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分析

时间:2022-10-16 10:05:30

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分析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快速增长,并不断渗透到一国经济发展的各个行业。旅游业作为一种充满活力和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无烟产业”更是不会有所例外。伴随着FDI的不断增加,溢出效应也相应的产生。本文试图对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以期能更好地促进旅游业利用外资溢出效应的发挥,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 外商直接投资(FDI); 溢出效应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32-03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旅游及旅游业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生产要素流动不断加速、各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外国直接投资步伐加快,并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尤其是做为“朝阳产业”、“无烟产业”的旅游业。伴随着FDI的不断增加,溢出效应也相应产生。本文试图研究我国旅游业FDI的溢出效应及其对该产业的影响。

一、旅游业外资溢出效应的渠道分析

世界旅游组织预计, 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如此庞大的旅游市场,势必会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中国“淘金”。伴随着旅游业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外资进入旅游业的标准不断降低,加上旅游业本身的特点所致,FDI的溢出效应表现得就越是明显。

本文综合各学者的观点,将FDI溢出效应定义为:外国直接投资在资本效应之外对东道国的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或发展能力发生无意识影响的间接作用,它可以发生在同一产业或不同产业之间[1]。由此看出,FDI溢出效应是一种非自愿的溢出行为。溢出效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溢出效应表现在产业内和产业间,广义的溢出效应则表现为对东道国GDP或就业等宏观层面上的影响。

(一)狭义的溢出效应表现

1.产业内溢出效应

(1)内外资企业之间相互竞争产生的效应――竞争效应

从某些方面来讲,外资旅游企业比内资旅游企业具有优势。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存在的前提下,外资企业的大规模进入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原本属于内资企业的部分市场份额,使得内资旅游企业面临挑战,内外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一方面,当内资旅游企业经营水平过于低下,效益过差或者尽管经营水平相对较高,效益相对较好但却一直安于现状,不尽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的时候,内资企业被外资企业“大鱼吃小鱼”吞并掉从而被迫退出旅游市场的现象是常有的。另一方面,迫于外资企业的强劲优势,内资企业必然需要不断地完善经营管理,改进营销模式,从而提高服务水平,赢得更多的目标顾客,提升竞争力。

(2)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产生的效应――示范效应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是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方法。外资旅游企业的进入,必然会依托其雄厚的国外业务和多年的经验,对我国旅游市场进行一系列大胆创新,包括产品创新,这就为我国内资旅游企业提供了学习和模仿的样本,具有较好的启发作用,从而实现良好的示范效应。

(3)内外资企业之间人员流动过程产生的效应――人员流动效应

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素本身是流动的,人力资本要素也如此。以旅行社为例,我国现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必须是中国公民[2]。外资旅行社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后,出于扩张业务的需要必然要大量地聘用人才,而它在管理、用人、分配上的优势,势必会吸引内资旅游企业中的有经验的、水平较高的优秀导游人才;或者在外资旅游企业工作的员工出于某种原因跳槽到内资企业,他们在外资企业学到的管理经验和技能知识,也就随着他们的这种跳槽行为而转移到了内资企业。

2.产业间溢出效应

在经济活动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广泛、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技术联系被称为产业关联。旅游产业关联是指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或部门发生联系的依托或基础,以及产业之间相互依存的不同类型[3]。旅游业作为一种关联性、依托性很强的综合性的“无边界产业”,旅游活动涉及到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进外资发展旅游业势必会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关联效应,而这种溢出效应也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产业间波及效应的传递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所以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也具有时间上的滞后性。

从住宿餐饮业到批发零售业,再到交通运输业等等其他行业,旅游业都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戴卫章(2008)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经济依存关系的角度研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结果显示:直接消耗系数计算结果表明,42个产业部门中有3个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超过了0.1,24个部门与旅游业有直接关联,18个部门与旅游业无直接后向关联。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产业的直接投入,旅游业对这些部门产生了直接的拉动作用[4]。从这方面来讲,外资进入中国旅游业,其溢出效应也必然影响到这些行业,旅游业外资利用的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广泛性。

(二)广义的溢出效应表现

1.就业效应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创造新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外资的不断引进,必然创造更多直接或间接的旅游就业岗位,是实现社会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根据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全社会就能增加5个间接就业机会,并且,对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业服务等密切产业就业贡献分别为35%、24%、26%和19%以上 。外资给中国旅游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给境外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大型酒店、大型游乐项目、大型设备生产企业等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 ,根据外资旅游企业统计数据,每家不低于5 位,创造的境外人员直接就业在1 万人以上[5]。旅游业利用外资的就业效应是可观的。

2.经济福利效应

旅游业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就是为了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关于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经济福利效应在这里主要考虑它对居民收入的影响。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用旅游业外汇收入作为外商直接投资引起的旅游发展指标并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来定量分析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经济福利效应,笔者认为是可行的。

