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实施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18 10:52:52

我国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实施策略探析

摘 要 继2010年台湾颁布实施为期3年的“技职教育再造方案”之后,又自2013年起颁布实施了“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提出涵盖制度调整、课程活化、就业促进等三大面向的九大策略,计划在5年内拨款202亿新台币改造技职教育,以达到“提升技职教育整体竞争力”的目标。“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是对“技职教育再造方案”效能的延伸,也是增强学生就业技能、强化师生务实致用能力、改变社会对技职教育观点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6-0026-05

技职教育与台湾经济建设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技职教育培养的技术人才曾造就过台湾经济发展的奇迹。然而,近十多年来,台湾技职学校纷纷追求改制升格,致使技职院校学生以升学为导向,技职教育学术化发展倾向造成的“学用落差”引来外界阵阵批评。强化产业人才培训、结合产业需求改进技职教育已成各界共识。2012年,颁布“经济动能推升方案”,借以解决产业结构失衡及人力供需失调等内在问题。2013年1月,台湾教育部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基础上继续颁布实施为期5年的“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旨在贯彻落实“经济动能推升方案”,平衡台湾人力供需[1]。具体而言,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实施策略具有不同以往的特殊体现。

一、明确以“提升技职教育整体竞争力”为目标

近十多年来,台湾技职教育为配合政府提升台湾国际竞争力,绩优专科学校改制为技术学院,绩优技术学院改制为科技大学,造就了职业院校的蓬勃发展。截至2013年底,台湾技职体系学校共计246所,其中,高级职业学校155所、专科学校14所、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77所[2]①。然而,伴随技职院校改制升格而来的是技职人才“学用落差”的加大,产业人力供需的失衡,技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无法真正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招生入学渠道上,技职教育理应重视实务操作技能,但升学制度却仍以纸笔测验为主,难以凸显技职教育特色。考试方式僵化、缺乏甄别度的问题成为学界诟病。另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技职教育在落实实务教学的配套措施上显有不足,甚至“南部有技职学校还在用30年前的旧教材”[3]。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产学连接不够深入紧密。大量技职专科转型为学院或大学之后,师资聘任也越来越注重学历的提升,新聘师资尽管大多拥有博士学位却不具业界实务经验。不仅如此,技职院校对教师绩效的考评也逐渐加重SCI等学术论文数量指标权重,甚至要求博士生毕业也要有SCI论文,技职教育学术化倾向日益明显。

技职教育学术化的后果就是“学用落差”的加大,并直接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人力供需的矛盾。如台湾上银科技董事长卓永才所言,“电机、机械、自动控制等领域,要做出好产品很困难,但这些都不是SCI接受的论文。最后机械系都去做SCI喜欢的微纳米技术,结果机械系博士毕业后连机械图都看不懂”[4]。针对技职教育近年来产生的各项问题,台湾教育当局自2010年至2012年曾推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第一期),积极引导技职院校在师资、课程、人力培养及产学研发等各项制度层面逐渐回归“务实致用”。然而,随着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各界对技职教育应培育各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期待与日俱增,对此,台湾当局也快速作出反应。2013年,启动“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计划5年内投入202亿新台币继续改造技职教育体系,以期通过增加经费与资源投入,促使技职院校充分发挥技职教育应有的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功能,以提升台湾整体竞争力。具体而言,“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致力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使各级技职院校毕业生都具备立即就业的能力;致力于强化技职院校师生“务实致用”能力,紧密衔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过渡;致力于重塑技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声誉。

