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5 11:05:24

慢性鼻―鼻窦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抽取12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60例单纯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痊愈32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痊愈4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6.6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意义(P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0039-02

doi:10.14033/ki.cfmr.2016.1.021

在耳鼻喉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中,慢性鼻-鼻窦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1]。患者易由于鼻窦炎的复发出现情绪上的烦躁、治疗依从性下滑等情况。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很难彻底治愈。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研究的瑰宝,通过各类中药材的结合使药效渗透至体内循环,从而由内而外的改善疾病。若能够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可达到更优疗效。为了提高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开始引入中医治疗。本次研究抽取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单纯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操作,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抽取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剔除全身性疾病、其他疾病引起的鼻塞和头痛患者和鼻腔解剖异常者[2]。所有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60例纳入对照组,包括男31例和女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平均(22.5±3.2)岁,病程0.3~8年,平均(3.2±0.9)年。剩余60例为观察组,包括男29例和女3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8岁,平均(22.8±3.5)岁,病程0.4~8年,平均(3.5±0.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通过综合分析患者鼻窦CT、临床体征、临床症状等诊断疾病,相关标准如下:(1)慢性鼻-鼻窦炎临床症状以嗅觉减退、头面部胀满感疼痛或者压迫感疼痛、鼻塞、黏膜性前鼻漏或者后鼻漏等为主,如患者主诉临床症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2)通过CT检查发现鼻窦黏膜炎性改变或窦口鼻道复合体;(3)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鼻窦合并息肉、黏脓性分泌物以及鼻道黏膜水肿等症状;(4)鼻-鼻窦黏膜出现的炎性症状超过3个月以上。如患者临床诊断与上述标准符合则确诊为慢性鼻-鼻窦炎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行喷鼻治疗,同时口服克拉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次/d,0.25 g/次,疗程2周。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其基础方药由20 g金银花、20 g鱼腥草、10 g辛夷、10 g桔梗、10 g藿香、10 g苍耳子、10 g抗菊、9 g白芷、6 g薄荷、6 g防风、5 g川芎和3 g细辛。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表现对症加减:加入荆芥和桂枝克治疗偏风寒患者,对于有腥臭味或者鼻涕黄绸的偏风热患者则可以加入蒲公英、黄芩和连翘,对于脾肺气虚患者可添加淮山药和黄芪[3]。加水煎服,取300 ml汤剂,100 ml/次,3次/d,连续治疗2~5周为一疗程。

1.4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其中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参照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具体如下:(1)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鼻镜检查结果未发现黏膜水肿和脓性分泌物,且在半年内未复发,通过CT或鼻窦X线进行检查显示正常状态恢复;(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鼻镜检查发现有部分黏膜水肿,且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未出现息肉样变症状,通过CT或鼻窦X线进行检查发现鼻窦黏膜水肿等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完成治疗后头晕、头痛、鼻塞等症状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别,脓性鼻涕未减少,通过CT或鼻窦X线进行检查发现黏膜增厚程度、鼻窦腔黏液潴留等症状未改变[3]。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6.6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肝肾功能障碍等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中,头晕1例,恶心2例,鼻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中头晕2例,呕吐1例,恶心2例,鼻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及时处理后均缓解、消失,未影响治疗效果。

3 讨论

在临床诊断中,将临床表现以流鼻涕、鼻塞和头疼为主要症状的慢性鼻腔病变和鼻窦黏膜病变称之为慢性鼻-鼻窦炎。从西医来看,该病的发病机制具有复杂性特点,是由机体变态反应增加、免疫力下降、致病菌的局部感染、微循环障碍和鼻道复合畸形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从中医来看,慢性鼻-鼻窦炎属于“鼻渊”这一疾病的范畴,主要的发病原因为机体比较虚弱,外邪从口鼻部位入侵,抑制了肺部的清肃作用,邪毒在鼻窍部停留,使其受阻而出现流鼻涕等症状[5]。慢性鼻-鼻窦炎临床西医治疗主要是以激素以及抗生素进行临床治疗,但常见激素抑制机体免疫作用、二重感染、耐药菌株等方面的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该谨慎使用。现今,虽然我国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疾病,但是大部分临床医学者仍认为药物治疗可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目前,临床上慢性鼻-鼻窦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内镜手术治疗等西医方式治疗,但是效果有待提升,而且受到患者的年龄、疼痛和复发率高等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不愿进行内镜手术治疗[6]。中医重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等治疗方法,可以起到收敛鼻腔肿胀黏膜、抑制细菌增长、抑制变态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效果,对机体平衡较为重视。为此,笔者在坚持活血化瘀、益气固表、热通窍、辛散疏风、清化瘀排脓、宣通鼻窍等治疗原则下,将中药治疗和西医治疗有机结合起来。

本研究,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服用中药汤剂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中药汤剂中的君药是苍耳子和辛夷,具有通鼻窍和散风寒的作用,有助于打开其鼻窍[7]。防风和川芎的主要功效是活血止痛和祛风;金银花、鱼腥草能够清热解毒,与桔梗配伍服用具有清肺宣肺的作用,可以使肺气宣通,鼻窍自通;细辛、白芷可以温散风寒,透窍止痛,除湿排脓,而杭菊和薄荷具有清利头目,疏散风热的功效[8-9]。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辛夷含有挥发油,有收缩鼻黏膜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抗组胺作用;川芎增加鼻黏膜血流量,改善头部鼻窦局部的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在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方面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豪杰,苏梅,刘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4(12):624-625.

[2]李娜.邦鼻净鼻腔冲洗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5,17(1):31-32.

[3]黄倩,齐银辉,胡浩,等.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近况[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10,3(8):15-18.

[4]陈长武,钟春明,冯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FESS术后44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1(5):120-121.

[5]江永忠.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慢性鼻-鼻窦炎8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3(16):42-43.

[6]王磊,谢景华,吉晓斌,等.鼻腔冲洗液剂量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4-7.

[7]廖培生.120例儿童慢性鼻窦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29-30.

[8]石伟纲,薛文俊.53例青年脑梗死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0-32.

[9]孙国龙.探讨CT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关系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11(2):62-63.

(收稿日期:2015-09-12)

上一篇:政务诚信缺失问题及其矫治 下一篇: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