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6 08:46:14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防控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步伐的不断加快,黑恶势力已经成为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基层权力的退缩,组织的涣散,为黑恶势力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政治空间;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活动的繁荣,日益丰富的物质,带来了大量可供侵占利益,为黑恶势力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信仰的缺失,文化的错乱,及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为黑恶势力的发展奠定了腐杇的精神文化;黑恶势力在“保护伞”下有恃无恐,使其快速发展。加强对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对策研究是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黑恶势力 犯罪成因 防控对策

农村的和谐稳定发展受到了黑恶势力的严重威胁,瓮安“6·28”事件中,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在黑恶势力的推波助澜下加入了烧之中,发泄着心中的不满和对社会的仇恨,短短的时间内整个瓮安大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在农村,黑恶势力的猖獗及其残暴恶行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更加严重。为了保障农村地区的和谐发展,并且让农民过上安定的日子,系统地研究我国农村黑恶势力犯罪防控对策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

黑恶势力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治安的巨大隐患,是造成民众心理不安和紧张的主要来源。所谓的黑恶势力,指以暴力、威胁为手段,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社会经济生活和人民生活秩序的违法犯罪群体。①稳定农村的发展,推进全局的和谐,防控黑恶势力犯罪是重中之重,应该得到高度地关注。

瓮安事件发生的缘由是一名16岁中学女生溺水死亡和当地警方涉嫌不公正暴力执法从而引起群众的不满,这也是事态迅速恶化的导火线。深层次的原因是长期的社会治安差、社会矛盾交织、干群矛盾突出以及黑恶势力直接插手参与。政府中的贪官、庸官、懒官、不为群众利益着想,不为群众办事,不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要的位置。近些年,的发生,使得黑恶势力从中找寻获得利益的空间,因此,引起了中央领导高度重视。2009年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意见》就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尤其是打击破坏农村经济发展、把持农村基层政权的黑恶势力。②通过对瓮安事件的分析,概括出了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一)主体多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闲散人员等

黑恶势力的组织成员往往主要以“两劳”人员为主,其中也有一部分为无业、失业青少年和闲散的农民。在瓮安黑恶势力主要是以帮派组织的形式出现,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组织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稳定,内部等级分明,并且帮派的构成多数以血缘、地缘为纽带,带有家族、宗教色彩。比如,“玉山帮”成员多为瓮安玉山镇人;“冷老二帮”则以冷氏兄弟为首,纠合与之有亲缘或朋友关系的人员组成。本次事件,在已经查处的303名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中,有前科的91人,占30%,社会闲散人员187人(包括农民94人,无业人员93人),占62%。黑恶势力为发展扩大笼络成员将势力发展到在校的学生,在专案组前期查获的694名涉黑人员中,25岁以下的235人,占34%,其中在校学生66人,占总数的10%,在组织中处于底层。③

(二)违法犯罪的领域逐渐向政治领域迈进

黑恶势力分子变换方式手法去掩饰自己的罪行,逃避法律的制裁。组织头目不再亲力亲为,直接参与到具体犯罪的实施过程中,他们混入党内、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业,迷惑群众,欺骗社会。为了获取更多更大的经济利益,向政治领域迈进是形势所需。他们用金钱美色的等糖衣炮弹利诱、拉拢及靠近当地党政干部,干警等为其提供庇佑,开辟通畅的道路。在农村地区,组织头目从幕前退居幕后,给自己穿上了合法的外衣,逐步操控基层政权。

(三)违法犯罪的手段繁多、暴利性突出

黑恶势力犯罪的直接目的是牟取高额的经济利益。在农村,广大地区有着丰富的矿山、煤炭等自然资源,黑恶势力分子非法开采,霸占资源,侵犯农民的利益。在瓮安的玉山镇有4个硫铁矿、磷矿山先后被“玉山帮”垄断并非法开采,短短的时间内非法获利达百万元。经济利益的诱惑促使他们设法进一步地扩大势力范围,进行新一轮的暴利获取,以此循环。农民的利益没有了保障,生活没有办法稳定,甚至是农民无法自主处理自己的事务,黑恶势力分子用暴力插手纠纷争端,从中获取渔利。

二.农村黑恶势力的犯罪的成因

农村黑恶势力的形成与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制等多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经济利益的驱使和物质欲望的追求,是黑恶势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必然有利益的追逐。农村改革的深入,生产力的解放,农民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新的市场经济观念冲击着农村旧有封闭的思想和传统的生活观念。农民们渴望过上丰富多彩富裕的新生活,他们对财富的追求欲望越来越强烈。目前,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走进城市,但是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安置。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不均,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了,作为社会底层的人民难免会心理不平衡。作为农民,想要追求更高的物质生活,渴望过上好的日子,但是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不高,没有特有的技术,造成了更多人整天游手好闲,他们没有办法用合法的途径来改变这样的一个境地,于是他们会借助非法的手段来聚敛财富,逐渐地为满足他们畸形的心里而走向了犯罪之路。

(二)基层政权组织涣散,政治的腐败,是黑恶势力发展的有利空间

农村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创新,基层政权的组织逐步向服务型迈进。农民不会像过往一样去依赖基层政权组织,使其权威下降,给黑恶势力提供了生存的有利空间。经济建设成为了党政领导的第一要务,导致基层组织弱化,自治能力差。农村治安防范和社会管理薄弱。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镇建设的调整,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没有那么甚密,桥梁变少了,信息流通受到阻碍,农民意见反馈不能及时地传达到政府。保护伞的庇佑,政治的腐败,使黑恶势力更加跋扈嚣张,更加无法无天,漠视法律的存在。乡村干部借黑恶势力之手去强迫农民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农民的利益受到极大的侵害,乡镇的政府官员视农民利益不顾,纵容黑恶势力的壮大,也给他们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通畅的道路。腐败导致了黑恶势力日益严重,同时也使得黑恶势力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层次,蔓延至更多领域。

