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时间:2022-10-16 02:37:56

【摘要】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对于反馈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分歧,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反馈是具有回路的信息传输过程:把施控系统的信息(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

摘 要: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构建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需要。当前我国高校这一反馈机制并不完善,存在的问题包括:反馈信息失真或无针对性;反馈信息片面;反馈信息利用率低。基于反馈控制理论,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应该是闭合的回路动态系统。这一系统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设计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进行教学反馈和归因分析和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就是完善回路中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 反馈机制 构建方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把“全面实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放在“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标题下予以强调,《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习能力评价。”突出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重要性。这既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又为高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提出了挑战。如何贯彻《纲要》和《意见》精神,科学构建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是摆在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考察,又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效果的价值判断,还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上。在现阶段,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学业水平的评定和学分管理上,很少体现学业评价的反馈性,教学的发展功能无法实现,会阻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结合高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尝试分析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构建策略。

一、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内涵

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对于反馈的含义,具有一定的分歧,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反馈是具有回路的信息传输过程:把施控系统的信息(给定信息)作用于被控系统后产生的结果(真实信息)再输送回来,施控系统根据这些信息调节自己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功能,并对信息的再输出产生影响。“机制”(mechanism)是一种体现事物各关键要素运动变化的“关系性”特征,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1]。根据这两个概念,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定义应该是指高校学生学业评价信息回路流动过程中涉及的包括大学生、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在内的机构(群体)及其职责、运作流程。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是多元的回路系统,它将学生学习的内外环境结合起来,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是主要的信息反馈机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作为反馈信息源和信息接收点接收和反馈学业信息,从而使自身后继的学习(教学、管理等)行为合乎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当前高校学生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

根据控制理论,控制过程是依据偏差进行动态调节的过程,没有偏差就没有调节。评价标准不明确,反馈信息失真,缺乏针对性,反馈滞后、传送不及时,是控制系统中检测、变送反馈环节的大忌。按照控制理论,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是不健全的,其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评价标准不明确,反馈信息失真或无针对性。

评价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其中评价标准是构成评价活动各要素的核心,它确定评价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评价活动的依据。学业评价就是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即测定或诊断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实现目标的程度。事实上,评价的“标准”包涵“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两个概念[2]。在日常用法中,我们含混的把两者统称为“标准”。在评价学上,所谓评价指标是指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高校学业评价的评价指标就是能够反映大学生学业发展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为学业评价活动提供价值判断的依据。事实上解决的是“评什么”的问题,它直接制约对学习结果的意义解释。评价标准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评价标准包括强度、频率和标度三个要素。强度是表示指标达成的程度,是定性标准;频率则是表示指标达成的数量或次数,是定量标准;标度是评价的档次,可以是定性的如优良中差,也可以是定量的如用数字表示各个档次。评价标准是对评价指标的表达,是评价指标的标度。

对于大学生学业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可以参照的统一指标体系,虽然某些高校尝试运用一些学业指标进行操作,但因为指标层次和内容的划分设定和量化比较困难,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达成共识,影响指标体系的应用和推广,还不够成熟。这就造成评判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可依据的共识标准不多,没有较权威的、客观的评估标准和体系。所以评价信息失真或缺乏针对性是高校学业评价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这种评价现状下,反馈显得可有可无,因为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部门,都不会对失真的信息感兴趣。

(二)评价主体单一,反馈信息片面。

目前,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主体是教师。评价主体的单一化,局限评价的角度。评价角度的局限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所提供的评价信息存在片面性[3]。大多数高校学业评价都是教师主导的,从课堂教学角度得出的知识学习的评价信息。没有其他主体的参与,缺乏除课堂教学以外的学业评价视角,仅仅评价课堂知识的掌握信息,缺乏能力评价信息。这就造成高校学业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都单一化,评价所获得的学生学业发展信息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大大降低反馈的价值和意义。这些片面的信息即使得到一定程度的反馈,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反馈流程不规范,反馈信息利用率低。

能否高效率地利用评价结果是评价反馈功能是否充分实现的重要表现形式。在高校中,由于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反馈流程不畅通和不规范,评价信息在教师、学生之间并没有得到及时全面的传递。

首先,在现有的评价状态下,即便是片面的失真的评价信息,学生也不能完全获知。大多数高校学生获知的期末课程考试的评价结果仅限于分数,不能进一步获知具体的学业评价状况,如得分和失分的知识点、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得分率等。学生无法根据笼统的分数对个人的学业发展情况做更清晰的判断。事实上,只有对个人学业情况有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业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真正成为学业评价最主要的受益人。

