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的衰退给现代玩具设计的启示

时间:2022-10-17 07:24:21

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的衰退给现代玩具设计的启示

我国传统民间玩具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大潮中正逐渐的衰退,传统民间玩具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本文希望通过对传统民间玩具的分析和思考,将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在新时代以新的形式加以继承和发扬,从而设计出真正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国玩具。

玩具在中国民间,俗称“耍货”,又称“玩意儿”,是供儿童或普通劳动者用来娱乐的器物。

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传统民间玩具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风情习俗和器物造型。从先秦的塑形玩具到商代的青铜玩具及魏晋时代的风筝和花灯玩具,再到两宋的节令玩具,明清时期更是传统民间玩具的集大成时期。这一时期,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大多数民间玩具都是在这一时期完善成熟,并创新出很多新的民间玩具种类。到了近代,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等原因,中国传统民间玩具进入了一个低潮期。尽管整个传统民间玩具处于低迷期,但这一时期,我国本土的玩具形式,如剪纸、年画、风筝、空竹、陀螺等,还是得到了继续发展的机会。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生产基地,如山东潍坊的风筝,天津杨柳青的年画等。进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后,世界范围内的玩具产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各种电子玩具、益智玩具、装饰玩具层出不穷。到了18世纪60年代随着世界工业革命的爆发,以手工制造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中国传统玩具业受到了各方面的强烈冲击。以至于现在的中国玩具企业有三分之二的公司演变成了“贴牌”加工的世界玩具加

工厂。

从整个传统民间玩具的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传统民间玩具的发展正逐渐消失和衰退。这些结果的产生首先源自于中国玩具设计的落后,缺少有特色的玩具设计;其次是中国没有自己的民族品牌。最后,就是生产工艺落后、生产材料和造型单一、科技含量低下、质量不高等。

文章认为,欲振兴中国的玩具产业,现代玩具设计要以传统民间玩具为依托,以中国民族文化特色为基石,在进行现代玩具设计时做到以下几点:

现代玩具的设计要紧跟时展的潮流,符合人们的审美和精神需求。传统民间玩具由于材料和造型的单一,在这个追求美感的年代已显得格格不入。拿淮阳泥泥狗来说,它的销售市场只存在于农村。手工艺人们由于没有专业的玩具知识和长远的发展目光,泥泥狗的造型一直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现代玩具在进行设计时,要保持一颗年轻和充满活力的心态,牢牢把握住人们的审美倾向和精神

内涵。

现代玩具设计要注重玩具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像传统民间玩具中的风筝和灯笼,就很好的体现了玩具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时至今日,我们应该也不会忘记儿时和母亲一起放风筝,追逐嬉闹的日子吧。现代玩具在设计时却忽略了这一点。无论时代的步伐如何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淡漠,在进行玩具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人与物的关系才是首要的。因此,现代玩具在进行设计时要充满情感因素,从而带给孩子们浓厚的爱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现代玩具设计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石,敢于创新,杜绝一味的抄袭和模仿西方的玩具设计理念。拥有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历史的中国,我们具有丰富的中国元素和深厚的文化精髓来进行现代玩具的设计。作为玩具设计人员,要努力发掘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并将其灵活崭新的运用在现代玩具设计当中来。

现代玩具设计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大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水平。当国外的变形金刚、电子宠物以及能与人智能互动对话的机器狗大批量出现在中国玩具市场时,我国的玩具制造业还只是停留在玩具数量而非玩具质量上。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现代玩具设计不能再重复传统民间玩具的覆辙,要学会将科学技术的发明应用在玩具设计中,提升玩具的科技含量,开发具有高文化内涵,高科技含量的现代玩具新品。

现代玩具设计还要承担着重振传统民间玩具的责任和义务,要将传统民间玩具进行改良和再设计。我们不能将传统民间玩具只保护在博物馆内,中国传统民间玩具在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中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华,并形成了成熟的中国玩具文化。将这些已经成熟的中国玩具文化从设计理念、技术开发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包装和创新,从而继续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风格的鲜活

玩具。

结语

传统民间玩具正在逐渐的消失和衰退,这是历史发展的节奏和必然性,我们要顺应时代更新变化的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丢弃传统民间玩具。相反,现代玩具的设计正是依托在传统民间玩具的基础上而成长起来的。现代玩具设计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玩具的优点和精髓,对于传统民间玩具所存在的弱点和落后点也要正确看待并加以改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中国的传统特色并勇于创新,再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玩具产品和民族品牌定在不远的未来。

(作者单位:天津科技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上一篇:户外广告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分析 下一篇:高校校园与城中村过渡性景观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