二、突出以“技职教育与产业需求衔接”为特色

技职教育与产业需求衔接是“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贯穿始终的策略,也是实现“提升技职教育整体竞争力”目标的重要举措。从系科设置、课程安排、设备配置、教师聘任、就业指导到专业证照,无不体现“务实致用”的技职教育特色。众所周知,技职学校在教学上所需的机器、厂房等相关设备经费需求远高于普通教育,台湾技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数量相当,但技职院校经费只占高教经费的32%[5],导致技职院校培育技职专业人才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台湾“教育部”技职司司长李彦仪指出:“近年来技职院校偏好设置成本较低的科系,例如商、管理类科人才过剩。传统工科需要大量设备,一台机器动则数十万元,学校较不愿开设。”[6]对此,台湾“教育部”在“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方案”中对高职与技专院校系科的设置进行盘点,建立系科对应的产业需求机制,优先辅助高职及技专校院制造业或重点产业类科成本高且基层技术人力缺乏的相关科班设备。同时,为彰显技职教育务实致用的精神,培养学生完整的专业实务能力,“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方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建立各科类实务课程衔接产业需求的弹性机制,以发展学校特色。尤其为培养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能力,实务课程注重配合产业需求及围绕社会期待加以改革,教学内容则以“培育学生具有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加以更新。

产业转型发展的速度与技职院校教学实习设备的更新速度形成显著落差,严重影响教师的实务教学及学生的实作学习。台湾“教育部”2009年曾从4年5千亿新台币的特别预算中提取20亿元用于补充国立高职院校实习及教学设备,切实增加学校实务教学资源并提升学生技术及实作能力。然而,2009~2012年间,不仅国立高等技职院校仍有部分设备未得到更新,而且大多私立高等技职院校及台北、高雄两地技职院校的设备也与业界相距甚远,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十分不利。面对已有设备与产业设备衔接不恰的矛盾,技职教育再造第二期专门配置80亿元作为技职院校设备更新的专项经费,并明确提出三个要求:一是提升高职及技专院校基本教学课程所需仪器设备;二是对焦产业需求,精进制造业或重点产业科类适用的设备,培育学生毕业即就业的实务能力;三是缩短应用研究与产业研发的落差,建立业界捐赠设备平台,鼓励业界捐赠学校设备。

三、坚持以“增强教师实务与教学能力”为策略

在第一期技职再造方案中,台湾“教育部”就明确提出“强化教师实务教学能力”的重要议题,鼓励学校聘任具有实务经验的新进专业科目教师,提高新聘专业科目具有实务经验教师占所有专业科目新进教师的比例。经过第一期方案的实施推动,具有实务经验教师占所有教师的比例已逐年增长,辅助技职院校教师研习服务也切实强化了教师的实务经验。但是,受经费限制以致辅助教师到业界研习的额度有限,专任教师参与研习的数量太少,参与意愿不高。为突破以上困境,台湾教育当局继续将教师实务增能策略纳入“第二期技职教育改造计划”中,并修正以往做法,鼓励学校结合系科本位精神,由系所寻找潜在合作厂商,将员工培训、职前训练、设备共享的观念,透过教师深度研习的机会,协助教师学习新技术,并将研习成果回馈教学及产学合作。教师增能策略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遴聘业界人士到高等技职院校协同教学

为全面推动技职教育课程与产业接轨,教育部门鼓励技职院校遴选业界专家共同规划课程及协同授课,以培育具有实作能力及就业能力的人才。第一期实施效果显示,技职院校选聘业界专家到校协同教学的做法深受学生、教师及产业界认同,不仅深化了技职教育的实务教学,加强了学校教育与产业的接轨,也使学生获得最新的产业科技相关知识。然而,业界专家到校协同教学的时间有限(每学期最多6周),致使那些非短时间内可以完成授课的课程难以深化。不仅如此,第一期技职改造仅辅助那些开设实用技能课程及产业特色需求科类的学校聘任业界人士协同教学,而非适用于所有技职院校。为此,“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继续推动聘任业界人士到校协同教学,并将资助范围扩大到所有技职院校。与此同时,台湾各技职院校纷纷响应号召,遴聘业界专家到校协同教学。