模型设定如下:Y1=α1+β1*X1+μ1,其中,Y1表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1表示旅游业外汇收入(亿美元),μ1表示其他的随机干扰项,α1、β1为模型参数,在此模型中只研究1996-2006年旅游外汇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暂时忽视其他因素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经过计算得到方程如下:

Y1 = 1858.056 + 29.38912 X1

(4.092690) (13.20764)

R2=0.950938 D.W=2.211472F=174.4417

从回归估计结果看,可决系数R2=0.950938,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得不错。Y1和X1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截距项与斜率项的检验看,均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9的临界值t0.025(9)=2.262。并且从斜率来看,29.38912的斜率值表明在1996-2006年间,旅游的外汇收入每增加1亿美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增加约29.4元,这表明利用外资发展旅游业对城镇居民收入具有推动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旅游业利用外资具有和其他产业一样的溢出效应,有正有负,但是总体上正的溢出效应大于负的溢出效应,而且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和时间滞后性的特点。

二、影响旅游业利用外资溢出效应的关键因素分析

(一)一国的对外开放程度

对外开放度的如何,关系到外资旅游企业进入我国旅游业的多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溢出效应效果。不少研究表明,当一国对外开放程度越高时,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的流动性越强,外资进入的程度越高,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越高,从而溢出效应的效果越好。

(二)内资旅游企业的竞争意识、吸收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外资企业的进入必然给内资企业带来一系列竞争压力,迫使内资企业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学习和借鉴外资旅游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手段、营销模式,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内资企业在学习、借鉴过程中要与自身相结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更大的溢出效应。

(三)人力资本水平的高低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活的生产要素,其在溢出效应中发挥的作用也就更活了。内资企业所雇佣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企业的竞争意识、学习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吸收能力因为这种活的生产要素的存在而提高,溢出效应的效果也就发挥得更好。

(四)内外资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

技术差距是溢出效应产生的基础和原动力。溢出效应的大小往往随着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的增加而先升后降。当技术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溢出效应最大,超过这个差距时,由于内资旅游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模仿、吸收和消化跨国公司R&D机构的技术,溢出效应反而减小。因此,只有保持适当的技术差距时,溢出效应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提高我国旅游业利用外资溢出效应的政策建议

(一)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

1、加强外资引进立法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努力营造一个内外资企业相互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持内外资企业 “和平友好”的关系,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溢出效应,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2、加快建设旅游业各项基础设施,增强对旅游院校的财政支持,营造旅游业发展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增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

3、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市场竞争环境。避免旅游市场恶意杀价、坑蒙游客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内资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程度,适当降低旅游外资企业的进入门槛,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方便。如可以效仿韩国下调向酒店、体闲业等旅游产业投资的外国企业的投资金额底线,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企业。

(二)从内资企业角度来讲,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更好地吸收外资企业所带来的溢出效应

1、实行全面的人才强企战略。人力资本的高低是影响溢出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内资旅游企业来说,实行企业的人才战略是实现做大做强,获得更好的溢出效应的重要途径。

2、加强同外资企业的交流和联系,取长补短。

3、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市场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鉴于国内旅游产品过于单一、旅游线路重复、内容简单而外资旅游产品多样性的现状,内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创新设计,以求新求奇来求发展。

四、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溢出效应总体上是利大于弊。我们应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利用外资的步伐,进一步扩大旅游对外开放的力度,尤其要降低旅行社业外资进入的门槛,以便更好地获得外资的溢出效应,加快本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本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赵奇伟、张诚.FDI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东道国要素市场发展的理论视角及中国经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7,(07):66-74.

[2] 王清莉、胡振宁.外资进入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和相应对策[J].今日南国,2008,(08):79.

[3] 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05):94.

[4] 戴卫章.甘肃旅游业发展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经济依存关系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8,37,(05):4-5.

[5] 石培华.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J].旅游学刊,2003,18(06):45-51.

[6] 戴斌、束菊萍. 旅游产业关联:分析框架与北京的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5):7-15.

[7] 李凡、黄耀丽.区域间城市旅游经济的溢出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旅游学刊,2008,(05):23-28.

[8] 刘晓红、李国平. 旅游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关于西安市的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03):57-60.

[9] 雷平. 旅游业的溢出效应及其时间滞后研究[J].旅游科学,2007,(05):7-11.

[10]胡田翠. 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溢出效应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03S):52-53.

[11]张言庆. 中国旅游业利用外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综合版),2006,(09):36-38.

[12]刘华. 浅谈FDI与中国旅游业发展[J].市场经济研究,2003,(02):22-24.

[13]高舜礼.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14]马春文、张东辉.发展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8-49.

[15]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07-408.

上一篇:未来城镇化发展平台:土地综合整治 下一篇:最低工资立法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