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17 02:09:41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危机管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兴专业课程。在危机管理课程中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确保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和实施,首先要根据危机的生命运动周期创设危机情境。其次,由学生根据所扮演的角色,就危机事件面临的管理问题做出现状分析和判断,并根据所学危机管理理论,进行演练和操作。最后,教师要对学生情境模拟的整体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也可由教师进行危机情境中相应角色的示范模拟,从而让学生找到不足,并启迪他们学以致用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危机管理;情境模拟;应用

一、情境模拟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仿真训练方法,它通过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接近实际工作或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这种场景中分别担任不同角色,由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分析,并作出最后总结。作为一种虚拟实践性教学方法,情境模拟法认为人的主观心态、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会受制于不同的情境作用,因此,让组织者与角色参与者对环境保持动态的适应,对于切实改善学习效果、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在人才选拔和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情境模拟法, 是在前人雄厚的理论基础上诞生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理论为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出发,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在教学中要遵循认识反映论的原理,根据客观存在对学生主观认识的作用进行情境模拟教学。通过对事件发生与发展的情景、环境、过程的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某种角色或进入某种心理状态,并和其中的人或事产生互动,以加深感受、深化认知。而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则主要是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更加注重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对人价值的再发现,强调学习者学习知识时主体认识特点的作用,它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情境模拟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正是依托建构主义理论实现教学目标设置。①情境认知理论是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它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参与实践就会促进学习和理解。②这些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我们认识到情境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从而启示我们要明确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内容的设计要与具体实践相关联,通过虚拟人类具体生活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并将知识的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整合在一起。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危机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步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资源、环境、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日益严重,并不时引发出各种公共危机,如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1年“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2012年“毒胶囊”事件等。这些公共危机的爆发对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对政府应急体系的构建和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应急能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然而,构建全面整合的应急体系、提升危机管理绩效,既离不开理论界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更离不开全社会范围内应急协防知识的普及和对日后从事公共管理的人才的危机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危机管理课程应以实践为导向,在重点介绍公共危机管理流程、危机决策模式、危机沟通机制、危机管理主体行为的基础上,分类阐述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与控制等内容,并结合国外公共危机应急机制的运行状况和经验教训,探讨建立与完善我国危机管理体制的制度措施与政策选择。

为了克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轻智”、“重灌轻趣”、“重教轻学”的弊端,使学生重点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不同类型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培养学生的危机管理能力,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对《危机管理》这样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有明显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现代教学论把学生的发展看作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影响并制约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③情境模拟训练着眼于学生求知活动中的情绪体验,满足学生求知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强化学生的感性体验在认知中的作用。通过强烈的现场参与感极大地触发和增强了学生危机管理理论思维的兴奋点,并缩短知行距离、促使知行转化,使学生在学习危机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功的满足和愉悦的情绪体验。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大量的研究证明,只有当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觉得富有挑战性并积极地参与其中时,学生的学习才真正有效。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创设危机情境,进而让学生切实感知危机的突发性、危害性、不确定性。并在约束条件下,以管理者的身份做出危机决策、进行危机沟通、形成应急联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所扮演的是一个积极参与的角色,在教师的引导下不仅能够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比较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而“高分低能”、学生实践能力弱化的现象十分突出。通过采用情境模拟教学法,既拓宽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思路,也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应用知识、锻炼技能的平台。在感知危机情境的基础上,学生能有意识地将所学危机管理论运用于对典型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三、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

为了确保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中的顺利实施,前提是创设危机情境。危机情境的创设是以危机的生命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危机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了有效管理危机,学者们全面分析了危机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构建了危机运动的不同模型。其中,芬克(Fink)的四阶段模型、米特罗夫(Mitroff)的五阶段模型和基本的三阶段模型最为广泛接受。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危机的发生与发展简单划分为三阶段:潜伏期、爆发期、恢复期。相应地,危机管理的步骤可以浓缩为预警、应对、善后三步曲。因此,在危机管理课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危机管理的流程创设不同的危机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情境中的决策者、沟通者和执行者,让他们体会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的区别,通过多次模拟对比,使学生直接面对在约束条件下不同管理行为的结果和绩效。另外,学习该课程的学生毕业后可能成为危机管理的主体,但同时他们也极有可能成为公共危机的利益相关者。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模拟公共危机的受众,检验学生应对不同危机事件的自救和协防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情境模拟教学包括以下阶段:

1、教学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教师首先要选择典型危机管理问题,如“毒奶粉”事件、“杭州飙车案”、“汶川大地震”等。并根据所确定主题,细化方案的设计,决定采取分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来进行情境模拟。对于每一主题进行情境模拟教学所需的条件、设备等,教学方案中应予以明确。其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策划和准备相应场景,在物质条件配备的前提下,把应急决策、应急演练等情景,在课堂或者实验室中模拟出来,让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仿真的场景来帮助学生进行角色模拟。最后,教师要根据主题设计角色与分配角色。危机情景模拟的角色主要包括两类:危机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学生扮演政府应急管理人员、非政府组织人员、媒体人员、危机受害者,让参与者做出符合角色特点的危机管理行为。

2、教学实施阶段

在实施阶段,学生要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根据情景模拟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危机事件面临的管理问题做出现状分析和判断,并根据所学危机管理理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施方法。然后,学生根据事先安排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按危机管理职责、危机管理流程等要求进行演练和操作。模拟结束后,由学生自由发言,就情境模拟中各危机管理参与者和危机利益相关者的行为适当性、科学性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请其他学生进行同一危机情境的再次模拟,通过相互比照,寻找问题冲突,进行深层次追问,从而使角色之间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更为科学。最后,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科学的总结和评价。对于学生的角色扮演情况,教师要围绕主题对他们的语言表达、应变和解决问题等相关表现进行整体评价,也可由教师进行危机情境中相应角色的示范模拟,从而让学生找到不足,并启迪他们学以致用的创新意识。

3、教学总结阶段

在总结阶段,教师要充分听取学生对情景模拟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修正情境模拟实施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将实施效果较好的典型实例进行总结和归纳,作为开展情境模拟教学的经典实例。学生也要在情境模拟教学结束后,总结经验和教训,掌握角色扮演的技巧和要求,以提高教学实效性。相关授课教师也可以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法专题研究,针对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危机管理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和难点进行探讨,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能力。

四、危机管理课程情境模拟教学实例

危机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大版块:危机及公共危机管理基本理论、公共危机管理实务、公共危机管理的变革与发展。其中,公共危机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的特点、性质、机理来分类设计的,包括自然灾害危机管理、事故灾难危机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社会安全事件危机管理。在社会安全事件管理这一章中,选择的情境模拟实例是天津艾滋患者“扎针”事件。在这一案例中,存在多个危机管理参与者,包括市长、警察、医生、卫生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媒体人员、专家等。各参与者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责、权限、作用是不同的。为了让学生深入把握危机管理的组织体系,明确各主体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尤其是厘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不同职能,可以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天津艾滋患者“扎针”事件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模拟,身临其境地进行应急决策和应急沟通,以有效处置天津艾滋患者“扎针”事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计天津艾滋患者“扎针”事件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案,确定情境模拟地点,参与人选、创设应急决策和应急沟通情境。

第二步:学生在熟悉案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收集相关材料,结合所学危机管理理论,分析应急决策和应急沟通的方法、程序,尤其是要把握不同主体在危机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和行为方式。

第三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情境模拟,由其他学生发言,就情境模拟中各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分析。也可请其他学生进行应急决策和应急沟通的再次模拟,通过相互比照,寻找修正各主体危机管理行为的总体思路和可操作建议。

第四步:教师对各位同学的在天津艾滋患者“扎针”事件情境中的角色模拟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应急决策和应急沟通的基本知识点及其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将学生的感性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从实施效果来看,在危机管理课程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强化了学生对危机管理理论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思辨能力。当然,情境模拟教学只是一种尝试,它还存在情境设计单一、教师组织引导能力不足的等问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提高和完善。

[注释]

①齐磊.论情境模拟教育[J].学理论,2010(10),221页.

②程守梅,贺彦凤,刘云波.论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J].成人教育,2011(7),44页.

③吴兆雪.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视野[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5

[参考文献]

[1]胡德海.教育理念的沉思与言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李程伟.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2.

[4]戴子刚. 论情景模拟教学[J]. 中国校外教育, 2008(8).

[5]程守梅,贺彦凤,刘云波.论情境模拟教学法的理论依据[J]. 成人教育.2011.(7).

[6]齐磊. 论情境模拟教育[J]. 学理论.2010.(10).

上一篇: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剂及光固化技术研究新... 下一篇:二本高校机械专业本科生培养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