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为此,《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以“兼专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展显著”作为目标任务之一,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因此,确立既能面向全员、又能满足广大教师个性化需求的专业发展有效途径非常重要。

那么,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如何?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有何认识和需求?教师对于现有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有何评价?又有何期待?只有掌握了这些问题的真实答案,才能真正完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此,课题组在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苏南五市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对在校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呈现如下,希望能对加快职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研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数据来源

2015年3月,“基于校本教研的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在苏南地区6所江苏省四星级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其中苏州市2所,南京、镇江、常州、无锡各1所;样本学校采取校内整体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教师样本,并要求样本教师在无干扰环境下和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问卷的填写,调研期间共发出问卷548份,回收有效问卷501份,其中苏州市256份,其余各地区共24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1.42%。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中职学校教师关于专业成长需求与教研培训现状的基本数据。问卷共包括三个部分:教师基本信息;关于教研培训活动及自身专业成长的现状认识和思考;成长方面需求及建议。其中第三部分采用3级计分制,选项“不需要”“比较需要”“很需要”分别赋值为1―3分,另针对建议设计了开放式问题。本研究采用的数据统计工具主要为Microsoft Excel和SPSS19.0,对量表部分内部一致性分析,Cronbach’s Alpha值为0.914,效度值为0.930,说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三、数据分析

(一)职教师资基本情况

1.中职学校师资数量不足,新教师比例偏高,这种倾向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师中尤为明显

在本次调查的501个样本中,有13.8%的教师为无编制的代课教师,说明职校师资数量不足的情况在苏南地区依然普遍存在;有19.8%的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年限在3年以内,根据休伯曼(Huberman M)等人的教师职业生活周期论,属于“入职期”;一般来说,学校老、中、青教师的理想年龄结构比例为2∶5∶3(其中“中年教师”的年龄界定为35~55周岁),然而,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在中职学校占到了60.7%,年轻教师比例明显偏高。专业技能课程教师占比为55.7%,距离教育部2001年11月印发的《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达到60%左右”仍有一定差距;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中有22.9%的入职期教师,明显高于公共课程任课教师的15.8%。

2.学历水平基本达标,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学历水平已经基本达标(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97.4%),其中,任职年限在5年以下的入职期教师中共有38名具备研究生学历,占全部87名研究生的43.7%,表明《教育部关于“十二五”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率超过95%,研究生层次教师比例逐步提高”的目标已经实现。从职业学校教师所获得的教学荣誉来看,校级及以上的骨干教师占总人数比例为32.5%,其中区级及以上有24%,9.2%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其中,专业课程教师骨干教师比例为32.4%,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中32.6%的骨干教师比例基本持平,说明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专业技能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以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举措取得了实效。

以上数据表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已初见成效,但距离“十二五”期初设定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中职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认知

1. 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容

专业成长到底包含哪些内容?是不是能简单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增长?355.7%的总个案百分比表明了教师认为专业成长内容具有丰富内涵。其中有73.3%的教师选择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的构建”,而“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以60.1%的比例并列第三,体现出教师对于教育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高度认同,见表1。

2. 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见表2、表3)

(1)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忙于教学进度,缺少及时的自我评价与反思”(占60.9%)、“缺乏有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氛围”(占33.7%)和“缺乏理论支撑,理论学习机会少”(占27.1%)。说明教师已经意识到反思、合作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2)面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困难”这个问题时,高达78.1%的教师都选择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动机”,说明这的确是职校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23.6%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和20.6%教龄在3~5年的教师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制作课件”列为主要困难之一。在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应该重视对这部分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相关培训。

3.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见表4)

(1)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上,83.4%的教师选择了“与同事讨论”,有75.4%的教师则选择了“查找网络和图书资料”,而总个案百分比为203.8%,说明平均每位教师日常解决问题时选择了两种以上的途径,表明教师解决问题具有相当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教龄在5年以下的入职期教师而言,以“请教领导或‘师傅’”为解决问题的最主要方式,表明职校中常用的“师徒结对”的师资培养方式切实有效。

(2)在教学反思的实施方面,有55.1%的教师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但只是偶尔为之的比例高达33.1%,说明教师对教学反思有了一定的自觉,但尚未全面培养起反思的习惯。