(二)新聘具有业界经验的专职教师入职任教

第一期技职教育改造方案实施后,高等技职实用技能课程及产业特殊需求科类逐步实行“双师制度”,要求新聘专业科目教师需具有与任教领域相关的工作经验,即近10年内具有与任教领域工作经验相关的业界实务经验者,其担任教师前在相关业界需已累计工作3年以上或兼职工作年资6年以上。以此弥补教师专业技能的不足,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提前接触并了解与业界相关技能和职场状况,事先为毕业后的职场需求做准备,增强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能力。然而,具备业界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才往往不具备高学历,技职院校只好在学历要求上对新聘教师做出让步,对具备业界实务经验的教师一般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即可。尽管如此,要吸引具有业界实务经验者转向技职院校任教也绝非易事。因此,技职院校从现任教师着手,选派现任教师赴业界历练,以获取实务经验。如高雄餐旅大学鼓励并选送教师赴公民营机构研习,接受证照训练或出国进修,汲取餐旅业界服务与管理经验[7]。

(三)调整专业教师评鉴考核指标为实务趋向

技职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而评鉴考核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武器。通过评鉴指标对教师专业进行考核,能够使教师了解自身专业表现,反思自我教学成效,进而鼓励教师不断持续发展自身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学品质。然而,当前技职院校评鉴对教师升等偏重于学术研究,对教师取得职业证照或现场工作经验的比重仍然偏低,致使技职院校教师为求升等,多不以其见长之实作为主要方向,参与产学研合作的意愿也不高,最终导致技职教育培育的学生实作能力日减。鉴于此,第二期技职教育改造尤其鼓励技职院校以教师的技术报告或产学研发成果作为升等及教师评鉴指标。技职院校也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逐步以产学合作培育人才作为教师评鉴的重点,以研发成果专利数、技术转移、产学合作总数、产学合作总金额为产学合作的评鉴指标。如今,产学合作人才培育的成效、教师至产业界历练获取的实务经验、产学合作获取的价值、合作厂商的满意程度等维度都已成为学校对教师评鉴考核的重要指标。

四、落实以“促进人才培育与就业接轨”为归宿

台湾早期的技职教育之所以深得人心,在于各级技职教育均以人力养成及就业安置为目标,具有终结教育的性质,与普通(非技职)教育有十分明显的区隔。以配合“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培养产业技术人才为目的,具有浓重的工具性色彩。也正因如此,早期技职教育培养的优秀人才为台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甚至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命脉”[8]。然而,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台湾当局实行教育松绑政策,广设大学,提高教育程度,对技职教育传统的“终结教育”体系产生深远影响。原本位居社会主流的技职教育不但逐渐式微,其定位也日渐模糊,在社会上的声誉更是一落千丈,成为学生与家长的次等选择。要改变技职教育的境遇,必须回归技职与经济发展的天然联系,从促进学生就业入手改变人们对技教育职的偏见。尤其近年毕业即失业问题严重,家长与学生的观念也变得更加务实的情况下,技职教育更应抓住机遇,以“促进人才培育与就业接轨”为突破口,重塑技职教育的美好形象。因此,台湾教育部在推动“第二期技职教育改造计划”时,特别强调要将学生就业率纳入技职院校评鉴及奖励辅助指标体系中,实现教育与就业接轨。

技职教育与就业接轨除了通过紧密联接产业发展使技职教育所培育人才更贴近产业需求之外,还可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平台提高技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得以实现。此外,鼓励学生获取技职院校与产业需求相对应的专业证照也是间接提高技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在“第二期技职教育改造计划”别提出“选取6~8所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平台”及“奖励辅助高职院校依据技能基准,与业界共同规划课程,并协助学生取得职能导向课程品质认证的结业证书”等策略。技职改造计划实施后,各学校纷纷打造区域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具有成熟技术和已获发明奖项的学生积极参加创业活动,加强技职院校与周边产业及社区的联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并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创新创业平台的构建既能够为学生带来经济商机也有助于促进毕业生就业效率倍增,受到技职院校师生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面对证照种类繁多但未能对应产业需求的实际,第二期技职改造计划中提出,从2014年开始,逐步实施“证能合一”的策略,结合教、考、训、用,制定出各产业的职能基准,以此设计专业证照以供学校课程设计参考。教育部期望以此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及专业证照的效用。

