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性教学

时间:2022-10-15 02:35:06

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性教学

如何实现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教师要学会合理地取舍和补充,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教学的艺术,促进孩子和谐发展。教学取舍,贵在用心考量,合理有效取舍可以让教学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效益。因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用心去悟“道”。

一、推理创设,感知学习中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一些问题。因此,在教师讲解新课时,可以首先创设情境,把本节所学知识点隐入情境中,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数学的材料。在创设情境过程中,既要突出本节难点,又要让学生有合理自由的思维空间,既要让学生感觉此问题有难度、有兴趣并积极参与,又要让学生有能够合理思考的余地,把问题放在“需要”与“认知结构”紧密结合处。师生配合愉快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教师要把学生调整到积极探索的精神状态中来,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积极探索,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提高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二、探寻有效教学,优化学习方法

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因此,数学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了课堂教学的全新教学方式,使原本“平静”的数学课堂呈现出一派繁忙活跃的景象。但是,有些教师缺乏对课堂教学手段本质上的正确把握,只图表面上的热闹、形式上的走过场。在教学中,一些内容并不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本来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的,教师仍旧布置学生去探究,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

一切“从头做起”,这样的探究有必要吗?显然是不必要的,也是低效的。要舍弃那些为探究而探究的“伪探究”,该“探究”就探究,该“接受”就接受,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且要大胆讲,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取舍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三、认识课堂评价的重要性

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的示范课,他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请学生举出生活中长方体的例子。

学生1:“我的笔盒是长方体。”(一边说,一边高举笔盒。)

教师:“你真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一下就发现了长方体。”

学生2:“窗户是长方体。”

教师:“哦,你太伟大了,还有谁来?”

学生3:“高楼是长方体。”

教师:“你真行,老师都没想到,你长大准又是一个爱因斯坦。还有吗?”

……

教师对学生说出的各种答案,无一例外的是“不错”“你太棒了”“再没有人比你出色了”“你太伟大了”,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孩子们被捧得晕乎乎的。张口就来的“表扬”没给课堂锦上添花,反而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使学生迷失自己,更使学生的耐挫力、承受力大打折扣。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要多激励,并不意味着不能否定与批评。表扬与批评是辩证的统一体,一味表扬如一味惩罚一样,都是不可取的。赏孩子必须建立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避免任意夸大,用语要准确、具体,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要表扬出孩子在具体行为中反映出的精神状态。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技巧,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这样的“绿色批评”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材施“评”。要打破传统的单纯由教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引入学生自评、互评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可以说,恰到好处的“舍”,可以起到高瞻远瞩、深化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善于“舍”,会起到峰回路转的功效。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今,教师是该“舍一舍”, 让学生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地“得一得”的时候了。

自主展示、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积极参与、主动展示、互助共赢成为课堂的常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把真实的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尔林兔中学

上一篇:退市法律制度演进的负面影响 下一篇:论无线发射台站如何做好安全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