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15 01:00:20

高职“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通过构建竞赛培养项目、订单式培养项目、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三个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项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具有起点低、层次多、全面提高的特点,起到拔尖、促中、补差的作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职 分层创新能力

一、引言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现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的要求。而高职教育的生源,不但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还有“三校生”,高职学生的整体文化基础水平差异十分明显,同时高职生的入学动机、学习兴趣、特长、学习习惯、行为与心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如果无视高职学生中存在的差异,开展创新能力培养,就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的吃不了,学有余力的吃不饱”的弊端,严重影响创新能力培育的成效,进而制约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开展“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体现因材施教、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教学原则,学生可以各尽其能,各有所获,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具有起点低、层次多、全面提高的特点,起到拔尖、促中、补差的作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有助于实现体现“学生主体、就业导向、企业参与、能力本位”思路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总体设计

在原普通专业班的基础上,我院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个人兴趣等,每年通过班级内选拔,构建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项目,即竞赛培养项目(省级技能竞赛培训选拔、省级专业创新技能竞赛培训选拔)、订单式培养项目(浙江之信汽车有限公司)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上述培养项目均在业余时间、在开放实训室中、企业岗位中开展,不影响正常教学。

按照分层次分项目的原则,每学期期终结合综合评价后,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在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选拔中,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中坚持的原则是:(1)充分尊重学生选择层次的意向;(2)重视学生学习态度、成绩和创新能力评价;(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按照“试点、总结、完善、推广”的原则进行。通过以上四个“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项目的实施,完成创新能力差异化培养模式,经过动态质量管理,分别输出具有不同层次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项目实施

(一)竞赛培养项目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

1.教师主导

学院建立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汽车修理比赛、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敏捷杯”营销师技能竞赛活动导师制,形成了两支事业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团队。教师根据大赛竞赛规则、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特点,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许多教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将参赛选手引入创新领域新境界,不但深化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拓展了学生的非专业素质。

2.学生主体

学生既是技能竞赛的主体,又是技能竞赛的最大受益者。学院采取多种办法调动学生群体参与相关技能竞赛的积极性,组建各种专业社团,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培养一批骨干分子并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扩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覆盖面。同时指导教师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发展性地接受知识,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下寻求更多更好的解答方案。

3.企业参与

技能竞赛活动逐渐为社会认可,学院竞赛邀请企业专家担任裁判工作,竞赛成绩优秀者优先录用到企业工作,探索了校企双赢的办学方式。在承办省厅级汽车维修技能比赛时,让部分学生担任助理裁判,在比赛中明确了专业努力方向,强化了专业意识。

(二)订单式培养项目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践

1.每年3~5月,校企双方召开一年一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会,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并在教学中认真严格地执行;

2.在一个学年度中,企业要派汽车维修技师到学院举行3次讲座,介绍行业最新信息,宣传企业文化,强化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指导学生的专业实践活动;

3.学院根据校企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严明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序地组织各项教学工作;

4.常年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学院兼职教师,企业按学院教学需要,提供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及较高实践能力的优秀兼职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

5.在新生入校后的第一学期,组织合作办学班的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了解企业,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每年暑假前确定每位学生研究的课题,暑期下厂实习深入钻研,回校后交流总结,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6.为了提高合作办学班使用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学院组织专业教研室教师与企业联合开发符合专业需要的系列教材、教参,其中增加许多探究型思考题;

7.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研室教师集体讨论确定合作办学班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探讨如何在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8.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办法全方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每位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及时跟踪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

9.学院确立各专业课程的考试考核要求和标准,大胆尝试新的考试形式,做到考试内容和工作实际需要的高度融合,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

10.紧密依托企业建设较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投入专项资金和企业的扶持资金,建成较完备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实践和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

1.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机制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创新活动目标,按照“基础型、应用型、综合型、创新型”的培养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团队。

首先,学生应从金字塔的底层做起,按照自身的发展情况,逐层上升,每个学生都可在金字塔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作为层次化教学的第四层(创新层),面向学生开放,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学校范围内接受学生自带题目进行系统培训,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科技活动实践经验安排相应难度的项目,进行分层次培训,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后由导师进行考核并确定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的培训。每通过一个层次的培训,将给予相应的创新成绩。其次,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引导学生逐步培养其创新素质。(1)大一期间,对学生边上基础文化课,边进行科研理论的训练,其内容包括资料的查阅、收集与整理,试验方案设计及实施疑难分析报告、阶段性小结等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2)大二期间,通过建立各种科技型社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特点自愿参加,并以“科技沙龙”“科技讲座”等为辅助,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其创新素质和能力。(3)大三开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某方面发展的潜力,通过科技立项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组建稳定的学生科技创新团队,进行比较系统的指导和培训,同时结合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在这个阶段,教育者应鼓励学生跨系、跨学科组成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其更多地着眼于综合性较强的跨学科训练。

四、项目实施成效

(一)竞赛培养项目

通过竞赛,促使学生更扎实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各种技能;通过实践来建立所有知识的有机联系,从而建立系统性思维能力和汽车故障诊断能力;通过竞赛,使学生更了解真实企业环境和商业环境,增强毕业择业与就业的适应能力;通过竞赛,使学生的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竞赛,使学习不再枯燥和空洞,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院学生在2009年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汽车修理职业技能大赛中三名参赛选手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的佳绩,我院学生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敏捷杯”营销师技能竞赛中荣获两个一等奖。

(二)订单式培养项目

通过实践探索,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作良好,学生学习动力强劲,主动探究型行为显著增加,技术钻研蔚然成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达到了预期的培养目标,尤其是汽车故障的诊断能力(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家长、学校和企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1.“订单班”学生较其他学生更容易接触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其创新意识更易培养;

2.“订单班”学生授课教师中不乏行业中的技术高手和专家,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订单班”学生独特的就业激励机制,更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三)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项目

1.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室的开放教学,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得以加深和巩固。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维,提高独立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驾驭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主动、愉快的实验环境中充分发挥个性,培养能力,在知识、能力、品格方面都得以提高。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开放实验室有助于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实验、学习和科研中来,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和必要的仪器设备保证,在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在进行科研实践中实验、仿真和验证,以完善设计和研究,搞好科研工作。

3.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积极吸收优秀学生和个别特长生参加到教师科研项目中来,使他们能够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更多专业前沿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同时也使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4.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建立学生科研社团或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实施多层次、多样化、系列化科技创新攻关活动,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各项能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和创新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勇,叶敦范.依托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09,(01).

[2]康华,王广良,张磊.以实践教学为平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3]陈德静,禾平,王素华,聂邦军.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江苏高教,2007.

基金项目:本文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度重点研究课题(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分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的研究成果之一。

上一篇:高职和私营企业校企合作教学样本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高校科研考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