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清算分类的立法考察

时间:2022-10-17 01:06:31

公司清算分类的立法考察

基于学术探讨的目的,对于清算的不同分类,有着理论上的不同意义,因此并不存在何种分类方法更为优越的评价。然就立法上做考察而言,对于法律规则的检讨,是从立法指导实践和法制完善的角度出发,因而也才有如何改进更适合实情,更有利于发展的评价。在借鉴其他国家有关公司清算法律规定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公司法上有关公司清算相关规定的评价和建议。

公司清算清算分类立法考察一、“公司清算”概念的立法和学理考察

在讨论公司清算概念的时候,与破产清算的概念进行比较是十分有必要的。公司清算与破产清算都是以最终消灭公司法人格为目的而进行的了结公司内外一切法律关系的行为组合。然而,由于法律规定赋予了这两个概念不同的含义,因此导致了其在法律属性上存在重大的差异,并由此形成了迥然有别的两类法律制度。

若按字面意思做广义理解,公司清算应为破产清算的上位概念,即公司清算应包含破产清算与非破产清算。然而由于世界各国大都对公司破产单独加以规制,公司破产适用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而非公司法上的规定,从而导致了使用公司法规定进行的清算(也即公司的非破产清算),被直接称为了公司清算。(笔者以为,这种称谓其实想要表达的意思是“适用公司法进行的清算”,被简称为了“公司清算”,从而导致了“公司清算”成为了与“破产清算”并列的概念,而非其上位概念。)在我国的立法和理论上,都习惯于将非破产清算称为清算,从而导致公司非破产清算被称为“公司清算”而成为与破产清算并列的概念。

1.“公司清算”概念的立法考察

公司法第191条规定“公司被依法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企业破产的法律实施破产清算。”而关于公司非破产清算的第184~190条的规定中,则直接使用了“清算”字样而非“非破产清算”字样。可见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清算”做了狭义的立法解释,认为公司清算不应包括破产清算。

2.“公司清算”概念的学理考察

而在法学理论上,亦有学者认为“正常清算也称公司清算,是指公司除因合并、分立或破产的原因解散外,公司被其它一切原因解散而适用的清算程序。”按此定义,因合并、分立解散的公司无需清算,因此也谈不上公司清算的概念,而公司基于破产解散而引发的清算程序显然应为破产清算,除此之外的(也即非破产)原因引发的一切清算程序都应为“公司清算”,据此可得,在我国的公司法学理论上,公司清算被做了狭义的解释而等同于公司的非破产清算。更有学者明确指出“公司清算是指公司因非破产原因解散,按公司法规定的程序进行的清算,即狭义上的公司清算。”而在国内可得的公司法教材中,也倾向于将“公司清算”与“破产清算”列为并列的两章来进行论述。(如顾功耘主编,《公司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中,第八章为公司清算,第九章为公司破产。再如,施天涛著,《公司法论》,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中,在“公司终止”一编中,第二章为公司清算,第四章为公司破产。类似结构体系的教材或专著还有很多,此处不再枚举。)可见,通说将公司清算做了狭义解释,认为公司清算不包括破产清算,而是与破产清算并列的概念。

二、公司清算的分类

学理上最常见的有关公司清算的分类按如下表格:

如前文所述,无论我国的法理和立法,都习惯于在狭义,也即非破产清算的意义上使用“公司清算”一词,本文有关公司清算的分类亦只讨论狭义上的公司清算(即公司非破产清算)的分类。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理论界对于公司清算的划分多为简单的介绍,且多从学理的角度给出,很少做立法上的考虑。本文拟从立法的角度出发,比较各国对于公司清算的不同分类。

三、国外立法对于公司清算的分类

(一)日本模式

日本公司法在2005年进行了比较大的修改,其中有关公司清算的内容也有调整,但其中对于公司清算的分类却未有变动:

1.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

任意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后依据公司章程规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所确定的方式进行的清算。任意清算允许清算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法进行,而完全按照股东意愿来结束营业,清偿债务,分配公司财产。任意清算仅适用于承担无限责任或部分得不到有限责任保护的公司,如无限公司、两合公司等。任意清算的理论基础是,在有限责任原则不能适用或不能完全适用的情况下,即使债权人不能从公司的财产中获得全部清偿,也可以在公司终止之后要求股东对其承担清偿责任。如此,在任意清算的场合,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得到的保障是相对充分的,无需法律作出过多的规定。

法定清算则指公司清算的程序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法定清算适用于得到有限责任保护的公司类型,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法定清算的理论基础是,在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因此,此时立法排除了完全按照股东意志进行的任意清算,而要求清算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进行,以防止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原则从而损及债权人的利益。

以上可见,立法给出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的划分,主要是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角度出发,由立法作出是否需要对有限责任原则的缺陷进行弥补的判断结果。

2.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

(通常而言,《日本公司法》第九章清算的第一节“总则”部分的第475~509条的规定被认为是普通清算的规则,而第510~574条的规定单列为第二节“特别清算”。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公司立法上的这种划分方式,并为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普遍采用。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的立法中都没有类似分类。)

日本的公司法将法定清算又分为了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其中,普通清算是指公司依照法律的一般清算规则进行的清算。在普通清算中,公司资产通常都足以偿还所有债务,故此法律允许公司依照法律规定的一般程序自行清算,法院和债权人一般不介入其中,只做消极的监督。

特别清算则仅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而言,是指在普通清算发生显著障碍,或者清算不能,或者在清算过程中发现公司的债务有超过资产之嫌时适用的清算程序。在特别清算的过程中,法院和债权人将介入公司的清算程序,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特别清算的理论基础在于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众多,涉及到的债权人人数也多,而且在清算显著障碍或债务有超过资产之嫌时,通常认为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受阻,因此需要对其适用较为严格的清算规则。

