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时间:2022-10-16 11:55:18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新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但目前考试仍是检验学校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面对升学和学业负担这对尖锐矛盾时,作为学校教学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必须树立“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引领学生获取新知,培养能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习主体;有效学习

有效教学包括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有效“学”两个方面,所谓“有效”,主要指在一定教学时间内,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率,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率的唯一标准。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我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把课本的研读权还给学生。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否得到发挥,将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成败。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基本学习方法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研读课本。以往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的研读取代学生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主要表现之一。必须把课本的研读权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具体的做法根据教材内容而定。例如,在学习《改革开放》时,教师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要研读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①知道我国对内改革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式是什么?②能说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并能复述国有企业改革三个方面的内容。③能熟记5个经济特区的名称和地理位置。④能复述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课本,避免在研读过程中没有方向,没有重点,使学生研读课本的学习具有实效性。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学生怎样才能多学?我认为初中历史课听讲固然重要,但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 更为重要。 “自学”在以往却被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占得过多,必须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教师应该肩负起组织和监督的责任,随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点拨和指导。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点,把问题引向深入。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会爆发吗?”我首先肯定这位学生的大胆质疑,进而引导学生从当时英国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层层分析,包括英国资产阶级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地大物博而愚昧落后的清王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经济、科技落后于世界等多方面因素去考虑。学生发现,鸦片战争原来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认识到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引导,真正落实在自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有效教学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所讲的课要能够吸引学生。初中历史课怎样才能吸引学生呢?

(1)历史教师语言和教态的亲和力。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态则是一种形体语言,教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动作、一个表情,都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的体现,教师通过充满张力的形体语言,使学生的身心得以自由舒展,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教师以亲和力的教学语言和教态,能够激活学生的经验,引领、帮助和启发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2)有意义的问题要以“有意义”的方式提出。对一个有意思而比较抽象的问题,初中学生的思考往往比较被动,没有什么兴趣可言。而问题的提出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历史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但要考虑问什么,还要考虑怎么问。如:

师:你能用文物图上的信息,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饲养猪和水稻吗?(被动证明,没意思)

师:请大家推测一下,为什么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在陶器上画猪和水稻?(猜猜看,思维灵活,有意思)

通过对比,采用不同的问法,会产生不同的应答效果。

(3)巧妙设置教学悬念。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始于惊讶和疑惑。”所以悬念和疑问往往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平时也要用心搜集能诱发悬念的教学材料,还要认真研究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在教学中巧妙制造教学悬念。如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创设教学悬念:在秦国的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鞋子无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现象呢?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悬念,会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答案。

3.有效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1)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导和定向作用,并对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明确化,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内容的期待和达成学习目标的欲望,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及时的反思和纠正。

(2)知识呈现情境化。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大多数距离现在时间遥远,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有效教学要求历史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把握教学环节,借助多媒体手段,创造出浓厚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3)多媒体工具使用恰当化。历史教学面对的难题之一,是学习材料单调枯燥。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通过多媒体工具,展示丰富的课程资源,可让学生随机进入历史情境中,亲眼目睹当时历史场景,动态展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用图片拓展历史人物的事迹,使人物更加鲜活,将数字材料转换成图形,使学生有兴趣观看。因此,正确使用多媒体工具,特别是现代化电教媒体,可以变枯燥乏味的历史说教为生动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少、慢、差、费”的低效教学为“多、快、好、省”的高效教学。

4.练习设置梯度化

实施有效教学,要重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制定具体针对性的训练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制三类训练题:

(1)导学训练题,就是将学习目标具体化,情境化。在学生研读材料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去预设问题,让学生根据导学思考题有目的地自学,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能力训练题,每个知识学完后,要配以适量的题目进行训练,题目应少而精,突出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和易漏点,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

(3)能力提高题,是针对学习程度好的学生而设计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该部分训练题对一般学生可以不做要求。

总之,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教师是否采用了易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此外,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积极参与思考;是否把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是教师教学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做到了上述这些,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练到位?文自成 下一篇:精心把握习题教学?培养思维创新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