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16 11:57:15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研究综述

一、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关于传统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很多学者在核心价值观的定义基础上进行分析,学者们认为:“核心价值观是整个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是一个人、一个集团乃至国家和民族长期秉承的一整套根本原则。”“从逻辑上看,核心价值是价值观体系的起点与归宿。从内容上看,核心价值贯穿于整个价值观念体系,是这一体系的纲领。从结构功能上看,核心价值具有保持和维护价值观体系在结构上的稳定。”从这个角度再为核心价值观定一个时间上的限制即是传统核心价值观。有的学者从传统核心价值滚的本质上分析认为“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农为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产物,是一种与自然经济社会相适应、与专制政治相协调、以天道神意为核心的一元化价值观念体系。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社会秩序服务的,其精神实质包含了大量过时的、落后的、腐朽的封建糟粕。” 还有的学者认为: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伦理道德规范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一切领域里的最高标准。只有是道德的(善的)才可能是真的和美的。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最高原则是伦理中心主义的原则。”

综上,我们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是指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形成、凝聚的价值判断及各种思想观念。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一定的主体针对特定的客观事物 ( 包括人、物、事 ) 以及自己的行为的总体性的最主要的评价,是推动以及指引主体采取决定和行动的根本原则、标准体系。传统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稳定性起主导和支配作用,它决定着主体在面对客体时行动和态度的性质,并且对主体的行为和态度起着指导作用,是主体分辨是非、区别好坏的决定性心理倾向体系,它决定着主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以及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根据对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思维、精神的核心内容和精华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

二、传统价值观的分类

价值本质上是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范畴,不同层次的主体需要,如人类层面的主体需要、社会群体层面的主体需要及社会个体层面的主体需要,决定了不同的价值类型。由于价值类型的不同,也就产生了相应的价值观念。对这些价值观念范畴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反思, 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富于时代精神的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有的学者认为:“价值观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牵涉到宗教、家庭、经济、成就、政治、道德许多方面,为了便于阐述,把它归为三类:分别是自然与人生的价值观、社会与人群的价值观、伦理与宗教的价值观。”

三、传统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其特有的价值观表现形式,这些价值观随着是历史的发展不管完善,自我剔除,在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展现出不同的表达形式,但无论怎么发展,它们都会受到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中国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中国地大物博,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广阔空间,以长江黄河为主的各大水系作为生命之源灌溉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国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总结中国文化产生独特性的原因时曾概括有三点:“第一,古代文化发展,皆在小环境里开始,其缺点在于不易形成伟大的国家组织。独有中国文化,自始即在一大环境下展开,因此易于养成并促进其对于政治、社会凡属人事方面的种种团结与处理之方法与才能。遂使中国人能迅速完成为一内部统一的大国家,为世界同时任何民族所不及也。第二,在小环境里产生的文化社会,每易遭受文化比较低的异族之侵凌而打断或阻碍其发展。独有中国文化,因在大环境下展开,又能迅速完成国家内部之团结与统一,因此对于外来异族之抵抗力量特别强大,得以不受摧残,而保持其文化进展之前程,逐渐发展。直至现在成为世界上文化绵历最悠久的国家,又为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第三,古代文明多在小地面的肥沃区域里产生,因此易于到达其顶点,很早便失却另一新鲜向前的刺激,使其活力无地使用,易于趋向过渡的奢侈生活,而招致社会内部之安逸与退化。独有中国文化,因在比较苦瘠而教广大的地面产生,因此不断有新刺激与新发展的前途。而在其文化生长过程下,社会内部亦始终能保持一种勤奋与朴素的美德,使其文化常有新精力,不易腐化。” 地理的大环境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前提条件,首先便于促成了人们相互依附、团结共生,并因这样的依附关系能提高处理冲突与矛盾的才能,并且因为团结有着足够强的力量抵御外族文化侵略,确保种族与文化的延续性。

还有的学者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指出“首先,儒生阶级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也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可能。儒生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的知识分子,这为以儒家思想立国的封建帝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儒生作为四民之首,既是国家政治的直接参与者,同时又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担负着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统治阶级思想,教化百姓的职责,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播、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次,周公认识到了以德配天的重要作用,所以很自然的他就非常重视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当然这只是针对统治阶级而言,目的在于劝诫统治阶级加强自身修养,以德治国,敬德保民,从而巩固周朝的统治。” 这为以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价值取向奠定了基础。

四、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过程

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体系,萌芽于古代原始氏族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比较地完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发展中又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成为一个十分严密、庞大的价值系统,深深地影响着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关于传统价值观的发展历程方面,有的学者把传统价值观念演变的历史分为九个阶段:“即西周的价值自觉、春秋战国时期的价值冲突、汉代的价值抉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价值转向、隋唐时期的价值综合、宋元明时期的价值重建、晚明至清中期的价值反思、近代的价值启蒙、时期的价值重估。分别以“敬德”的提出、“人道”的争鸣、“纲常”的树立、“自然”的崇尚、“万善”的同归、“天理”的营造、“利欲”的萌动、“人权”的伸张、“个性”的解放作为九个时期价值观念。”

我们认为,不同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受其当时的生产力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每个不同的传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都有其具体的特殊的历史条件。

上一篇: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研究 下一篇:对暖通空调系统节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