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时间:2022-10-17 09:23:56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对低端劳动力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大批农民流向城市。然而,很多农村儿童并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到到城市,大量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问题不断产生。文章以波玉“留守儿童之家”为例,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中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对留守儿童负责,共同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支持体系

【关键词】留守儿童;农村;社会支持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很多农民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受诸多条件限制而不能解决孩子进城读书等问题,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并交托他人代为照看,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此产生。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年龄在14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到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留守儿童数量的巨大,与我国的社会变迁和城乡二元的社会制度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户籍制度和经济收入较低等原因,许多农村打工子弟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而这一特殊的儿童群体的问题也越发凸显。

(二)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问题

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情况不易保障。首先,父母与子女的分离造成家庭教育的弱化,而隔代照顾或亲戚照顾在引导儿童教育方面通常有心无力,且缺乏深度沟通,导致教育表面化,儿童自觉性差,成绩普遍不稳定,易造成厌学、辍学现象;

其次,心理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在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孩子在面临问题时无法得到正确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此外隔代教育容易导致溺爱或监管表面化,容易影响留守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根据调查,许留守儿童多表现为自卑内向,孤僻偏执等异常心理发展;

第三,基本权利难以保障。可想而知,没有父母的全心投入,仅靠年长的祖辈或其他亲戚的照顾,留守儿童容易在健康、娱乐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然而在安全方面的问题尤为严重,儿童意外伤害事件,儿童被拐问题,未成年女孩被伤害事件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高。

因此,如何保护这一特殊群体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二、波玉“留守儿童家园”概况

波玉“留守儿童家园”位于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大桥村波玉河,是安顺市计生委的一名退休人员返乡后于2011年9月创办的。从开办至今,入园人数从原来的36名发展到今天的221人,其中留守儿童183人,占入园儿童的82%。入园儿童覆盖12个行政村,21个自然村寨,服务人口近2万人。并荣获全省首家“留守儿童之家”的称号。

(一)领导重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波玉“留守儿童家园”得到了各界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方面是来自各级领导的关注,包括省人大、省妇联主席,省人口计生委等省级领导,市委,市人大,市文明办、市妇联、市人口计生委和县级、乡级的各有关部门的关注;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例如中联办社工部、澳门妇联青年协会组织53人义教两天、安顺市实验学校手牵手的帮扶点、普定县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学习基地、农村科学技术及农村妇女知识培训基地;第三,来自省、市、县电视台、电台、贵州日报、贵州发展手机报、安顺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导。各种关注和力量的涌入,为波玉“留守儿童家园”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完善学校教育及监管功能

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地进行。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此外,成立了波玉“留守儿童之家”家长委员会,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的日常事务和监督工作。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职责,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等信息,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并定期家访,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的状况,也及时向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通过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保证留守儿童家园政策运行的同时,也让留守儿童获得系统的教育与有效的监管。这对留守儿童是非常重要的。

(三)营造社区氛围,形成强大的关爱合力

硬件上,购置了电脑、电视机以及大量图书和幼儿游乐器材,让儿童有适合的活动场所和学习场所。同时,通过开展“爱心一对一”义务家教、邀请安顺学院爱心心理老师不时到留守儿童和家长作心理咨询等活动。

此外,对每个儿童的家长都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与亲情联系,也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

三、从社会支持理论视角探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在社会支持理论的基础上,从非正式支持和正式支持两个角度,其中留守儿童的正式社会支持具体是指各地政府部门、学校、群众组织和其他相关部门所采取的社会支持行动,这

些行动既有民间自发的,也有政府推动的,既可以是短期捐赠或是关爱活动,也可以是长期来自专业学校或是社工的帮助;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主要是指除此之外的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从社会支持理论的视角,以波玉“留守儿童家园”为例,探析留守儿童问题的干预措施和存在问题。

(一)社会支持理论概述

社会支持网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国内最早的研究是阮丹青等人进行的城市职业女性及城乡居民的社会支持网研究。

一般来讲,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体能籍以获得的各种资源支持。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帮助,人们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危机,并维持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应该被界定为一个人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但社会支持不仅仅是一种单向的关怀或帮助,它在多数情形下是一种社会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互动关系,即认为“广义而言,社会支持既涉及家庭内外的供养与维系,也涉及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支持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对弱势群体提供了什么样的帮助,还要从社会支持双方的互惠性和社会支持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来考察它。

