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探索 有效回归

时间:2022-10-15 07:30:25

智慧探索 有效回归

【摘要】扎实有效地上好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如何让第一课时的初读教学变得扎实有效呢?指导预习,奠定阅读基础;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读通读顺,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悟,突破阅读难点。智慧探索,让小学语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走上扎实有效回归之路。

【关键词】阅读教学 第一课时 有效 回归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00-0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们习惯将学生接触新的课文,初读文本的教学称为第一课时。第一课时该如何上?上到什么程度?是我工作以来一直存在的困惑。其实,第一课时在整篇课文的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扎实有效地上好第一课时,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起始点。正确处理好第一课时,能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能帮助学生打下语文知识的坚实基础,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有了第一课时的有效回归,学生才能顺畅地走进文本,真正与文本实现零距离的交流。

朱作仁教授曾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扎实、有效读通读顺课文并进行有效地识字,应当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追求。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一课时教学就是要解决初读的问题。如何来认识初读呢?

一、初读是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掌握的生字绝大部分直接在初读课文中获得,“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这是《课标》对识字的评价,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元老李秉德教授曾先后两次疾呼“以识字为重点不可轻易丢掉”。另外,第一课时也是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平台。只有理解词语,才能使之内化,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也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证。

二、初读是联系精读的纽带。每篇课文的学习要求都含“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就是第一课时的任务。只有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精读才能达到“有感情”。如果失去了第一课时的支撑,第二课时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成了无本之木。而且只有在第一课时感知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精读时才能继续感悟课文思想感情。

另外,初读是培养学习习惯的良好时机,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在社会生活中经过反复训练培养而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一种习惯。养成勤于收集资料的习惯,便于学生了解课文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人物的事迹及表现出的思想品质,也为进一步阅读理解、感悟课文打下了基础。而上述习惯的养成主要依赖第一课时的鼓励培养。除此之外,写字习惯的培养更是第一课时的重点之一,写字习惯主要是对写字姿势而言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字的环节很重要,每次指导学生写字,教师都要重复写字坐姿及握笔姿势,还有运笔方法等。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只有第一课时才能给学生提供反复练习,给老师提供反复强调的机会。

那么,如何让第一课时的初读教学变得扎实有效呢?本人尝试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实践反思之后建议如下:

一、指导预习,奠定阅读基础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面对一篇新鲜的课文,产生一种求知的愿望,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地去研读课文。但是对于缺乏自学能力的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要提高课堂的效率,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针对高年级学生,我又为预习定了重点:重点识字学词,落实字词目标。第一课时的重点之一——生字教学,我将大部分放在课前的预习中完成。课堂上老师要在检查后,对学生存在的易错字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好词、写好字。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唤起阅读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一课时学生刚刚接触新的课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至关重要。为此,教师就要努力创设情境,在形式上吸引学生,在情感上震撼学生,在心灵上呼唤学生,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

三、读通读顺,理清文章脉络

以前,我总不注意对学生进行读通课文的训练,以致课文学完了仍有很多学生书读得结结巴巴,读通读顺都做不到,更别说感情了。现在在第一课时,我会扎扎实实地落实读通、读准、读顺这一教学目标,有时甚至一段一段地“过”。让学生一遍遍试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于永正老师的“书不读熟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流畅。“读通、读准、读顺”应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在有效初读后,对话交流叙说感受,理请文章脉络,形成整体印象。

四、整体感悟,突破阅读难点

语文教学强调从整体入手。教师在引领学生理清脉络之后,再适时切入重点,突破难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引导学生读悟。然后在高潮处、疑难处、矛盾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这样既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的目的。这既符合从整体到部分的阅读教学规律,又使第一课时有味道,也为第二课时教学作铺垫。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它,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它,激发着我们的探索和思考。什么样的第一课时教学是成功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读通了课文,真的训练了学生的写字水平,那么我就觉得第一课时的教学就是成功的了。让我们运用创造力,使第一课时有效起来,激起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师生们的智慧火花在语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齐放异彩。

上一篇:巧用“错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下一篇:在纠错中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