立法对于法定清算作出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的划分,主要是基于公司性质和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双重考虑所作出的综合结果。

(二)德国模式

虽然同为大陆法系国家,但德国公司立法对于公司清算类型的分类方法与日本完全不同。

德国有关公司立法并未对公司清算作出类似日本公司立法上的明确划分。德国股份公司法的第264~274条集中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的清算程序,但并未见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的划分模式。而有关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的划分,也未见明确规定,只能通过《德国商法典》第145条和《德国股份公司法》第290条的规定来进行推导(《德国股份公司法》第290条:“如果章程没有其它规定,全体无限责任股东以及有股东大会选出的一人或若干人作为清算人处理清算事宜。”而《德国商法典》第145条的类似规定是“如果股东未约定另外的分割方式”,则由法定方式产生清算人),得出德国的公司法实际上通过采取对任意清算隐含规定的方式,在立法上承认了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这样的分类。

(三)英国模式

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代表,英国公司立法对于公司清盘采取了与大陆法系国家不同的分类模式(由于学术著作对于英国公司法上的“清算”习惯称为“清盘”,故笔者此处采用该习惯称呼)。英国公司法将公司清盘分为自愿清盘和强制清盘,其中自愿清盘又分为债权人自愿清盘和股东自愿清盘。

1.自愿清盘和强制清盘

自愿清盘是指股东或债权人主动要求停业,进行债权债务关系的处理而进入的清算程序,适用自愿清盘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股东必须保证在规定时间之内可以偿还所有债务,反之则不能进行自愿清盘。其理论基础在于在股东对所有债务作出了在规定时间内偿还的承诺之后,法律认为此时债权人的债权所得到的保障是相对充分的。因此,允许股东或债权人自愿清算,法理并不强加外力(如司法权的介入等)对其清算程序进行干预。

但在法律规定的事由出现时,如公司违反法定义务、公司无力偿还债务等情况下,由公司本身或其债权人向法院提出申请,由法院颁布命令,强迫其终止经营活动,进入清算程序。其理论基础显然是此时对于债权人的权利保障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司法权介入,对公司清算进行监督。

2.债权人自愿清盘和股东自愿清盘

债权人自愿清盘在股东自愿清盘不能实现的情况下适用。如果在清盘开始之前,董事会作出就偿付债务能力的声明,则启动股东自愿清盘,如果董事会作出有关公司应债务不能继续的声明,则启动债权人清盘。

可见,英国公司法上,有关自愿清盘和强制清盘的划分是根据法院对于公司清算过程中的介入不同而作出的划分,而有关债权人自愿清盘和股东自愿清盘的划分则根据清算的主体不同而进行的划分。

四、我国公司法对于公司清算的分类

我国公司法第2条明确规定:“本法所称公司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这两类公司都是股东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类型,依据通说,不适用任意清算。因此,我国公司立法上并无任意清算,只有法定清算。所以,按立法的分类而言,我国公司立法上并无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之分,且我国公司法上未见任何“特别清算”字样出现。因此,我国公司立法上对于公司清算的分类,并非公司法教材和专著中由通说给出的分类方式,即按日本模式将公司清算分为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再将法定清算分为普通清算和特别清算。我国公司立法上的清算规则中不承认任意清算而只有法定清算,只有普通清算却无特别清算。

就立法条文考察,我国公司立法将公司清算分成了普通清算和强制清算。其中,普通清算是指公司依照法律的一般清算规则进行的清算。而强制清算则指法院或行政机关参与其中,并适用不同于普通清算的程序进行的清算。

五、对于清算分类立法的建议

基于学术探讨的目的,对于清算的不同分类,有着理论上的不同意义,因此并不存在何种分类方法更为优越的评价。然就立法上做考察而言,对于法律规则的检讨,是从立法指导实践和法制完善的角度出发,因而也才有如何改进更适合实情,更有利于发展的评价。

1.任意清算和法定清算的分类宜于取消

除了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明确规定了任意清算之外,其他国家都实行法定清算。在越来越强调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今天,任意清算由于赋予了股东过分的自由处理公司清算事务的权利,而被认为即使在债权人的债权可以得到充分清偿的情况下,也会不可避免的破坏清算制度所追求的对每个债权人公平对待的价值目标。因为股东可能会基于自身利益上的考虑而先清偿某一部分债权人,这对于后受清偿的债权人而言显然是不公平的。其次,可能会发生股东借此滥用有限责任原则,在未清偿债权之前提前分配公司资产,从而使得转嫁给债权人的风险进一步扩大。

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公司依照立法给出的明确规则来进行清算,从而保证清算秩序有效的进行。

2.立法上的分类应从有利于清算进行的角度出发

其实,各国公司法上有关清算制度分类的立法,都是在实践中慢慢总结经验发展而来。不同的公司清算种类反映着不同的清算方法。而各国公司法上有关清算制度的分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立法者对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同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司清算的分类并不仅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而且应该在实践中起到在不同情况下对债权人提供不同程度的法律保护的作用。

我国公司立法上有关清算种类的规定,亦应从这一角度出发,才能使公司清算的分类起到为公司清算提供立法线索的作用,从而为清算制度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顾功耘.公司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46.

[2]吴边.公司清算制度研究.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顾肖荣.公司法比较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218.

[4]谢怀栻.外国民商法精要.法律出版社,2002.279.

上一篇:借助作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下一篇:关于主动结构表示被动意义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