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2-10-16 02:53:46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摘 要]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文章主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梳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与非政府组织、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探讨了国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并指出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企业价值;企业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报告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10-0005-04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建立在环境和自然资源可承受基础上的长期发展模式。主要针对伴随着

社会的发展,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如环境污染、土地沙化、资源枯竭等现象。1980年联合国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并第一次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企业可持续发展对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在世界范围内,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且在实践中一些国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历程

虽然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已经提出很长时间,但是,可持续发展引入到企业范畴的时间的并不长,目前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并无明确的概念。GRI(2006)认为,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可持续发展具有可以帮助化解对于我们的社会关系、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性的风险和威胁的潜力,因此机构和组织必须在经营、产品、服务和活动等方面做出新的选择从而改变对地球、人类和经济的影响[1]。GRI虽然没有赋予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明确的概念,但是也清晰地表达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能够改变经营、产品、服务和活动方式,从而消除发展对社会关系、环境和经济所带来的风险和威胁。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各国政府都在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干预企业的制造、销售等环节,以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同时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借此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因研究,不同的组织、机构研究的结果并不相同。2002年,加拿大政府的研究认为多种因素驱动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排名前五位的因素为:声誉/品牌形象、公司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怎样获得市场、与处理法规制定者的关系等[2]。Pricewaterhouse(2002)的调查报告认为,大约有75%的企业采取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原因是提高声誉(90%),提高竞争优势(75%),消减成本(73%)[3]。Globescan(2003)对40个国家的201位专家进行了调查,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有五种因素:法规、法定产品执行标准、法定的报告、自愿的协定、ISO14000标准等[4]。KPMG(2005)的调查表明,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有12种,其中经济因素、道德因素、创新与学习,分别占所调查公司的74%、53%、53%,员工动机以及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也是比较重要的因素[5]。我们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两方面:企业外部驱动因素和企业内部驱动因素。企业外部驱动因素包括政府、法律法规、社会组织、利益相关者以及竞争的同类型企业等,内部因素包括提高企业声誉价值、降低商业风险、企业领导人的需要、获得更多的客户和供应商、节约成本和提高利润等。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驱动因素,在发展初期,企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在于外部因素的驱动,而在企业成熟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因素主要在于企业内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各个时期人们对企业本质有不同的认识,企业可持续发展在不同阶段有不尽相同的内涵。Willard(2007)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分为五个阶段,五个不同的阶段连续组成为一个整体[6]。在前两个阶段中,企业从忽视法规到遵守法规,但企业不能履行所承诺的社会责任。从第三阶段开始,企业能够认识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并且在第四阶段中,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关键的商业战略中,从而能够在第五阶段,公司能够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己任,充满热情的为营造更加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内容在不断的丰富,并且推行的主体逐渐地由企业外部转换为企业内部。

二、可持续发展报告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企业要在实际生产中承担环境保护等一系列的社会责任,还要求企业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来披露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信息,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和颁布已经成为企业自愿披露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重要途径[7]。因此,WBCSD(2002)认为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企业公开的、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描述企业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状况与活动的报告。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是企业非财务报告的总称,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还包括企业公民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环境报告等。

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首先,可持续发展报告给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投资人披露了财务报告不能披露的企业的有关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的决定因素。其次,通过可持续发展报告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把可持续发展与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平衡计分卡等管理工具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报告得到了多数企业的日益重视。KPMG(2005)调查报告显示,在2005年全球250强公司中,52%的公司公布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64%的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的信息;而在2002年只有45%的公司公布了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8]。1999年有35%的全球250强公司了独立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关于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内容方面,KPMG(2005)认为40%是以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为依据,而21%是以利益相关者的咨询意见为主。GRI所颁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是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权威性指导,根据GRI的统计表明,2002年依据指南编制报告的组织为150家;2005年为750家,分布在53个国家;而2006年为957家,数量比2005年增长27.6%,分布在60多个国家。

