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创新的靶场

时间:2022-10-14 10:46:29

阅读教学是训练学生创新的靶场

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质疑的问题意识

新课标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把预习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双方都要加强自己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预习本,让孩子们把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记下来。这些问题,可让孩子自己读文解答,可小组解答,也可师生共同讨论解答。在预习时,鼓励孩子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标新立异。

二.兴趣导入,确立学生深入思维的坐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前奏。因此,课始的导入要巧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惊弓之鸟》一文,可这样导入:“同学们听说过只拉弓,不射箭就能射下猎物的事吗?有一个人却能做到,他就是魏国有名的射手更羸。他真有这样的本领吗?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这样的激趣式导入激发了孩子求知的兴趣,效果不错。又如一位名师在教学《大瀑布的葬礼》一文时,和学生来了个急转弯游戏:

师:什么鱼不能吃?

生:木鱼。

师:真聪明。什么池不能有水?

生:电池。

师:正确。什么布剪不断?

生:瀑布。

师:错!(学生一下被吸引住了)我们今天这个瀑布被人剪断了,这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从悬崖上咆哮而下,一泻千里……但是有一天瀑布给“剪断”了。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场为瀑布举行的特殊的葬礼!这样的导入让孩子思维的火花发生强烈碰撞,激起了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学生会大胆想象瀑布被剪断之谜。

三.个性朗读,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

英国诗人密尔顿特别重视对学生朗读的训练,他认为:“在朗朗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缜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朗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棉花姑娘》一文时,棉花姑娘的话“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经过孩子们的自读感悟后,语气各不相同:有的“棉花姑娘”重读“请”字,让人感到她很有礼貌;有的语调上扬,读出了请求的语气;还有一位“棉花姑娘”痛苦地皱着眉头,用细若游丝的声音读出来,顿时,一个有气无力、备受害虫折磨的“棉花姑娘”赫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个性朗读让我们感觉到一年级的孩子也真了不起!我庆幸没在指导朗读时先为孩子范读形成定势,禁锢孩子的创造思维。因此,我认为指导孩子朗读不能先入为主,要让孩子自主朗读,认真揣摩、仔细领会,要常对孩子们说:“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自己试着读一下。”这样更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又如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时,有个孩子在自读小鹿的脚跌伤了时,突然说道:“老师,我觉得把第三自然段中的‘他’字改成‘我’字,更能体会到小鹿难过的心情。”全班同学按他的方法一读,有几个同学难过地简直要哭起来啦。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们通过个性朗读,创新思维一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拓展延伸,训练学生的立体多维思想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课尾的拓展延伸就是要引导孩子在原文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由一点而生发开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发散点,我们应及时抓住这些发散点去拓展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狐狸和乌鸦》一文的尾声时,我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诱发孩子进行想象:看着狐狸叼起肉走进洞里,乌鸦会想些什么?好多孩子替乌鸦惋惜、自责,内容大同小异,但有一个孩子说:“我这么大年纪了,常听过有人夸我善良,还没听到谁夸过我羽毛漂亮,唱歌好听呢,今天总算听到了!不就是一块肉吗,我再给你们找一块去!”孩子与众不同的回答让听课的老师报以热烈的掌声!

蔡喜清,教师,现居山东莱芜。

上一篇:李龙川的“圣功”心法与渊源 下一篇:学习动机与心理健康之间内在联系研究