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如何迈过“坎”

时间:2022-10-15 07:01:35

中国经济如何迈过“坎”

中国近百年的经济有无数道“坎”,过得了,就发展;过不了,就发难。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近期在中国台湾发表演讲,开场白是:“中国经济现正面临我加入投资银行研究中国经济18年以来最困难、最不确定的时期”。

陶冬认为,今时中国有三道“坎”:影子银行、经济不长、通胀压力。

1.影子银行

2012年前,内地银行内的贷款被有效卡紧,无大问题。2012年起,内地银行通过信托公司贷出了巨额资金予地方政府和地产企业,影子银行的规模约等于GDP的44%。在2015至2017年间,将是这些贷款的还款高峰期。要担心的是:届时地方政府和地产企业能否还钱?之前会否通胀升,逼央行加息,因而引致大规模债务违约事件?

2.经济不长

内地首季出口增长14.7%,但其中有很多水分。比如,3月份内地出口到中国香港的金额为483.7亿美元,但香港海关数字只谓从内地进口了279.2亿美元。内地企业的库存仍高,汇丰公布的5月PMI初值为49.6,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盛衰分界线。而PMI新订单预览值也只有49%,创8个月以来最低水平。

3.通胀压力

H7N9迫使内地养殖农户提前杀鸡杀猪,数月之后,就会不够鸡、不够猪,通胀就会上去。年底时CPI有机会升至4%,明年会上5%。那时央行就要加息,一加息,虚高的楼价就会受压,影子银行、房地产一并串烧起来,就不好应付了。

陶冬提出了这三道“坎”,但也指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第一是中央反腐只影响到高端消费,老百姓消费仍是有的,可以撑住经济增长于6%至7%间。

第二要进行体制改革,要打破国企垄断,开放服务业与民间投资,医疗、教育和文化产业都是有前途的行业。要发展服务业就要改革户籍制度,开放城市户籍与农民,让农民可以享受城市居民所有的医疗、卫生、教育及退休基金等服务,拉动农村人口的消费。推动户籍改革是要资金的,开始最少要5000亿元,几年之后就是7万亿到13万亿元。这些钱最终可能要由国企承担,中央可能要求提高分红。这又涉及到既得者利益,怎样摆平?

对于陶冬所提出的“坎”,我也有些看法,不是“坎”有多大,而是怎样过这些“坎”。

首先,不要过急地去搞开放金融市场,也不要过急地将人民币国际化。金融产品的价值,不在于以快闪交易来谋取刀锋上的微利,而是在于要以投资来创富。这个富不是炒卖得来的富,而是将产品做好,能利民生始能兴邦。

其次,整顿中国这间“世界工厂”。中国今时需要的,是制造业的道德,不做害人的产品,而专心做好产品。工业要靠技术,但更要靠的是把产品做好的向上心。如果中国的产品做得好,你还忧人家不换人民币来买你货?中国不是没有这个做好的条件,不少世界名牌不是在中国OEM?如果中央能集中科研队伍,对一些高端科技攻关,三五年后,中国的制造业科技应有另番面貌。掌握了技术后,便要公开于民企,再由他们发扬制造,但要求其每年要拨出一定盈利去支持自己科研和中央科研。

第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一场金融海啸揭示,放任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会出乱子的。

第四,重习中国道德文化。日前内地公布,会引入中国台湾地区的中文教材,因为要借之以重习中国道德文化。笔者认为,这是天大喜事兼财路。比如,环球人口老化。要解决这问题,不是建病床,而是要使老人的机器不易坏,可以延迟几年才坏。中国养生知识源远流长,亦跟中国的儒释道思想结合。只要中国有系统地做好养生祛病,全球老人家都要来求医,那时我们只收人民币,你想人民币不国际化也难。

上一篇:我国民间金融发展探讨 下一篇:老人分“五型”,你是哪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