目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Elkington(1998)提出企业三重底线理论,包括财务底线、环境底线和社会底线,并且这一理论迅速得到各个方面的认可[9],如PWC(2002)等。财务底线是企业的经营效益,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告显示,主要关心的是企业财务资本;环境底线关注的是自然资本,企业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性;社会底线关注的是社会资本和人文资本,包括企业和员工等其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GRI(2006)在《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重底线,并且将其具体化到指标,经济绩效包括经济业绩、市场份额、间接经济影响等方面,共9个指标;环境业绩包括原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废气废水和废弃物、产品和服务、合格、运输、总体情况等方面,共30个指标;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劳动管理实务和合理的工作业绩、人权业绩、社会业绩、产品责任业绩等方面,共40个指标。《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而且也适合于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和政府,已经成为全球企业颁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重要标准。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企业发展的各方面内容,不单单是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三、非政府组织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非政府组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推动力,非政府组织以不同形式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民间。不同形式国际组织的成立,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1995年成立的世界可持续工商理事会(WBCSD),是一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组织,由170多家跨国公司组成。通过全球网络来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分享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理念,证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英国成立了很多相关的非政府组织,如Business in the Community、Amnesty International、Friends of the Earth、Christian Aid等,在推广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3年,全球十大银行制定“赤道原则”,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融入到贷款中。目前,“赤道原则”共有44家银行,“赤道原则”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加入到“赤道原则”的银行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广成立了相关部门,如日本的瑞穗实业银行成立可持续发展部,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来筛选项目贷款。

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不仅成立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并且一些大学已经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到课程之中,如美国的普雷西迪奥管理学院(the presidio school of management)开设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帮助企业解决环保和盈利之间的关系。大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进一步地推广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深化[10]。

一些国际组织根据不同的标准和指标,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排名。DJSI(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World Index,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是全球第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每年会选出全球最大2500家公司中的10%进入全球可持续发展指数榜,这代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秀的企业。企业入选的标准不仅仅包括经济活动方面,而且社会、慈善、环境等也包括在内。在英国贸易工业部的推动下,Accountability成立,专门研究社会责任竞争力指数(Responsible Competitiveness Index),责任竞争力意味着企业承担较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能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否则企业会得到惩罚。不同形式的排名较多,Porter和Kramer(2007)对可持续发展排名持否定态度,其原因是因为各类榜单采用的标准差别较大,因此所导致的结果就相差很大;同时即使选取的指标相同,但是数据的不可靠也影响到排名[11]。虽然不同的排名存在不少的问题,但是可持续发展排名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这些排名应该是在一定程度内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影响企业行为,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政府责任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采取积极的措施来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和社会的重要议题,而且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探讨企业如何有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热点。2003年英国贸易工业部报告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成功经营的重要保证。英国政府在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并且建立了比较有效的机制,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宏观环境。在英国政府的推动下,英国一些大学成立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推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更进一步深化[12]。

政府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时,可以通过环境经济政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包括税收、融资、贸易、排污权利等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相关的产业政策、财政等方式来促进企业推行可持续发展,如对推行循环经济的企业积极安排优惠税收、低利率的贷款、政府补贴,把这些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诱因,同时根据不同的污染程度对企业征收不同的税收,使企业承担污染成本。政府可以与一些社会组织合作,通过中间组织来监督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励企业以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为核心的非财务报告,加强企业各项活动的透明化,同时加强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在1997年多边组织制定了SA8000社会责任认定,为企业提供了社会责任规范,已经成为全球工商领域的道德规范标准[13]。

政府能够通过法律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公平竞争、员工与消费者权利的保护等可以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来执行。在《OECD公司治理准则注解》中,规定董事会应该具有很高的伦理标准,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董事会还要对非财务报告负责任;鼓励公司披露与商业道德、环境及其它公共责任相关的政策,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政府在制定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时,一定要能够解决关键问题。一般情况下,企业首先关注的是企业短期利益;而从社会的角度,政府更多的是关注社会利益。因此,二者的利益往往会不一致,产生很大的偏差,所以在二者之间可能会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关键,在于能够找到企业和社会的“共享价值”(Grayson和Hodges,2004),找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二者之间的交叉点[14]。企业和社会作为一个共存共荣的紧密结合体,一方的活动能够影响到另一方。Porter和Kramer(2007)用企业价值链分析了社会和企业之间所发生的联系,证明了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与社会发生联系,所以能够给社会带来消极和积极的影响。否则,会在企业社会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到企业和社会的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在协助企业推行可持续发展时,关键的是让企业认识到推行可持续发展能够给企业带来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五、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必须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否则企业可持续发展就会流于形式,不会产生实质性效果。因此,Porter和Kramer(2007)认为,很少看到企业的责任存在系统性,更不用说有一个战略性的框架。他们无非是把一些散乱的历史活动罗列一番,借以证明企业的社会意识。因此,很多企业并没有把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很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仅仅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总结。

