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相处的伦理信条

时间:2022-10-17 12:37:44

和谐相处的伦理信条

【摘 要】通过对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阐述,认为文化模式作为文化人类学中一个重要的基本理念,对所属社会的秩序起着巨大作用,能够提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之道,对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文化模式的构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模式;转型;构建

在文化模式的研究中,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的研究无疑最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她在1934年出版的《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了“文化模式”理论,并具体剖析和揭示了一些文化模式,对文化模式的形成过程和重要作用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论述。文化模式本身所蕴含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重要力量,对所属社会的秩序起着巨大作用。本文是笔者结合露丝・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阅读对转型期的中国包括新疆文化模式构建谈一点看法。

一、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理论的阐释

1934年,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比较研究了新墨西哥州的祖尼印地安人、温哥华岛上的夸库特耳人和美拉尼西亚的多布人三种原始文化,发现这不同地方三种人的是非标准和行为标准差异很大,提出文化模式理论。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的主要观点就是人类文化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呈现多样性。在历史过程中每一个种族,通过社会选择,让群体价值观、心理、行为方式等多种文化特征趋向一致,从而整合呈现出特定的文化模式。

在她的《文化模式》一书中,她认为“一种文化,就像一个人,或多或少有一种思想与行为的一致模式。每一文化之内总有一些特别的、没必要为其他类型的社会分享的目的。在对这些目的的服从过程中,每一民族越来越深入地强化着它的经验,并且与这些内驱力的紧迫性相适应,行为的异质项就会采取愈来愈一致的形式。”,“所有导向谋生、婚配、战争、崇拜神灵等五花八门的行为,根据文化内部发展起来的无意识选择原则,转化为一致的模式。……在每一复杂层面上的文化,即使是最简单层面上的文化,都获了整合。”。[1]P36-37为了说明同一民族背后这种无意识选择原则,本尼迪克特提出了“民族精神”的概念。她认为每个民族都具有一种文化的主旋律,内含着历史性和行动一致性的价值秩序,正因为各种文化都是由不同的价值秩序制约着,因此呈现出多样性,而主旋律就是从文化内部统一多样性的民族精神。在该书中她还用阿波罗型、狄奥尼索斯型、妄想狂型等字眼,卓有成效地说明了那几个民族的带有历史性和行动一致性的价值秩序即民族精神。

另外,她认为在文化模式形成过程中,整合起着最为显著的作用。尽管每一种文化在表现上都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但它本质上都时刻在整合为一种“统一文化形态”。“我们已经看到,任何社会都选择人类行为弧的某些弧段,就其达到的整合而言,其各种习俗趋向于促进它所选择的弧段的表现,并且阻止相反的表现。但这些对立表现仍是文化载体的某种性质的类似反应。”。[1]P229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整合是在各种文化特质差异的背景下进行的,各种文化特质在文化自身目的或内力的驱使下,不断地交接、融合和调整,最终成为具有一致性的思想或行为模式。显然,文化模式的形成源自整合。而且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整合的首要条件是选择,这种选择又都不是随意的,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的都注入了本民族价值选择的标准。正因为每个民族和社会有不同的文化模式,每种文化模式都有不同的特色和价值取向,本尼迪克特认为把文化分成模式不同的东西不成问题,因为文化是相对的,行为是一致的。她说“我们没有理由假定,任何一种文化都已抓住了一种永恒的健全精神,并会被作为人类问题的唯一结论而载入史册。甚至下一代人就会认识得更好。我们唯一科学方式是尽我们所能,把自己的文化作为无数人类文化中的多样结构中的一例加以思考”[1]P183。

本尼迪克特所持的文化相对论使她具有客观的文化态度,因为每种文化都具有无限多样性,要相对地理解人类的文化。她主张按照每个文化的原样、来龙去脉来研究各种文化现象本身。“现代社会思考的最重要的任务,莫过于充分思考文化的相对性。……对文化相对性的承认,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些价值未必就是那些绝对主义者哲学理论所宣称的价值。”[1]P215这种观点在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中进行了集中的阐述,现在已经公认为是人类学文化相对主义的典范之作。

二、文化模式的启示

在简单回顾了本尼迪克特的文化模式论的主要观点后,笔者认为,这个理论在当今社会依然能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帮助我们学到更多适宜的生活方式,汲取对我们有用的知识。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不仅理论上已经认可了现代市场经济,而且已经成为社会运动自觉追求的一个目标。三十年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触动了社会最深层的变化即引起新旧文化模式和中外文化精神的冲突,我们传统的文化模式出现了失范的现象。但全球化问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各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会经历文化危机、文化转型的过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样面临文化的变迁,很多人抱有抵制的心态。本尼迪克特在分析当时美国人抵制心态时就指出,这种抵制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对于文化惯例所造成的结果,尤其是拔高了那些碰巧属于我们民族、我们这一时代的文化惯例所造成的结果,因此她呼吁人们要对别的文化惯例有所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交往必须相互尊重,一切社会的改革必须考虑民族文化需要,这样有助于促成一种合乎理性的社会秩序。不难看出,这一至今广泛影响着西方文化界的文化模式论理论具有的重要理论贡献,同时对现今我们中国新的文化模式的构建也很有启发。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与多元文化的国家,但现在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多民族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在文化上呈现出一种多元共生的局面。如何重构中国的整体文化模式呢?由于是一个从形而上向形而下的不断转换过程,因此异常艰巨复杂。在笔者看来,只有坚持一元与多元相统一的原则才能完成重构任务。一元,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新文化指导地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管它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多么复杂、文化多样性多么丰富,都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和思想体系。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在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进而来教育人民、统一思想,筑牢社会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否则,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思想灵魂。多元,是指由于我们各个地区与民族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拟定拟定文化发展的目标,要做到根据不同对象的价值需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由于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传统文化转型还没有完成,虽然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支撑现代市场经济和现性与法制社会的主导性的文化精神,但中国文化模式的构建也应该吸纳后现代的多元与差异性的文化要素,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增进思想共识,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等为特征的积极文化因子,尽可能的弱化现代工业文明的弊端,这应该是我们文化的选择。

上一篇:多才多艺的蚂蚁 下一篇:论热身运动在体育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