五、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特征与经验

(一)务实致用是台湾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最大特征

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在“技职教育再造方案”基础上,对技职教育的目标、内容、策略以及质量化评估指标都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强大的资金投入为技职教育的深化改造与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与保障。相比同年实施的“发展典范科技大学计划”(2013~2016年)的拔尖性与竞争性而言,“第二期技职改造计划”的辅助对象包括所有技职院校,弥补前者之不足。“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对台湾技职教育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务选才,有效降低少子化对学校招生的影响。少子化导致的招生问题是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影响普通教育与技职教育定位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二期改造计划”在技职院校全面落实“实务能力”选才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技职院校的招生竞争压力;二是人才培育与就业接轨,有助于解决青少年严重失业的问题。

(二)台湾技职教育再造计划的实施效果需审慎考量

尽管“第二期再造计划”提出的各项政策都紧密结合人才培育满足产业需求的务实致用理念,但是,从实践的角度审视该计划的各项策略,在具体落实的可行性和执行效果方面仍不尽如人意。如,为提升技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符合业界需求的技术人力,第二期技职改造计划继续推动“落实学生校外实习”策略,并将实习地点扩大为校内外及海外的企业研发单位。纵然“教育部”已通过建立企业公会交流平台,鼓励业界与学校合作并提供实习岗位等办法投入政府资源,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实习环境。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科类都能找到实习合作的企业,或能与实习机构规划专业实习课程。以电子信息科类为例,专业和技术的特殊性决定了企业要投入大量时间才可能完成新手培训,而学生实多是短期行为,企业没有足够诱因为学生短期实习提供职位和机会,企业也不愿意将电子产业的研发交给新手处理,学生获得校外实习机会绝非易事。尽管“第二期技职改造计划”曾就不易提供实习岗位的产业类别提出“设立模拟实习公司”的做法,但具体操作的可行性极待商榷,模拟公司设立后谁来管理、谁带学生以及用什么来带学生等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最后技职院校不得不将此科类的学生安排到生产线实习,实习效果将大打折扣。

总体来看,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所内含的制度调整(政策统整、系科调整、实务选才)、课程活化(课程弹性、设备更新、实务增能)及就业促进(就业接轨、创新创业、证能合一)这三大面向九大策略的实施在进一步提升台湾技职教育质量和培育符合产业需求技职人才方面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为台湾技职教育未来发展奠定更加深厚的根基。同时,台湾“第二期技职教育再造计划”提出“提升技职教育整体竞争力”的目标以及“无论高职、专科、技术学院毕业生都具有立即就业的能力”、“充分提业发展所需优质技术人力”、“改变社会对技职教育的观点”的期望都与我国大陆地区高职教育目前面临的人才培养学用脱节困境及未来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方向和目标不谋而合。其提出的整合政府、高校与地方资源引导产业界共同培育产业需求技职人才,引领技职教育实务研发在境内外市场胜出以改善社会对技职教育的认识等成功策略经验无不能成为大陆技职教育改革的有益参考。

Analysis 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Stage Ⅱ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cycling Programs”in Taiwan of China

LI Ling-li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Fujian 361005, China)

Abstract Following the 3-year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cycling Program (2010-2012)” promulgated in 2010, Taiwan launched in 2013 the stage II Program, which proposed nine strategies mainly focus on the system adjustments, curriculum activation and employment promotion. The new program plans to appropriate NT$20.2 billion in five years to reform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ing at raising its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The Stage II Program is the efficacy extension of the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cycling Program”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t measure to enhanc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skills, strengthen the pragmatic abilit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change social perspective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Taiwan; stage II recycling program of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4-04-13

作者简介:李玲玲(1986- ),女,福建泉州人,厦门大a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评估与管理。

台湾的“高级职业学校”相当于大陆的a“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台湾的“专科学校”相当于大陆的“高职”院校;台湾的“技术学院及科技大学”相当于大陆的本科院校。

上一篇:高职院校兼职教师资源管理的矛盾分析 下一篇:中职汽车教学中运用科鲁兹3D虚拟仿真软件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