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途径研究

时间:2022-10-15 11:48:30

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途径研究

【摘要】产学合作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借鉴国内外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探索我国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紧密型;产学合作

一、产学合作教育提出的背景

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教学观认为,首先,在教育目标上,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突出能力,选取教学内容,安排学习任务,努力开发学生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来有所学,学有所得,得有所长;其次,教师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备课、上课应以学生为中心,更多地从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教学,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改进教学的形式和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如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以利于人际智能的培养。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反思环节,培养学生的内省智能。力争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课堂互动形式多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显。而产学合作教育就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因此,产学合作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的目的就是使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地方或行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

二、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模式研究

1.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现状

①德国。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为双元制。学生既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又在企业接受职业培训。学生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这样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学生和学徒;他们有两个学习训练地点:培训企业和学校;考试则实行严格的教考分离制度。

德国双元制职教体系无论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还是培训的运行机制;无论是课程目标制定,还是课程方案的描述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体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以及技能性等特征。这就保证了德国高校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关系一旦建立,将是长期、稳固和紧密的。

②英国。英国采用的是学习—实践—学习,工学交替的产教结合模式,又被称为“三明治”模式。其主要特点是:(1)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学习与工作实习结合起来,很容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2)工作实践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年制学生的工作实践时间不少于12 个月,而且学生的工作实践是授予学分的。(3)学生的工作实践是有薪酬的。(4)学校按企业需求分阶段、分批次安排学生在企业工作。

③美国。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强调把课堂学习与通过相关领域中生产性的工作经验学习结合起来,学生、教育机构和雇主是一种合作关系, 参与的各方都有自己特定的责任。学生工作的领域是与其学业或职业目标相关的。大学生自入学起授业半年后, 便将企业的实际训练和大学的教学以两个月为期交替进行, 到毕业前半年, 集中到大学授课, 最后完成毕业计划。参加实习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报酬;用人单位可以发现优秀学生,并在实际工作中考核、录用未来员工,减少了员工培训费用,有利于雇佣随时可得的临时工作人员;高校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吸引优秀生源,提高学校知名度,增加办学资源,扩大办学规模和效益。

④日本。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来源于美国的“合作教育”, 1956年日本通产省产业合理化审议会提出了“产学合作的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1958年7月设置了“产学合作委员会”。日本的产学合作教育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的产业教育机构;另一类是日本各专业研究机构设立的教育机构,主要是由日本各个协会创立的,在进行研究的同时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培训工作。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积极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体制基础,为产学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资金支持;大学与企业建立了灵活有效的产学合作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形成了开放性的产学合作网络体制。

2.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合作发展现状

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发展道路,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的位置。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教职成[2011]1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随着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这一系列文件的提出,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都兴起了产学合作热潮,产学合作形式多种多样,成果显著。目前,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高职示范性院校校企合作的典型代表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其产学合作形式表现如下:

①企业冠名班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海天集团、敏实企业、华丰集团、华建集团等一大批企业实行了紧密型合作,建设了以企业命名的海天学院、华丰对外经济合作学院、minth学院、华建软件学院4个二级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华好集团的合作成立了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二级学院)。并进一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人才互通等实现校企深度融合。

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实现紧密型产学合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依托较为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以专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职教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例如,2006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湖北省40多所职业院校和省内外120多家企业组建了湖北现代制造、湖北电子信息和湖北旅游三大职业教育集团,为产学合作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2007年,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学院设立校企合作与职教集团管理处,积极寻求和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使运作逐步规范。

三、我国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的途径

借鉴国内外产学合作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产学合作:

1.综合考虑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利益,拟定规章制度以及合同,明确各方权利与义务。校企共育共管学生;专兼职教师考核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毕业时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既可直接就业,又可继续学习深造。

2.学校宜选择国内外知名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合作。大企业组织机构完整,管理规范,技术领先,工种齐全,环境优越,有利于学生观察到先进设备工具,学到标准技能。如学校可以以大企业命名二级学院。由企业出资在校内兴建实习实训室等。

3.校企资源共享,人才互通。学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为企业提供随时可得的临时工作人员,为企业节省人力资源培训成本。学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承担其职工培训,参与技术开发和生产。企业为学生提业实践和实训的机会,企业派技术骨干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还应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培养过程、方法和内容提出要求和建议。

参考文献:

[1]李芹.高职产学合作教育内涵解读[J].前沿,2007:65-66.

[2]宋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0-101.

[3]汤毅平,喻焕新.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途径和方法[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7-88.

[4]左晓琴.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2:29-30.

课题名称:高职院校紧密型产学合作模式和运行方式研究——以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专业群建设为例(2011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编号:FJB110092.

上一篇:研究型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刍议 下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