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5 11:48:49

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教研中,发现一些较普遍的现象:学生阅读面窄、阅读量少,不喜欢阅读,对于文本阅读缺乏独立深入思考的耐心,仅流于肤浅。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本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品位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并没有过多留意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而一直在把自己的阅读体验强加给学生,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思路和方法去阅读。这种做法导致的必然结果使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语文,既然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阵地,那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阅读方面也就责无旁贷。可以采用以下策略开展教学活动。

一、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设计策略

1.变教本为学本,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个性化阅读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处理必须坚守“两个原则”、“四点要求”、“六种方法”。

两个原则是以标准为纲,以学生为本。《九年义务语文课程标准》是语文教学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处理教材时必须遵守的标准。因为只有循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我们才可以更为科学、客观、有效地处理好教材,才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课程标准,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处理教材必须以学生为本。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四点要求是巧、新、精、活。所谓的“巧”就是指教材处理要巧妙,要能抓住教材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巧妙因素作巧妙处理;所谓“新”就是指教材处理有新意,要有创新的地方;所谓“精”是指在处理教材时要注重提取教材中的精华;所谓“活”就是指在处理教材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既不能游离于教材但也不能囿于教材的桎梏,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树立“借用”观念,合理地去驾驭、开发、活用教材。

六种方法是品、补、联、删、调、融。“品”就是抓住语言文字的七要素(音、形、意、道、境、情、采)进行品析揣摩,嚼出文本的真滋味来;“补”即抓住文本的简约处、空白点和延伸点增补教材,使教材更丰盈,更厚实;“联”即联系,“联”的第一层含义是实现文本间的联系,第二层含义是实现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删”是指删去教材中非重点的内容,以求课堂教学更有效地去落实教材重点,解决教材的难点;“调”就是指调整,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教材,实现教材之间的优化组合,“调”的第一层意义是调整文本自身的逻辑顺序,第二层意思是调整教学单元,即根据题材、主题或作者重新调整教学单元,重新设置讲读课文、阅读课文等,这样训练的重点会更集中,学法迁移更有效;“融”即适度地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实现多学科间的交融和多文本的整合。

2.变教案为预案,创造性地设计教案

学习需要对阅读期待的分析。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认知技能、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学习准备状态等。

教学目标设计要体现多元化、层次性和生成性。教学内容设计要体现开放性和人本化。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那就是要注重课内外联系、学科间交融、校内外的沟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感悟语文并在生活中得到实践。教学流程设计。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流程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和非线性。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化阅读中多元解读的特征,作出必要的调整,生成新的超出原有计划的教学流程。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方法设计突出地体现为重自感自悟和重质疑探究。感悟具有浓厚的个性经验色彩,因为它是个体的自觉自得的行为,它是不能灌输,不能复制的,强调的是自感自悟。个性化阅读教学的作业设计则要一改以往“大统一”的刻板现象,要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出梯度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策略

1.教学氛围的创设

民主、和谐、宽容的师生关系是个性化阅读生存的“保障”。营造一个允许犯错、允许民主讨论、自由辩论、自由批评的课堂氛围对激励学生探究与创造至关重要。创设宽松平等的氛围,营造自由民主的环境,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背景”和“阅读期待”,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的晤对,使学生思维的灵性激情飞扬,创新的火花灵动闪耀。

健康向上的竞争和激励是个性化阅读发展的“动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你追我赶的课堂环境是个性化阅读的“动力”,它可以激起学生为突破自己的界阈而努力的热情。

2.阅读权利的回归

留给学生提问的权利。接受美学认为,每一个人的阅读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现实背景基础上的,每一个人在阅读前已经具有了一种“阅读期待”。教师要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责任感,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期待值,进而达到个性化阅读的理想境界。

留足潜心感悟的时间。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本方式是潜心感悟,学生与文本必须有几个来回的亲密接触,才能嚼出文中的真滋味,品味到潜流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意蕴,使情智共生。留给学生潜心感悟的时间之于个性化阅读就如同空间之于生存一样,不可或缺。

3.教学过程的生成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阅读教学中,我们常会把学生引入“结论预设”和“方法暗示”的“思维陷阱”之中,按照老师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个性化阅读能否的真正落实,关键是要树立学生主体的意识,除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还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学情,学生的学习状态。要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状态,根据学生的心理、情感、需要作出合理的调整。预设教案完全是教师循着课文的轨迹和自己的思路去设计的。严格意义上说,它只能算作“备文”而不能称作“备课”,“备课”的“课”不只是指课文,还指课堂,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备课又岂能“只见文本不见人”呢?因此,个性化阅读的课堂组织要逐步走向“以学定教”。

三、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师引导策略

1.选择开放的话题。实施个性化阅读很重要的一点是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点中解放出来,摆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将学生引向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开放的空间之中。

2.激活学生的积累。首先要激活学生的语言积累。其次要激活学生的表象积累。再次要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辐射型”的整体网络结构,

3.挑起“矛盾冲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引发认知的冲突,激起思维的矛盾,在“学、问、思、辩”中张扬个性,提高思辩能力。

4.引导敢于求异。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地探究和多角度地深入思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结构和情感兴趣,对文本语言进行仔细地玩味、分析、想象、联想,深入挖掘它们的蕴涵,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和创造性理解。

5.突出因势利导。个性化阅读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彰显学生个性的同时,并不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四、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策略

1.自主感悟。感悟是以感知为基础,它的基本方式有:揣摩咀嚼、诵读体味、联系语境、比较品评、激活想象(空间补白)、切己体察(联系生活、角色体验)、引入资源、情境创设等。

2.质疑问难。略它的基本方式有:初读,对课题质疑;精读,对重点质疑;再读,回顾全文质疑。

3.圈画批注。所谓圈画,就是边读边思圈圈画画,做上各种符号。所谓批注,即在课文中左右空白处,写上简短的批注,这些批注是在读者设身处地地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全方位的亲密对话中取得的对文本的理解、感悟、阐释。

4.讨论争辩。“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激乃发灵光。”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08

上一篇:基于PLC控制的自动配料系统 下一篇: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