(三)帮派和宗教文化的泛起,是黑恶势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为广大农村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同时也让不良文化有了侵入的机会。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法律观念较为淡薄,思想政治觉悟也不高,无法辨别改革之风吹来的是精华还是糟粕;不能有效清楚地认识黑恶势力犯罪,无意识的给帮派、宗教势力带来了有利空间,迎合了帮派头目,宗教势力和村霸等的犯罪心理,逐步就形成了以帮派或是宗教关系为纽带的黑恶势力。当村民们遇到无法解决的纠纷,只能寻求黑恶势力的帮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青少年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加入黑恶势力中,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瓮安事件中,涉黑违法的235名青少年中最小的只有11岁。黑色之风越吹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在当地,学生不愿进去学校去接受教育,认为读书是见苦差事,还得交学费,他们宁可加入黑社会,拥有所谓的钱和地位。改革之风吹进的不良文化逐步侵蚀广大群众的思想,黑恶势力的滋生与发展有了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

三.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对策

农村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健发展。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遏制黑恶势力的入侵,防控农村黑恶势力犯罪,维护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防控黑恶势力犯罪的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 “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乡村治理机制。”④建设农村基层组织,不仅能够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新的力量,也能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农民自己的事务能够依托基层党组织的公开、合理和民主解决。农民利益得到保护,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人才是建设的关键,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等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应该加强道德培训,改进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转变干部的工作作风,树立亲民为民的新形象,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是十分必要。⑤按照“若干意见”要求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正气凛然,黑恶势力没有了政治生存空间。

(二)强化法律信仰,树立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⑥为“黑社会文化”敲响了丧钟。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教育的引导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封建腐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格格不入,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有效地抵制腐杇没落的封建文化,帮派文化,宗教文化等不良文化的入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基层文化队伍在农村的传播,能够快速地提高村民对黑社会文化入侵的抵抗力。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更多更好的优秀文艺作品占领了农村,弘扬先进的中华文化,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法律信仰,坚决维护宪法与法律的权威性与正义性。有了良好的村风,农村黑恶势力失去滋生蔓延的土壤。

(三)打击“保护伞”,切断黑恶势力犯罪发展的道路

黑恶势力利用钱色贿赂腐蚀政府官员,寻求庇佑,开拓道路。在坚强的后盾下,黑恶势力的道路越来越广,因此,积极发挥各级监督,让广大的群众参与参与进到事务的管理中来。2010年12月在突尼斯的一些城镇发生了暴乱,阿拉伯一些国家的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本国专制政体,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也就是所谓的“阿拉伯之春”。⑦“阿拉伯之春”体现了现代通信技术——电脑网络的巨大力量。电脑网络通信技术已经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和相互交流的能力。现在在广大农村地区,有广泛的手机使用者,当今中国有五亿网民,而且每天都还在增加;手机用户超过8亿5千万,未来几年,可能超过10亿,每天有五亿条短信在流传。“孙志刚事件”、“韩局长的日记”、“微笑局长”等由网络引发大家关注的事件,最终得到相为正义的解决,也证明了电脑网络在现实社会的强大力量。“打黑反腐”,如果能引导和利用好电脑与手机网络这强有力的举报监督机制,党和国家对黑恶势力和腐败官员的斗争就走上了群众斗争路线。历的史经验证明,走群众斗争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战无不胜的法宝,也定是党和国家与黑恶势力犯罪及腐败斗争的杀手锏。清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让它失去依托;削弱黑恶势力的犯罪实力,减轻黑恶势力犯罪的对社会的危害;切断黑恶势力发展前进的道路。

(四)加深法治宣传,做好法制教育指引工作

提高广大群体法治素质必须深入持久地在每个领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农村地区,大量的留守儿童不能得到家长的有效监护,容易误入歧途。学校有着重要的责任,在知识教育中加强素质训练。开展未成年犯罪的信息教育,指导青少年维权的合法途径,最终有效地打击黑恶势力滋生发展的基础。同司法机关、公安机关等的积极配合,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工作。刑满释放人员在积极的帮助下过上新的生活,这样也减少了犯罪的再发生,丧失纠集形成黑恶势力的机会,让黑恶势力的发展失去了根基。

结语

加大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犯罪是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农民利益得到合法有效保障的重要之举。因此,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情况,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黑恶势力犯罪的防控策略之路,是遏制黑恶势力犯罪发生最有效途径。⑧提高防控黑恶势力犯罪的能力务必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树立公平正义的社会风气务必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遏制黑恶势力的入侵务必打击保护伞;长期防控黑恶势力的发展务必深化法制宣传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总之,建立长期有效的黑恶势力犯罪防控体系是促进农村和谐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学伟、熊红祥:《中央政法委出台工作意见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2009年7月29日,http:///legal/2009-07/29/content_11792006.htm,2012年9月20日。

[2]崔亚东:《从贵州瓮安“6.28”事件看打黑除恶斗争——关于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反思之三》,《公安研究》2010年第5期。

[3]汪力:《有组织犯罪专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王金忠:《浅析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特点打击难点及打击对策》,《公安研究》2006年第4期。

[5]《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2月21日,http:///politics/2006-02/21/content_4207811.htm,2012年9月28日。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2011年10月18日,http:///jrzg/2011-10/18/content_1972749.htm,2012年9月28日。

[7]《阿拉伯之春》,http:///view/5489723.htm,2012年9月28日。

[8]莫洪宪、王明星:《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特点及其刑事对策》,《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上一篇:淡妆朴实毛边书 下一篇:浅谈中学美术课程中电脑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