(二)社会支持理论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研究

1. 非正式社会支持

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形成是一个极为主观的过程,因此当事人的主观感受和贪渎是关键。在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中,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不仅影响儿童的行为方式,更是对儿童的心理支持直接相关。父母的陪伴、鼓励与安慰等是还是是否能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本原因之一。波玉“留守儿童家园”通过“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一方面强化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责任意思,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另一方面,对留守儿童本身,他们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支持就是来自其父母,让农村留守儿童从精神层面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2. 正式的社会支持

首先,在中国的目前的环境下,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关注对留守儿童问题意义深远。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政府一直在对留守儿童问题采取相应举措。从2004 年开始,各地政府、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和机构陆续采取措施,对留守儿童开展关爱行动。2006 年10 月,全国妇联牵头,由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等12 个相关部门参加的农村留守儿童专题工作组成立。2007 年5 月,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等13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共享蓝天”―――全国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大行动的通知》,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从波玉“留守儿童家园”的具体情况来看,这里地处山区深处,交通并不便利,但之所以能发展迅速,并在贵州有较高的知名度,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政策的大力扶持,政府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较高,来自各级政府的不断帮扶,从物质上,政策上带给“留守儿童家园”很多便利。一方面是园内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的改进,另一方面在各部门的关注的指导下,“留守儿童家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对留守儿童的帮扶也更容易落到实处。例如(独生户、双女户子女入园减免保育费的60%,即300元;流动人员返乡办企业子女入园减免保育费300元;妇女领办企业子女入园减免保育费300元;父母双亡由祖辈扶养子女入园减免保育费300元等等具体措施的实施,在一年内为需要帮助的家庭减免了保护费共12600,深受村民的好评。

其次,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支持。对于留守儿童,除了家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学校了。而学校和老师对儿童的影响时非常大的。一方面,老师通过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可以孩子的行为进行规范教育。另一方面,学校是儿童接受系统学习的场所,可以对留守儿童进行更有效和有针对性的教育。除了与家长的有效对接外,还要更注重留守儿童的品德方面的教育。就像波玉“留守儿童家园”的老师们,建立“家长”制,每个老师都对自己的“孩子”从生活、学习、情感和经济等方面给予关心照顾。因为农村并不像城市那么大,对孩子家里也可以做到经常走动和进行家访。此外,每半月班级就组织一次亲情活动,更是对留守儿童的心灵教育。

第三,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除了来自家庭、学校的关爱和来自政府的扶持外,社会组织团体和社会人士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媒体的报道能吸引大量爱心人士和社会团体的关注,也引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另外,许多社会组织可以采用较专业的手段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干预,让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有机会接触大山之外的东西,也是对教师的一次再教育,有利于学校和老师反思和改进其工作。波玉留守儿童家园得到了来自澳门妇联青年协会组织的关注,是普定县职业学校学前教育学习基地,这些团体的加入除了让儿童感受到关心和帮助外,更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来自社会组织团体和社会人士的支持是比较有限的。这与安顺市社会组织孵化较少是相关的。今后的政府会在社会建设方面更多的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也将孵化跟多的社会组织,这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会带来益处。

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和与之相关的就业和教育体制,消除城乡差别,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从社会支持的视角看,当前留守儿童教育中所需要的社会支持网严重缺乏,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从制度和政策上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非正式的扶持力度,此外,让正式支持主体通过促进非正式支持而发挥作用,是保证留守儿童社会干预效果的最好途径。让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获得帮助才能让儿童从主观上获得关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儿童不仅是每位父母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张克云,叶敬忠.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干预措施评价[J].青年探索,2010年第二期.

[2] 崔学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网分析[J].社会工作,2007年第11期(下).

[3] 崔爱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2月.

[4] 左习习,江晓军.社会支持网络研究的文献综述[J].中国信息界,2010年第6期.

[5] 邱俊红.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以某市农村留守儿童为例[J].百家讲坛,2013年第03期.

作者简介:余娇(1988- ),女,蒙古族,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学、城乡社区发展;邹执寰(1990- ),男,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

上一篇: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石家庄市的发展定位研... 下一篇:学生管理模式与学分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