4.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方面

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内容中,“教学形式”最为迫切,占比为62.7%,教师普遍认为自己教学态度良好,只有21.2%的教师觉得需要改进态度。

5.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

在众多促进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中,教师最为认可的是“教学观摩”,占59.9%;教师交流活动和教学培训同样得到54.9%教师的认可;而“学校领导”的影响则最为微弱,只有10.8%。总个案百分比为296.2%,表明教师平均选择了约三种有效方式。

(三)中职教师对现有教研活动的评价

中职教师对现有教研活动的评价情况见表5。

1.目前的教研活动有实效吗?

93.6%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专业水平,但仅有18.4%的教师认为有“很大提高”,说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被教师基本认可但满意度不高。由表6可知,3年及以下的新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效果最为认可。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是什么?

在多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方式中,教师认可度最高的是“外出参观考察”,其次是“集中培训”和“听专家讲座”,而对“校内教研”认可度不高,仅34.2%的教师认为此方式有效。

3.目前教师培训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很多教师认为,目前教师培训中最大的问题是“形式单一,活动内容不是他们所需”,其次则是“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研讨不深入”和“理论学习离工作实际太远”。

(四)中职教师对培训和教研的需求与期待

在“最需要进行的培训与学习内容”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占比为64.7%,其次为“教科研能力”,占比为55.0%,见表7。

问卷第23―30项为“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您还希望获得哪些支持和帮助”,具体为如表8所示的3级量表。

在“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您还希望获得哪些支持和帮助”方面,均值最高的为“巩固专业知识技能和加强专业继续深造”,均分为2.31分;均值最低的则是“制定教学计划的指导和帮助”,均值为2.05。所有均值都大于2,说明教师对表9中所列出的各项内容都比较需要。

在对“任教课程”维度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结果显示在本维度上各项均无明显差异。在“任职年限”维度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巩固专业知识技能和加强专业继续深造”与“增加教学中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两项外,其余6项均小于0.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而在任职年限维度进行多重比较分析发现,任职年限在“3~5年”的教师与“10~15年”、“15年以上”的教师有显著性差异,而与1年和1~3年的教师无显著性差异。因此,以“4(5~10年)”为割点对“任职年限”维度分组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上述结论一致,见表10。

现将任职年限在5年及以下的教师列入“入职期”组,5年以上为“成熟期”组,入职期教师在Q23―Q26四项中的平均得分都高于成熟期教师,而在Q27―Q30四项中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成熟期高于入职期。结合各项具体内容,我们可以认为:入职期教师更渴望在教学基本功和交流方面得到帮助,而成熟期教师则更注重“内功”及自我的提升。而通过表11中的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Q30增加教学中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一项外,其余各项在任职期限维度上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四、对策探究

(一)在队伍建设上,应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职业教育

调查数据显示,从数量上看,专业课教师在全部教师中占比仅55.7%,连2001年《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60%的目标尚未达成;从质量上看,专业教师中中级及以上职称比例仅59.5%,距离《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50%”的要求仍有差距。如果按照目前普遍实行的招师政策,从高校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中招收职校教师,显然无法满足质量上的需求。因此,应该创新机制,将企业中的成熟人才补充到师资队伍中来,通过改变教师来源结构,建设一支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需要政府从政策层面加以支持。

(二)在培训对象上,应按照任职年限分层,满足不同时期教师的不同需求

目前的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通常是按照学科类别进行的。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需要进行的培训与学习内容”及“教师希望获得的支持和帮助”几个方面,在“任教类别”维度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任职年限”维度上都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且与任职年限显著相关。这就要求:除了以强化专业知识技能为目标的培训外,各类培训为提高针对性与实效性,应该随着时间的变化给予教师不同的支持,即根据任职年限进行分层培训。通过在任职年限维度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的结论,可以按“任职5年”为界限进行分组简化。在培训内容的设置上,对于“入职期”教师要侧重于“怎么做”、“怎么做更好”的策略类知识技能,而对于任职在10年以上的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则应该侧重于教育理论层面的知识及信息手段的运用技能,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

上一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羊耳蒜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