其次,现阶段高校学业评价忽视信息反馈的时效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其学业评价的评价方式仍旧是以课程考试为主:学生在每门课程学习结束后通过考试获得相应分数,以评价课程学习是否合格。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显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但是因为获知评价信息的时候,课程学习已经结束,所以学生获得评价的反馈信息滞后,无法及时分析个人学业的优势和不足,更不能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4]。学业评价的作用仅限于鉴定该门课程的学习成绩,学业评价的反馈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发挥出帮助学生发现并改进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作用。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来弥补这一评价反馈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平时成绩的考核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较混乱,评价责权不清,其评价的效率很难保证,学生从中获得的有效反馈信息仍旧不多[5]。

三、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构建策略

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它是高校内部各教学要素紧密协作的动态运行体系。反馈机制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学生、教师、教学管理部门等都是反馈机制的主体。其中,居于这个反馈机制的中心节点是教学管理部门。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构建在各个主体之间信息的传递和互动基础之上[6]。

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作为闭合的回路动态系统,其运行过程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根据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或告一段落后,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及时分析评价结果,教学管理部门应通过合适的方式及时把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协同教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教学归因分析,针对原因分析进行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可以说,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的运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设计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进行教学反馈和归因分析、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这个机制能否顺利运行,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一环扣一环,构成一个回路。构建高校学业评价反馈机制就是构建回路中的各个环节。

(一)设计合理的学业评价指标体系。

一套科学可行且统一认可的高校学业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学生学业评价的基本前提。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询专家、教师、学生等的意见,在综合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学业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再根据试点反馈意见,反复修订,力求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

(二)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

学生学业发展能力测评指标体系制定出来以后,就要据指标体系采取合理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建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评价机制,需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运用多元评价方式来衡量达成评价指标的程度,获取全面的评价信息。目前高校在设计和制定具体的评价制度,选择具体的评价形式的时候,往往不是以能否体现和表征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尺度,而是竭力在能否简单化和便于操作上下工夫。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管理人员都热衷笔试的评价方式。然而,单一的笔试不能完全有效地衡量所有的评价指标,使评价信息片面化,无法提供全面的反馈信息,学生、教师和高校教学无法获得有效发展。所以应该根据评价指标来选取相应的评价方式,进而获取尽可能全面和准确的评价信息。

其次,加大平时成绩在评价中的比重,完善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和标准,注重过程监控和评价激励。在整个高校学业评价反馈的宏观回路中,平时评价是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的微观回路。它本身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直接形成回路,使教学一线的信息及时形成相互的回馈。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教师处获得足够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教师通过问题、作业、课堂讨论等形式从学生处获知学生的学习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

(三)进行教学反馈和归因分析。

首先,加强评价信息的公开工作,评价前公开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评价后及时公布结果,笔试评价还应该公布答案,供学生探讨和质询。学校应该建立任课教师、教研室和班主任(辅导员)三位一体的评价反馈渠道,把评价信息反馈的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使任课教师、教研室和班主任分管不同的信息反馈,使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个人学业评价信息[7]。

其次,加强评价信息的归因分析。对学业评价信息进行正确科学的统计分析是正确理解评价结果及确定改进方向的关键环节。将学业评价获得的大量数据录入信息库,确定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内容和分值,并赋予相应的权重。采用专业的软件系统对大量数据进行清理与统计分析,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得到分析结果之后,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性,追根溯源,梳理出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归因分析,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关键依据。

(四)实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归因分析得出主要问题和不足后,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向学生和教师征询解决策略,召集相应的学科专家和教师反馈并讨论解决策略,召集学生代表反馈并讨论解决策略。学生和教师专家团队可以采取讨论、座谈和争辩等方式确定应该采取的解决策略。通过这样的过程,最终确定解决策略,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在教育教学各环节的问题。如调整培养方案,修订培养计划,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和实践环节安排,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改革高校教学的目的,使高校的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徐矗汤蓓蓓.毕业生社会评价反馈机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人才,2014(4):241-242.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7.

[3]刘文勇,张少杰,赵玉民,赵厚仁.基于制度设计的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6):59-60.

[4]母小勇,王欢欢.论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学业质量评价[J].江苏高教,2007(4):59-62.

[5]白雅娟.高校课业考评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价值与困境浅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4):47-48.

[6]鲁先锋,李文莉.系统论视阈下大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动态研究[J].教育探索,2012(2):67-69.

[7]李文莉.责任分散效应规避与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模式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2(15-16):26-28.

基金项目:咸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02008)

上一篇:张宗麟游戏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园游戏开展的启示 下一篇: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多类型职业教育间学分互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