在公司董事会中设立相关的部门,无疑是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非常好的措施,SAM(2002)调查资料显示,在所调查的1,336家公司的董事会中设立企业社会责任或者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公司的数量只有16%,有29%的公司董事会将企业社会责任规定为正式责任。而企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可持续发展与平衡记分卡的结合。

Kaplan和Norton(1992)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阐述平衡记分卡原理的文章[15],经过后来平衡记分卡的一系列发展,评分记分卡不仅成为企业考核绩效的一种有效工具,而且平衡记分卡与战略地图有效结合,已经成为管理企业的一种有效的战略工具,被多数跨国公司所采用。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平衡记分卡相结合,直接关系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否融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因此,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平衡记分卡的研究也出现了不少。不同学者对平衡记分卡与不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结合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如Kaplan 和Norton(1996)对杜邦、通用电气、惠普、加拿大壳牌,Olve et al(1998)惠而浦、辛格纳财产与意外保险公司、蒙特利尔银行、Shandia[16], Zingales和Hockerts(2003)对Lunds Energi、诺华、诺和诺德、壳牌等进行了研究[17],在这些企业的平衡记分卡中体现的环境和社会项目,并且这些项目本身已经超过了法律所作出的规定。

虽然,平衡记分卡与战略地图的结合促进了可持续发展与平衡记分卡的结合,但是,因为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行业特征,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平衡记分卡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且也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地反复总结经验。正如Wasenhove、Zingales和Hockert(2003)认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与平衡记分卡结合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团队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能够设计出一套连贯的有意义的非财务性环境和社会指标[18],这些指标将环境和社会问题与商业战略、产品创新、独特竞争力、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分享处理等方面相结合。试图将可持续发展中的所有要素和指标都加入到平衡积分卡相结合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如Willard(2007)所说的,平衡记分卡的四个类别中的哪一个类别与环境和社会指标相结合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团队能够认识到先进的指标还是落后的指标都会影响到企业的成功。

[参考文献]

[1]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annual review of actitivies[R].2006.

[2]Natural Resources Canada.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ssonslearned[R].2003.

[3]WBCSD. the guidance tool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ing[R].2002.

[4]BlobalScan.The globalscan survey sustainability experts[R].2003.

[5]KPMG, KPMG international survey of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reporting[R].2005.

[6]鲍勃・威拉德.下一个可持续发展浪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guidelines[R].2006.

[8]迈克尔・波特,马克・雷默.战略与社会:战略优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系[J].商业评论,2007,(11):35.

[9]John Elkington.Cannibals with forks: the triple bottom line of 21stcentury business[M]. Uk: New :Society publishers,1998.

[10]Aaron Chatterji & David Levine. Breaking down the wall ofcodes: evaluating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06.

[11]迈克尔・波特,马克・雷默.战略与社会:战略优势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联系[J].商业评论,2007,(11):24.

[12]叶保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与国家角色[J].应用伦理研究通讯,2007,(2):36.

[13]Epstein,M. & Winsner. Good neighbours: implementing social and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with he BSC. Balanced scorecard report[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2001.

[14]David Grayson & Adrian Hodges, corporate social opportunity[R].Greenleaf,2004.

[15]Kaplan & Norton. 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 that driveperforma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1992.

[16]Olve N, Roy J. & Wetter M. Performance drives[M].NewYork:1999.

[17]F.Zingales & Hockerts. Balanced scorecard and sustainability:examples from literature and practice[R]. working paper,2003.

[18]Luk Van Wasenhove, Francsco Zingales, and Kai Hockert.Balanced scorecard & sustainability: blending environment andsocial issue in financial control systems[J]. Insead quarterly,2003.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s

Sun Haiga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Shanghai200433,China)

Abstra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lization ways and microcosmic base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is paper systemically makes a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ons and analyses the intrinsic relation betw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nd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between corpora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studies the statu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it.

Key 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nterprise valu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port

上一篇:土地要素流动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基于国情对刘... 下一篇:通货膨胀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